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题解题技巧-中学语文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2:49:00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题解题技巧

   李仰臣、刘腾辉

   比较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考生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更深刻地把握材料的本质特点.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拓展、创新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文言文比较阅读在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是一大亮点。

    考点追踪

    它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判定语句的朗读停顿与断句:(2)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3)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4)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6)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7)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

    技巧点拨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人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做题的基本步骤是:

    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人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时只要努力通

过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都能迎刃而解。

    真题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114题。(安徽省池州市2007年中考试卷)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央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    )

(3)窥谷忘(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析

    第1题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字,并联系上下旬来理解。解释虚词时要辨析词的读音、词性和语气。   

    第2题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达”(文言词语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雅”(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翻译的方法有①“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②“补”(增补应补出的省略成分)、③“删”(删除不译的词)、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④“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3题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的理解及描写方法的理解。这要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比较理解了两篇文章的主旨即可解答。

    第4题是比较两个语段的“同中之异”.由于作者的思想、心态和处境的不同。同是描写水。感情却不一样。柳宗元面对清澈的水流.流露出的是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而吴均却是陶醉于自然美景,有一种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1。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l。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l-5题(湖北省鄂州市2007年中考试卷1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②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⑤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茎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不蔓不(  )

    (2)陶后有闻()

    (3)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  )    (4)此皆言其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

    1.(1)长枝节,生出枝节(2)少(3)停止(4)合宜,

适合2.C 3.(1)(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2)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人观赏。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