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凡事都有一个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36:55

2、凡事都有一个度

【原文】快快1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2者,忮3也;博而穷4者,訾5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6之而俞瘠7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8也;勇而不见惮9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剸10行也。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

【译文】肆意妄为而亡的,是因为激怒;明察秋毫而受到伤害的,是因为有嫉妒之心;知识渊博而无穷尽不停止的,是因为过于放纵;越是追求清白而越是混浊的,是因为口舌;愈是贪图酒肉而愈加简约的,是因为交往;在论辩中不愉悦的,是因为争论;为人正直而不被人赏识的,是因为过分好胜;清廉而得不到尊贵地位的,是因为暗昧;勇敢而却不被人们所畏惧的,是因为贪婪;诚信而得不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过于专擅。这些都是小人的所作所为,是君子所不为的。

【说明】本节亦是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标准。肆意妄为而亡的,是因为激怒;有谁会轻易地就被激怒了呢?必然是小人!小人们沉不住气,不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就会被激怒。而君子们呢?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能处变不惊、处之泰然,喜怒不形于色,所以很难把他们激怒。人一旦被激怒,就会肆意妄为。

明察秋毫而受到伤害的,是因为有嫉妒之心;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亦能明察秋毫,但君子的心胸宽大,因而不会有嫉妒之心,所以也就不会受到伤害。小人们一旦明察秋毫,就会升起嫉妒之心,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厉害。

知识渊博而无穷尽不停止的,是因为过于放纵;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虽然知识渊博,但不会钻牛角尖,知道时时约束自己,知道可止而止,因而不会放纵自己去钻牛角尖。小人们一旦学到一点知识,就会穷追不舍,钻牛角尖,似乎非要弄清楚不可。

越是追求清白而越是混浊的,是因为口舌;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并不会去追求清白的名声,他们所追求的是为人民大众、为公众的利益,名声、名誉、地位、财富对君子来说,只是过眼云烟,瞬间就会消失,至于世间的口舌,是非曲直,他们不会认真地去辩解,因为他们知道“越描越黑”。

愈是贪图酒肉而愈加简约的,是因为交往;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不会去贪图什么,因而也不会有目的地去与人交往,所以就会得而不失。小人们正因为贪图别人的赏赐,别人的供养,所以最后弄得自己一无所有。

在论辩中不愉悦的,是因为争论;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可以参加论辩,但不会参与争吵、争论,事情可以说得清楚就说,说不清楚也就淡然处之,等有机会再说。而小人们则喜欢争论,强词夺理,总要占上风才罢休。

为人正直而不被人赏识的,是因为过分好胜;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也为人正直,但不会因为没有人赏识而争强好胜。而小人们有了一点正直,就想让别人知道,并赏识他们,使用他们,所以总在表现自己的正直。

清廉而得不到尊贵地位的,是因为暗昧;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清廉,不是为了得到尊贵的地位,小人清廉,却是为了获得尊贵的地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勇敢而却不被人们所畏惧的,是因为贪婪;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的勇敢并不表现在勇武上,而是表现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小人们的勇敢则是为了要让别人畏惧,而让别人畏惧的目的则是要称霸一方。

诚信而得不到人们的尊敬,是因为过于专擅。这说的也是小人,君子也诚信,但诚信的目的是平等待人。而小人们的诚信,却是非要让别人相信,故而形成专擅,因而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人都论述过,其实其根本点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人的优点也同样如此,再好的个性、再好的优点,如果过分了,都会成为缺点。

——————————————————

【注释】1.快快:本意为快意、肆意,快快连接,意为肆意妄为之意。

2.残:《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战国策·秦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荀子·不苟》:“察察而残者,忮也。”《苍颉篇》:“残,伤也。”这里用为伤害之意。

3.忮:(zhi志)《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大雅·瞻卬》:“鞫人忮忒。”《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庄子·齐物论》:“大勇不忮。”这里用为嫉妒、忌恨之意。

4.穷:《书·微子之命》:“与国咸休,永世无穷。”《老子·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易·临·象》:“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荀子·修身》:“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说文·穴部》:“穷,极也。”这里用为无穷尽,不止息之意。

5.訾:(zi资)《荀子·非十二子》:“离纵而跂訾者也。”《淮南子》:“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这里用为放纵之意。

6.豢:(huan患)《周礼·槁人》:“掌豢祭祀。”《礼记·乐记》:“夫豢豕为酒。”《礼记·月令》:“案刍豢。”苏轼《教战守》:“豢于游戏酒食之间。”本意为饲养、喂养之意,这里引伸为贪图之意。

7.瘠:(ji疾)《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荀子·礼论》:“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这里用为菲薄、简约之意。

8.刿:(gui贵)通“昧(mei妹)”。《老子·五十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法行》:“廉而不刿,行也。”《韩非子·难言》:“惚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于省吾新证:“刿应读作昧……昧谓暗昧。”这里用为暗味之意。

9.惮:(dan旦)《诗·小雅·绵蛮》:“岂敢惮行?”《诗·大雅·云汉》:“我心惮暑,忧心如熏。”《左传·僖公七年》:“何惮于病?”《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韩非子·三守》:“恶自治之劳惮,使群臣辐凑之变。”这里用为畏难,怕麻烦之意。

10.剸:(zhuan专)《荀子·王制》:“为是之日,而兵剸天下劲矣。”《马王堆汉墓帛书·称》:“圣人不为始,不剸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汉书·萧何传》:“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颜师古注:“剸,读与专同。”这里用为专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