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流行给建筑“穿衣戴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9:44:26

成都流行给建筑“穿衣戴帽”

2010年08月25日10:25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在这座城市的十字路口或高层建筑上有我亲自设计完成的立体绿色景观!”8月22日,82岁的成都屋顶绿化专家吴少伯兴致勃勃地对本报记者说。

  在他看来,本次采访原定的“屋顶绿化”主题在成都已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在屋顶绿化上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的成都,正由屋顶绿化向展示“五面绿”(屋顶和四周)的立体方向推进。

  其实,吴少伯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绿化专家,但正是抱有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作贡献的志向,使他成为了成都推广屋顶绿化的拓荒者。过去30年,由于他的率先示范并得到当地政府从政策到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成都推进屋顶绿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一次偶然开 “ 屋顶绿化之先 ”

  吴少伯老人在其后半生与屋顶绿化结下不解之缘,纯属偶然。

  1982年,时任成都市物资局基建处处长的他,负责在成都二仙桥为本市机电公司修建一座有4000平方米的仓库,其中紧靠楼顶的第四层主要用以储存对隔热和恒温都有较高要求的橡胶制品。

  起初,他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后来在参考“巴黎经验”后茅塞顿开,决定尝试在楼顶1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建一座可起到隔热、降温作用的“屋顶花园”。

  一切都按照隔热和恒温的要求进行设计布局。为了不增加楼层的自重,吴少伯组织工人运来木料厂废弃的锯末粉代替土壤,在这片“实验田”上种了水稻、油菜、水果、花草。后经专业部门测试,此举收到了良好的隔热和恒温效果。 这年中秋,该市“四大班子”主要成员前来这个“屋顶花园”观花赏月。时任市委书记的吴希海在品尝了这里栽培出来的巨峰葡萄后说:“没想到屋顶上还能培育出这么大又甜的葡萄来!”他称赞吴少伯开了成都“屋顶绿化之先”,今后要让全市的屋顶都能冒绿长青。

  之后,成都市园林局开始全面推广屋顶绿化。而深深喜欢上屋顶绿化的吴少伯则在1989年退休后,成立了成都少伯绿化公司。上世纪90年代,其在成都屋顶绿化占有市场份额曾一度占到90%以上。目前,该公司已在成都市建造地面景观和屋顶花园达1000余处。如今,成都从事屋顶花园的专业公司已近500家。 为不断提高屋顶绿化水平和层次,吴少伯还不断钻研相关技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10余项专利技术:生态砌块、圆弧型生态砌块、生态墙、生态广告、生态窗、可拆卸生态凉亭、生态人像和立体种植砌块及配有该砌块的立体种植装置等。

  虽然已有82岁高龄,但吴少伯对城市绿化的关注丝毫不减。他说,近段时间,成都为扩大三环路的通行范围而建中间隔离带,他曾建议“修一条不失绿化、不占面积、又可移动、还能自动浇水的绿色生态隔离带”,但采纳的单位并不多,现在已在一些路段修建了毫无生气的隔离墙。“进一步推广绿化的关键还得从体制上去解决、从规划上入手。”他说。

  从 “ 金三银四 ” 到 “ 金天银地 ”

  如果说吴少伯是推动成都屋顶绿化的“拓荒者”,那么成都市园林局原局长杨玉培,则是在该市倡导并竭力推行屋顶绿化的“领军人”了。

  退休12年来,他不再参加任何官方活动,唯有与城市绿化沾边的除外。对推广屋顶绿化还记忆犹新的他告诉记者,当时也并非一帆风顺。

  上世纪80年代初,杨玉培带着市园林局干部第一次到成都无缝钢管厂去推广屋顶绿化,该厂负责人听后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千万搞不得,花钱、费事不说,万一造成漏水那不就亏大了!” 为了用事实说话,园林局领导带着该厂负责人到吴少伯创建的“屋顶花园”参观。过后,这家企业负责人半信半疑地拿出了一栋楼作试点,没想到很快就取得了成功。随后,屋顶绿化就开始在这家企业全面铺开了。

