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平衡家庭、中等、大学和精英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30:01
教育改革:平衡家庭、中等、大学和精英教育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2010-12-14  麦辰  中国学校,分数主义和考试主义,互相竞争,排序形成等级,很难形成团队精神,学习小组学习方式少,分工合作少,学习效率低,专业化低,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低。

  日本在以前讲应试教育, 最近20年也像现在中国一样,进行了素质教育改革, 日本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考试中排名就比很多东亚国家落后,居于中国、韩国,香港和新加坡之后,列第八位。

  大前研一认为经过素质教育改革之后,日本年青一代变得身体强壮而愚蠢,不思进取的一代,变得没有自己判断分析能力,容易被恶劣媒体欺骗,这是才是日本一蹶不振的原因。中国素质教育应当借鉴这日本教训。

  教育可以使得人口红利发挥作用,中国是这样。印度人口多,人口红利大,除了少数好学校外,教育水平很低,人口成为负资产,印度教师工会权力过大,多数印度小孩读了多年书,还是半文盲,很难成为世界工厂。教育也可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靠质量补数量不足,日本从60年代开始面临劳动力不足困境。 教育也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日本教育与产业配合比较好,劳动密集型一般识字、计算和能沟通,技术密集型工人最少就要高中水平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技术和管理工作要大学,文化识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各级教育课程比较适应经济发展,但是产业落后于教育水平,年青人找不到工作。

  美国中学教育经费充足,但是教师积极性比中国差距比较大,收入低,不受尊重,美国中学教师收入水平与公共汽车司机都是5万美元左右。中国很多东西能有问题就改,与教师们有很高士气有关系,例如说中国杂技技巧高,艺术感不足,没几年中国杂技技巧还高,艺术感又是第一;教育说是死记硬背,现在创新能力也很强,上海拿到世界第一,这里,俄国人死记硬背能力很强,创新力不弱。

  美国有不同教育思想,学校作业量比较少,很小就像学者一样搞研究课题,学习中用于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比较少,用于体育和社会活动时间比较多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均衡,教育思想是追求大众平等,公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家长送子弟去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课业很繁重,质量很高,能集两方面优点。

  但是,美国大学是世界最好的,以前到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教授,谈过美国大学学生学习比中国大学繁重,美国大学的理论不比中国大学多,但是实践的作业量非常大,很晚都在计算机室和试验室作作业。美国二流和三流大学教育水平都很高。美国大学有弹性,没有像中国大学这样分班,虽然同学感情会比较淡,但是整个学校各种组织还是比较多的。不少在中学时代不好好学习的人,干了几年,重新立志到大学再学习,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美国大学里有很多课题,教师们带着学生干,成立公司来接收项目,有比较好创新环境。

  上海得到PISA世界第一名, 有人觉得这正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只能培养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而不能培养高级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素质教育改革,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作法。现在学校培养高级人才方法多数是如下情况,大学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地方,在学校里经过多年一对多教育后,成为高水平人才,一般要像学徒那样得到老师亲身传授。民国时代,小孩进校学戏8年,后师从京剧大家们像带徒弟一样学习。现在大学也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要有好的老师,通过学术研究,能把学生带进高级人才,成为高级人才在这一阶段很关键,很多大学引进国外优秀教授带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要在各个部门逐步成为高级人才,但是我国产业水平低,缺乏成为高级人才环境。

  PISA读写,数学和科学素质,正是创新和沟通的基础,中国中学生很优秀是世界著名的,当然,出国访问的未必能代表全体。

  在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方面。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其中联想能力基础是找到两者共同的东西,也就是抽象能力,形成链式思考。如果中国小孩想像力最低-中国小孩的抽象能力也低。

  中国人文画和现代绘画是抽象画,其中现代绘画看起来和小孩画的很接近,小孩子用线条,色彩等从看到东西中进行抽象。长大后,才会填上具体的东西。中国教育总怀疑小孩子抽象能力和语言能力,当一个小孩能很精当的为一个概念下定义时,认为其是抄的,语言本身就是高度抽象力。抽象很重要,跳出各个框框,在各个框框之上更高的抽象,再加上求知和探索精神,兴趣,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思维方式很接近小孩。儿童少年时代很重要,小孩本身智力和求知,探索欲望,可以鼓励小孩更多自主学习,多实践,美国10岁小孩就会去图书馆查文献,写论文。

  见得的东西多,接触到东西多,实践多,才容易找到共同的东西,提高抽象力和想像力,才能形成兴趣。可能中国小孩,没有机会到处看看,四处玩耍,接触的人少。造一个东西,很多都是要满足某种需要,如果不接触实际的东西,了解需要,很难造出什么东西。讲故事能力,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以前读的故事。

  阅读能力提高要多读,写作当然要多写,研究能力当然要多研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传统教育,一般先模仿,强调记忆,打好基本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反复练习和背诵,再应用和创造-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来也会吟。但是现在为了考试,前一面阶段花得时间太多,挤了应用和创造的时间。就是模仿,也要先是课本内容,反对学生直接实践和观察。

