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文明都是误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14:04
冬天穿过山间——读《夏天走过山间》
关于《夏日走过山间》的其他书评见郭坏《
缪尔的盛夏日记,我的盛夏回忆,外加对自然的肉麻话》

摘要:

他边走边写,让我们跟着他边走边读。冬天穿过山间,车窗外掠过的只有寒冷的单调。我在单调中想起山间一个月前的绚烂。明年的夏天,带一本《夏天走过山间》,走进木屋对面的南沟,沿着山间小路,边走边读。

正文:

       打开《夏日走过山间》,忽然想到我恰好刚穿过京北山间回到北京。《夏日走过山间》是书,“冬天穿过山间”是它的书评,这书跟这书评多和谐!“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的盛夏日记”,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像是出版商加上去的。       约翰把笔记本(纸质笔记本,不是电脑)系在腰上,伴着羊群,在夏天走进凉爽高耸的内华达山区。       有歌唱道,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你一起慢慢放羊,雪白的羊群,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牧羊似乎已经浪漫得无以复加,贺兰山的岩画相传是牧羊人留下的,高尔夫 相传是苏格兰牧羊人扔石子演变而来,歌儿还在唱:“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她去放羊,让她用那细细的皮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 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在虎什哈南沟碰到放牛的王二,书记老贾说,你看这放牛放羊的,用不了三年都成了傻子,整天对着一群不会说话 的牲口,啥事不想。约翰说到牧羊人,跟老贾差不多,“他们大部分的日子都很孤独……很少做需要动脑的工作……晚上回到昏暗简陋的小屋后,只感到脑筋呆滞、 身体疲倦,找不到任何能让自己的生活与整个世界平衡协调的事物,一件也找不到。……由于连续数周或数月没有遇见任何人,最后总有些精神失常,甚至完全疯 狂。”放牛的王二肯定不会疯,因为南沟里还会遇见人,我就遇见他好几次。即便南沟有人,他也不想放牛了,最近一次在南沟见到他,他说想把牛卖了,问我要不 要。王二不想放牛,不是怕象老贾说的那样变成傻子,而是因为觉得养牛挣不着钱。       牧羊的浪漫传统极其强大,约翰也不能不和下稀泥,“虽然在其他的年代和国家,牧羊文化是件极为美好的事,但是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加州的牧羊人向来都不正 常。大自然有众多不同的声音,但他们耳中却只有羊咩声”。根据我的所见所闻,耳中只闻羊咩声的牧羊人不只是在加州。       不过,牧羊人只出现在约翰的余光里,约翰更关注的,是随着路途的延伸、山峦的起伏,不断变换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虽然约翰的叙述显示了厚实的动植物学底 蕴,但是,如果把他的叙述读成动植物百科,那是糟蹋。跟百科全书相似的,是北京的自然博物馆。大自然里,活着的动物植物都是生气盎然的,即使北方冬天的枯 枝败叶,也透露着生命的气息。博物馆里,标本都是死气沉沉的,自然博物馆,一点也不自然。走到大自然里,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草木鸟兽。如果谁要说大自然是 最好的博物馆,那还是糟蹋,糟蹋大自然,就像说美女是最好的整形手术方案(想到这个比喻,大概是受到有人死于整形手术的新闻感染)。那天早上在木屋被屋顶 扑楞扑楞的巨响惊醒,以为有人在敲打房顶。爬起来到窗口一看,原来是几十只喜鹊在屋顶不停地起落。       约翰描绘出来的草木鸟兽,不仅生机勃勃,而且似通人性。他不是在用文字描述植物动物,而是在为植物动物代笔,不是他进入了它们的灵魂,就是它们的灵魂附上 了他的笔——他不是一个人在写作,约翰是在替它们用文字表达它们的生活和生命体验。或者,约翰是在转述他跟它们的对话。文字不属于人类,让人类拥有文字, 是个误会,啥东西落到人类手里,都糟蹋了,就象大自然一样。这话说的有点过,约翰不是这意思。修正一下,可以这么说,文字不应只属于人类,人类垄断文字, 是个遗憾。读约翰的书,最重要的收获不是知识,是体验和理解。       迷恋大自然的约翰可能有点自然崇拜倾向,他跟人的关系好像要服从他跟自然的关系,“随着对万物的钟爱更加深切,尽管有路程和山峦的阻隔,我和挚友、邻人间 的距离却似乎显得更近了。”看到草原上一个印第安老妇人穿着破旧肮脏的衣裳,他会感到悲哀,但这悲哀的缘由不是同情,而是“她和其他动物一样,也依靠大自 然的慷慨赠礼为生,但却不如它们干净美丽。很奇怪,居然只有人类是肮脏的。”约翰对人的苛刻,却有点象他不喜欢的一些人对大自然的残暴。还有一个跟约翰有 点相像的人,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丰特奈尔。“他充分承认宇宙中所有生物的智慧及尊严。但是,当他谈及一种低人一等的生物时,他提到了什么?他居然说是地球上的黑色人种。他能够尊重月球或木星上的生物,但却无法尊重非洲的居民。”(艾柯语)。       不管喜不喜欢约翰,他边走边写,让我们跟着他边走边读,倒是正应了我们的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倡议。还看过一个极其美妙的边走边写的创意,是黄永玉在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里提出来的。他建议一个研究美术史的人,沿着塞纳河走到翡冷翠,一路追寻当年那些画家的生活和创作轨迹,写一部美术史。这样的美术 史一定好看,不过可能还是一个存留在黄永玉那本书里的一个建议。        夏天走过山间,约翰的视野是多彩的。冬天穿过山间,车窗外掠过的只有寒冷的单调。我在单调中想起山间一个月前的绚烂。明年的夏天,带一本《夏天走过山间》,走进木屋对面的南沟,沿着山间小路,边走边读。
图:秋天山间