  紧接着,园林局又选择在该市医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试点。在同样取得成效后,园林部门才着手大张旗鼓地在全市推广。

  “没想到,市民对普及屋顶绿化非常欢迎。”杨玉培对记者说,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成都市民都以拥有一片自己的屋顶花园为荣,而挑房子的原则,早不再是“金三银四”,而是“金天银地”。

  但屋顶绿化发展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德国、日本等国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杨玉培说,成都屋顶绿化在推广阶段,市政府就提供了全套政策支撑,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单位和个人开展屋顶绿化。

  2005年3月,成都特别规定五城区、龙泉驿等地新开工楼房,凡楼层数12层以下及40米以下的中高层和多层、低层非坡屋顶建筑必须按要求实施屋顶绿化,且面积不得小于屋面面积的50%,否则政府不予办理验收和产权手续。

  为了调动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屋顶绿化的积极性,成都的做法是:每实施1平方米立体绿化,开发商可获批增建1平方米的建筑,奖励总计不超过地块核定建筑面积的20%。相对于高昂的土地费用,屋顶绿化造价很低,开发商自然积极响应,于是新楼盘九成以上都有屋顶绿化。

  经过长期的积极宣传与推广,屋顶绿化逐渐在成都市民心中扎下了根。据统计,到2005年,成都屋顶绿化总面积就已达200万平方米,近5年每年又新增数十万平方米。

  从屋顶绿化到立体绿化

  杨玉培在退休前,就意识到城市已到“寸土寸金”阶段,要扩大屋顶绿化就只有向立体空间发展了。而他的这一预测,又为先知先觉的吴少伯率先实践。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吴少伯就在成都市中心的红星路口、蜀都大道及王府井百货门前,捐建了几座能展示“五面绿”的“少伯筒体绿廊”。如今,少伯公司的立体绿化业务进展顺利。

  如果说原来的屋顶绿化是为建筑戴上一顶帽子,那么现在的立体绿化则是穿衣又戴帽。2005年,成都市专门下发文件,推动屋顶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据悉,目前成都屋顶绿化已达万余处,立体绿化面积达200公顷,从而形成了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以单位、集体和私人住宅共同发展的绿化新格局。

  成都市商业大厦在第5、6、7、9、13层的屋顶上,巧妙构建起了多层屋顶花园,层层叠叠的青藤、灌木和花卉,形成多彩、立体的优美景观,为数百名员工工余休息提供了场所。 在机关和学校,立体绿化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如新华路小学、省新闻出版局别出心裁地将屋顶绿化、阳台(走廊)绿化与墙体垂直绿化相结合,创造了整个建筑的绿色空间环境。 “鼓励市民建屋顶绿化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据成都市园林局绿化处工作人员介绍,观测表明,成都市“热岛”的平均强度为2摄氏度至4摄氏度。但在成都屋顶绿化的集中区,楼房内气温在冬天能提高2摄氏度,在夏天则可降低3摄氏度。

  “真有点羡慕你们成都人啊!”前不久,记者的一位外地朋友来成都住在太成宾馆十层,面对窗外一栋栋进行了屋顶绿化的楼房,他感叹说这样的空中绿色景观原先还只在欧洲看到过。

  编辑感言 “推广任何新鲜事物,总要有人走在前头。”69岁的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秘书长王仙民如是说。有意思的是,这组有关屋顶绿化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走在前头”的一群热情而执著的老人。偶然的机会让他们与屋顶绿化结下不解之缘,在此后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里,他们怀揣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心愿默默耕耘,在一个个屋顶上开拓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新天地。相比那些在低碳环保领域开疆拓土的年轻人而言,这些老人们孜孜以求于这样的事业鲜有功利的成分,更多是源于一种单纯的绿色追求。相信会有更多人从他们身上看到屋顶绿化的美好未来。本报记者 高柱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