生命的极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29:05


任何生命都有极限,人的生命极限是多少?人类的平均寿命百年来一直往上提高,由40、50到60岁,在某些先进国家可达到70岁,甚至超过80岁。也许再过几年,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身心自我管理的条件越来越好,而社会环境的谐和度也逐日提升,促使意外死亡的事件趋近于零,那时候,人类的生命期望值(俗称寿命)会飙到哪一个高度?是200岁?500岁?还是800岁吗?

      其实,从人类寿命延长的这个史实,再根据各项生理、社会条件的变革,加上生物科技的突飞猛进,去追踪寿命提升的趋势,然后下一个论断,在多少年之后,人类生命的期望值会到达几百岁。这些臆测,当然可能,但实际上,这样的期待真是太不可能了。因为变量太多,而且没有一个实例,证明生命体可以活那么久。所以,当我们要去寻找长寿的机制时,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在地球最真实的生态演化中,最长寿的生命实例是什么?它有极限吗?

        有人马上可以指出来,世界各地发现仍然活着的几千岁大红桧树,甚至于有活上万年也不稀奇。美国加州沙漠上,曾经发现活了1200年的树丛;而在澳洲塔斯马尼亚的Kings Lomatia大树已经活了44000年,还越长越高。但这些都是植物,而且已经失去了有性生殖的能力了。那么我们所熟悉的动物呢?龟不是可以很长寿吗?到底有多长寿?1770年,知名的英国航海冒险家库克船长,曾经送了一只马达加斯加的大海龟给东加王国的皇族。这只“贡”龟在1965年死亡,大概活了188年,可谓长命百岁。

       看来,要想寻找超出200岁高龄的生命体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不算高的生命期望值,的确是有些令人泄气的。所以,你一定可以体会,在2000年10月《自然》(Nature)杂志上所发表的那篇非常长寿的生命体的文章,会引起多大的震撼。三个科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找到了一块盐结晶,里面有一小水泡,而在流体中竟然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细菌。它有多少岁了?根据研究,这块盐形成结晶体时,距离现在已经有2.5亿年了。虽然说这个暂被命名为Virgibacillus Species2-9-3的细菌老祖宗,泡在流体中不动如在深眠中,但它是活的,却是无可疑义的。三位科学家如获至宝,赶快联名发表,公告这个赋有“生命启示录”的重要发现。

        这篇文章一发表,信者当然拍手叫好,但学者不信者大有人在。生化科学家首先发难,质疑竟然有核酸会经历如此长久的年代,仍能保住其原始状态。就算该细菌在结晶体中深眠如孢子,其DNA应该也会受到地面紫外线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即使深埋地下,地壳变化所引起的自然辐射也会对它有所作用的。地质学家接起棒子,也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们研究了晶盐发现地的结晶岩层,认为该地层有好多迹象指出,结晶岩层断裂的情形相当严重,因此,古老原始的流体已流失,而包在晶盐中的流体根本就是由近世代的外来流体入侵所得。言下之意,那个细菌当然就是随着入侵的流体而来,说穿了,就是近代的产物,而非2.5亿年前的老祖宗。

       谈到生命,基因学者当然不甘后人,他们指出,从那三位科学家对那个细菌的基因定序结果看来,它的16S核酸糖结构和近代所发现的同种细菌非常类似。意思是说,要么这个号称“远古”的细菌是被外侵污染的,要么就是这种细菌的子孙,在往后的2.5亿年,都没有发生变化。前者当然是说“原始者”被“后来者”所取代了,不是真货;而后者则是讽刺哪有生命体经历2.5亿年都没有变化,简直是岂有此理。

       面对这些四方八面而来的反对之声,而且提出来的都是各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将,三位原作科学家并没有被吓坏,他们和一组生化学家合作,用一连串的实验证实,在岩石表面上的钾40同位素所产生的自然辐射,对藏身在晶盐中的细菌并无死亡之威胁。因此,就瓦解了生化方面的反对意见。

       接下来,他们又结合了地质学家,针对岩层断裂、引起外物入侵的说法,予以反驳。他们仔细检测晶盐中的流体内的许多离子。由于在海水中的各种离子,其平衡的比例随着年代而有所变化,因此根据这个比例,将可以断定流体的年代。结果令人欣慰,因为内含Virgibacillus sp.2-9-3的流液,其年代是符合二迭纪的年代,而不是后来的入侵物。他们成功的用地质学家的方法,摆平了地质学家的反对声浪。

       对于基因学者的强烈质疑,三位科学家比较难回答,因为他们在新墨西哥州找到的细菌,居然和死海晶盐里的细菌有相似的基因结构,硬要说2.5亿年都没有发生变化,确实令人怀疑。但是每一物种都有不同的演化速率,谁能说清楚晶盐中的细菌,必须要套用哪一个演化速率才对呢?三位科学家也只能说:“你告诉我确实的演化速率,我们再来回答你的问题,否则要用‘少有变化’去质疑年代的检定,是有些牵强的。”这样的说法当然不是最强而有力的辩驳,更直接的证据还是需要的。

      科学家为了那么微不足道的细菌,可以劳师动众去为它的年龄争辩——但这不就是科学最可贵的地方吗?去芜存菁,见微知著,一切都是为了要找到生命的真相。科学家若要坚持己见,则必须针对异议,导出关键性的实验,然后让结果说话。这种以证据为基础的辩证,才能让知识有所进展。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一窥生命之奥秘。所谓延年益寿,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