评中评:

作者 说

又一次按时完成作业,且在本周率先发布,自顶一下!
然后,静观刘老师本周将给我们带来的surprise……得知要读《夏日走过山间》,我已身在虎什哈。上网不方便,手机wap上tt算是最方便的阅读途径,就请求郭主编找个电子版贴在tt上。郭主编几番折腾,还是只能把pdf文件作为附件放在tt上。我继而几番努力,终于确认:tt wap版不能打开附件。于是决定尽早回京。打开pdf版的《夏日走过山间》,才明白它要是能转成word才怪!这是扫描存成图形方式的pdf,要经识别才能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根本不是一个文件格式转换问题。郭主编推荐这本书时,说她最近对博物学很感兴趣。我一看,差点对这书不感兴趣了,如果这是本《十万个为什么》,我怕又会完不成作业了,又一想,郭主编不是一个会沉迷于乏味知识教科书的人吶,即便她说过要立志做学问。
陈晰  说:

看过一个记录片,介绍西伯利亚漂木头的工人如何生活,很想能够像他们一样,在西伯利亚茫茫森林中,宽阔平坦的河流上,静静的看木头顺流而下。但是转念一想,在船上那漫长几个月,洗澡都不方便。幻想的热情马上冷却。
我出生长大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森林,不是原始森林。虽然向往,但真的会水土不服。
郭坏 说:

十一的时候凌晨从北站坐一个绿皮火车出发。中午的时候经过虎什哈。内时候山还是绿的。或者有一些带红的黄的层次。
两周前再坐这趟火车到古北口。山就已经全秃了。当然除了松树。 
凌老师说出了不少我想说的。。但是这一年干了好多事情让我对自然以及可以说博物学有了更多的想法儿。


napsol 说:

大自然投射我们太多的感情,我们总想让大自然和我们一样有感情~

作者 说:

 “大自然投射我们太多的感情,我们总想让大自然和我们一样有感情~” 我的书评会引发这样的感慨?不爽。为此我质疑自己的本篇书评——我在表达什么?
不过,这句评论又让我想明白一点,我对《夏天走过山间》最感兴趣的,不是“山间”——自然,而是走过——约翰·缪尔的行走。走过——行万里路——《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没错,我最关注的是行走。
刘澜  说:

 凌老师写得真好。再稍微讲究一下,就是大师了,真的。直逼村上春树、纳博科夫、斯蒂夫·金等各类大师。如果凌老师写出50篇这样的文字,我就买一本来作为写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