  记性好和会计算是很好的优点,在各种工作中很有用,和创造力想象力也没有什么矛盾-记忆力好记得东西多抽象能力和想象力才有基础,中国人到俄国留学,看到小学院的俄国教授和讲师对知识都倒背如流,毛主席要军队主官和参谋们熟记大量敌人指挥官的信息。

  目前也与传统教育不一样,为了考试,连记忆有时也忽略,作选择题不要记忆,忘记了要精确理解。现在很多书翻译得不好,错漏百出,除了要赶时间赚钱外,对精确理解也忽略。

  以前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准是记忆超群,但是现在衡量智力的不是记性好,是分数高,分数高未必对生活工作有多大帮助,记性好帮助很大。今后教育怎样改革?很可能把计算能力强也给改没了。

  目前来看,中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比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等教育系统提供了达到合格水平的读写,计算和科学知识的员工。 如果像美国那样,很多公立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读写计算达不到标准,显然不好;像印度那样公立教育腐败透顶更糟。中等教育找工作相对容易,说明中等教育比较成功。

  现在中国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学习能力强, 使用计算机等技能比较强,外语不错,但是与人合作方面不是很好,不考虑其他人,对现代企业不是很适应,不是很坚强自信。

  高等教育从学士到硕士,在质和量上也要达到一定标准。 但是,目前看来培养的学生不满意。 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对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同样的抱怨:无法独立工作,缺少团队工作所需的社会技能,傲慢自负不屑于学习新技术,现在很多外国大学教授对中国学生也不是太满意,虽然他们很愿意带中国学生。中学教育后起码有学习能力,大学毕业丧失了学习精神? 高等教育失败之处!很多新大学质量不高,多数新教师不与大学直接签合同,待遇不高,机会少,教师质量也成疑问,没干过这一行,还可以调过去成为国家正式员工,不会教学还可以慢慢学,以后升为副高,副教授很顺利,这样不少学校整体士气比中学差得远,又欠了很多债。很多优秀的大学知道自己面临世界其他大学竞争世界上最优秀的中学生群体,搞起了三大联考,这种情况下,给大学足够自主权和加强监督,对中国大学进步很重要。中国优秀大学能得到很多好项目,有创新环境,需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

  大学为什么在培养学习精神方面失败? 这就要好好检讨。东亚大学特点是,学生拼命考上大学,但是大学学习比较松弛,一般都保证取得学士学位。以前大学毕业生,能很顺利找到工作,现在很困难,必须达到要雇主满意水平。教学方式,美国作业量比较大,这样花在玩魔兽世界上时间就少了,主要是留大作业。美国大学没有班的管理单位,学生自行选修课程。

  自我中心,与人合作有问题,以前在多子女家庭问题比较少,现在就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弥补。中小学要减轻一定学习负担,小班教学可以增强同学紧密联系,离开父母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一些集体活动,例如参加集体运动,日本把足球当成培养小朋友团队精神的方法。家长和老师追求高分数,孩子上各种各样补习班,特长班,但是比较忽略道德教育,认为中国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对导师不尊重,不愿意克服困难完成导师交给的任务。不少家长灌输负面的价值观,学校应该弥补。

  公立教育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 社会和家庭环境优越是比较少的。儒学四圣之一的东亚大思想家王阳明,出身与世代书香,祖父对他的教育有很好指导,从小学习就很严谨,每写一篇文章把文献查得非常仔细(这需要有家庭足够藏书或者当地有公立或者私立图书馆),有自身学习动力,探索精神,独创思想和亲力实践。教育精英的像是国际学校,批判性思维,经典文献教育,小班教育,宗教式的互相提问式教育,美国小学10岁就到图书馆查文献。教学资源和方法要保证绝大多数人达到很高的教育标准,很多地方连图书馆配置都不够,中国需要另辟蹊径达到提高创造力水平。

  我国公立学校和精英的转换不是很顺,一个在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天才,露初天才之后,整个社会是开绿灯的,中国有一个著名小提琴家,音乐学院不愿意照顾,要邓小平亲自过问,才小小年龄进了音乐学院。

  因此,中国中等教育保持优点上减负-现在学习负担增加已经是效益递减状态,增加培养坚强自信,社会实践和团队精神,培养责任感和道德感。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要向欧美大学学习,变得要求比较严格些。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首要问题是国外大学的竞争。 80-90年代,美国大学调查了中国北京等地中学生,认为是美国大学最优秀的生源,奥巴马和一个最近接待一个得科学奖的华裔女孩。中国中学进步飞快,综合素质达到世界第一,更适合成为美国大学主要生源,而且中国家长也越来越富裕,能够承担费用在美国读书的这些人一部分会留在美国成为当地优秀人才,部分回国,也对美国更能沟通,即使学国际关系的,成为强硬的外交对手,也是用同一种思考方法。

  好的中小学,好大学,还要有好的就业环境, 芬兰整体上最好的, 芬兰中学生质量高,到大学企业政府形成世界著名的创新环境。中国大学生就业比中学生毕业还难,中国产业级别低,就业市场不能提供足够适合职位,中国社会格局基本稳定,特别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部分,子成父业,因此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合现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