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上车,到站下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50:48
作者:王志仁 来源:《读者》2008年11期
《领导者的七次微笑》的作者劳伦斯·米勒把公司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初创、成长、发展、扩张、成熟、衰退、结束七个阶段,而领导者则在每一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第一阶段,公司刚刚成立,领导者必须是个“先知”,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提出有吸引力的愿景,号召众人追随。直白地说,什么是领导者?就是有人愿意跟随。到了第二阶段,公司开始运作,领导者必须转变为“野蛮人”,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同时,意志力和判断力都必须强韧准确,能坚持到底。“野蛮人”也表现在公司决策上,此时权力必须集中,用独裁争取效率,资源和力量才会集中。小公司没有本钱搞民主。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公司打开局面、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后,“野蛮人”要转变为“制度建构者”,将原本的游击队改制为正规军。再往下到第四和第五阶段,分别是建立管理架构和行政体系,此时公司会失去初期的弹性,转靠系统和流程来运作。到了第六阶段,随着弹性越来越小,系统和流程的力量越来越强。领导者也成了“贵族”,把自己和基层员工以及市场上的第一线客户隔开,听取意见的来源是公司高管,而不是基层员工和客户。进入第七阶段,除非内部来一次大手术,对结构和组织做出调整,回到创业初期的状态,否则公司只能随时间逐渐老去,直至结束。
米勒的观察很到位,所有公司都会经历这些过程,公司也有生命周期,而领导者能否顺利自我调整,是他在每一个阶段能否微笑并且笑到最后的关键。否则公司极可能在中间阶段就提前再见,换成竞争对手在偷笑。问题是,有多少创业者能与时俱进,随公司不同阶段做好自我调整?这不光是能力的问题,还有个性和兴趣的变量。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早看到机会,可以当先知,但未必适合卷起袖子带队冲锋陷阵;适合打仗的人又未必能设计公司制度和架构。这一方面凸显了创业家确实难求,是社会的稀缺资源,绝对要有异于常人的心智和能力。另一方面,创业必须运用集体工作和分段工作的方法,不是一个人跑马拉松,从头到尾看一个人表现,而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从前一位手上接过棒子,跑完自己那一段再交给下一棒。
这就好比搭火车或公交车,有起点也有终点。有些乘客在起点上车,大部分乘客则在中间的不同车站上车,也在不同车站下车,未必都会坐到终点,但车子最终会抵达终点。新浪倒是提供了例子。最初,它叫做华渊生活资讯网,由蒋显斌、洪瑞殷和林欣禾这三位硅谷留学生创立,靠三万美金起家,后来邀请姜丰年来当家。在姜丰年主导下,打开局限在北美的格局,进入中国台湾和香港,再和王志东的四通利方合并,成为具备完整概念的中文网络公司,并找来经验和人脉丰厚的资深硅谷人沙正治掌舵。之后交给王志东,其后又经历茅道临、汪延和曹国伟等多位领导者,十多年来变动可谓不小。
从外界角度看,会觉得新浪换血太频繁,权力转移过程也未必平顺。这或许有一些道理,但一连串换血,也将新浪从斯坦福大学里一个用网络订盒饭的公司,发展成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更重要的是,你很难具体说新浪是哪一个人的公司,许多人都被记住,但现在都已不在公司内。这未必是创业团队初期所设定的,但从结果看,它确实体现了“集体工作、分段工作”的概念,十多年来在不同阶段担纲的领导者,也为“分站上车,到站下车”作了恰如其分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