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育网』 - 文章浏览 -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34:46

命题热点7:描写方式

  描写表达方式可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白描、细节描写、人物描写,还可分为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等,对描写方式特点的考查在高考中也有涉及。

  【名题精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                    

  【解题思路】本题除了要求对诗的某种情感作出说明外,还要求分析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诗的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诗中。这六句诗没有景物渲染,只是简单勾勒出人物的生活情景。可见运用的是白描手法。

  【参考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类题训练】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本诗写雪,角度独特,请简析之。

  答:                    

 

命题热点8: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属于表达方式的一种。诗歌是言情的,因此抒情方式在古诗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亦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等。高考中,对抒情方式的考查,考直接抒情的少,考间接抒情的多。

  1.借景抒情。借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在古代诗词中是运用很普遍的一种手法。诗人常即景抒情,托物寓意,寓情于景。高考中不仅考查描写景物的方法,也考借景抒情的方法。

  【名题精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年福建卷)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解题思路】对具体诗句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角度很多,我们在分析时,最好能抓住它的最突出的手法来分析,分析时要结合全篇,尤其要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进行。本题三、四句诗,写了多种景物,当然也直接点明了“愁”情,从点明的“愁”来看写景,就会发现“景”语确实是情语,“阶下”长满“青苔”,是因平日很少人来往,显示寓所的冷寂。“红树”为暮秋特有景象,节士悲秋,不言自明。青苔与红树色调虽明丽,但在夜间,在雨中,在月下的时候,不免黯淡模糊,因而,那种无言的愁绪就自然流露出来了。雨中,月中,时空的扩展,实景与虚景的交织,更表现出为愁所困之久长。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互文手法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类题训练】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润州听暮角①  李 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②斜去两三行。

  [注]①诗题亦作《晚泊润州闻角》。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有铜角、画角等。②海门:《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怨思”的?

  答:                    

  2.抒情综合技巧。抒情技巧是多样的。映衬、对比、渲染氛围等都可以用来为抒情服务,高考中有一类题要求分析一些诗句的具体抒情技巧,要求对某些诗句逐字逐词作具体分析。这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甚至于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引起重视。

  【名题精选】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7年湖南卷)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当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答: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是对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解答这道题,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二是“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当然,所谓鉴赏,应当有必要的分析。本题给的答案有6点,但只要答对4点,分析合理,表达准确,就可得满分。4点以内,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1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答题不在参考答案之内的,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本题人均分1.95分,得分率为39%。

  【参考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意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发生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概。(2)“湖海”之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类题训练】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离愁的?

  答:                    

 

命题热点9:分析结构

  古诗词的结构常有情景分写,即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有按时间叙写的,有起句统领全篇的,有设“诗眼”亮出主旨的,有卒章显志的,有承上启下的,有前后转折形成对照的,有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有设置线索、串联全篇的,等等。高考中有要求划分层次的,如2007年全国卷Ⅰ;有要求分析某句诗在结构上的作用的,如2006年安徽卷;有要求分析某一联或另一联起什么作用的,如2007年全国卷Ⅲ,等等。

  【名题精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解题思路】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诗词的结构,先必须通读全诗,把握大体内容,弄清属于哪一类诗,再根据诗类,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一些体现结构的关键词、领起语、归结语、过渡句等。本题要求分析某一句的作用,就先要分清它是领起语、归结语、还是过渡语。此句属过渡语。抓住这点,其作用也就不难回答了。

  【参考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答对即可)

  【类题训练】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陵庙   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状自俨然。

野庙身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此诗在构思上,是用黄陵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对照的;在结构上,又是以什么为线索布局,从而步步深入地表现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而岁月空流、人世凄清的悲苦情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束熙之雨后   王 令

猎猎风吹雨气醒[注],谁翻碧海蹋天倾?

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

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

雷车改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

  [注]醒:xīng,此处读平声,通“腥”。

  本诗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首尾联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 浑

广陵②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③禁舆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④。

  [注]①汴河亭:在汴河之滨筑的行宫。汴河,即运河的东段。②广陵:即扬州。③百二:《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注:“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诗中“百二禁兵”,指炀帝的卫兵。④迷楼: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浙人项升为其造迷楼。景阳楼:南朝陈后主所建。

  本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简析之。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阁   孙 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结构严密,行文以什么为线索,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简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