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热引发冷思考——访青年作家夏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4:38:0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7年03月19日01:36   马淑艳 文学报 2003年6月19日

  “我不再喜欢昆德拉”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涌现过一次昆德拉阅读热,昆德拉的创作被誉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面对米兰·昆德拉新译本再次引发的热潮,上海青年作家夏商坦言:“我不再喜欢昆德拉。我早年喜欢过,但现在不喜欢了。”夏商认为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有很多概念性的诉求,比如作家常常在文本中跳出来发大段大段的哲理式议论。虽然昆德拉自己说过“对那些把一部作品缩减为它的思想的人,我感到反感;被人拖入人们称之为‘思想辩论’之中,我感到可怕;我们的时代因思想而阴沉,对作品的漠然视之,我感到绝望。”但因为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思辩性段落,的确使人难以把他当作一个“讲故事的作家”。
  夏商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家是寓言式地讲述故事,是让故事自身说话,故事放在这里了,读者能从中读出多少是多少。夏商说:“我最推崇的是马尔克斯,他的小说是一种寓言写作,把深刻的哲理隐藏在字里行间,并且在《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写出了另一部很有分量的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这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并不多见,很了不起。”夏商认为自己写得好的作品也是寓言式的,比如《出梅》,比如收入王安忆主编的“三城记”上海卷第二本里的《刹那记》,后者是夏商自己比较偏爱的一个“寓言式”短篇,而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妖娆无人相告》则是迄今为止他最满意的一个长篇。
  媒体筛选制约了差异阅读与多元写作
  畅销是由读者决定的,可是在“让读者知道这本书”的过程中,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容忽视,夏商认为目前流行的媒体宣传推荐、设立畅销书排行榜等媒体为大众筛选、倡导读物的做法,一方面便于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读者自己在书堆里的探索,造成大家一窝蜂地“集体阅读”。
  夏商认为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与八十年代相比,新的写作者很容易进入文坛,很清楚自己的“卖点”是什么,也很容易成名。在夏商看来这一批年轻人的写作能力比较强,但他们往往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先天营养不良——他们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常常是谁的书红就去看谁,跟着畅销的潮流跑,自己的阅读鉴别力不强。而阅读资源的趋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文坛写作的趋同化问题,因为年轻的写作者模仿的母本都是一样的。
  追逐畅销书无可厚非
  夏商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刻,大众最大的梦想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从来都是奢侈品,需要有贵族那样的从容心态去细细欣赏揣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文学是在为后世的人做准备;就当前来说,人们暂时性地追逐畅销书可以理解,无可厚非,因为这毕竟是一种对文化、对精神生活的积极追求。在快餐消费的时代,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亲自淘书,并细嚼慢咽。
  同时,在这个媒体多元化、影视红透半边天的时代,夏商依然坚信文学与文字的力量,并且他认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