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源」新說(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06:48

031 「姓源」新說(二)

    中國電視臺「大陸尋奇」的節目,曾經於民國八十
五年,嚐試以姓氏介紹的型式播出,結果只延續了兩集,
就因為我一封質詢的書信匆匆喊停。我所提出的三個問
題是:(一)既然如所說,「黃國」被楚國滅亡以後,黃國
的子孫乃以「黃」為姓,那麼請問這「黃國」又是怎麼
來的呢?為甚麼要把國號叫做「黃」呢?(二)黃國被楚國
所滅時,已經進入春秋戰國時期,而如今黃姓的人口數赫
然高居全國第八大姓,那與黃國同時被滅的江國,為甚麼
排到第七十九位去呢?還有不少得姓比黃更早的姓,為甚
麼被摒斥於一百名以外呢?(三)根據<中華姓府>的統計,
在全國六千三百多個姓之中,單姓有三千七百三十個,複
姓兩個字的有兩千四百九十八個,到底是複姓簡化成單
姓呢?還是單姓演變成複姓?在以上這三項問題沒能順利
做出解答之前,製作這樣的節目徒然混淆視聽,如果想要
知道答案,我很樂意提供。書信寄去之後,很快的就改播
別的單元了,對於我的建議則並無片紙作答。    <晉語>司空季子說:「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
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
為姬,炎帝為姜。」自唐叔虞封晉以後,晉國遂為姬姓之
國,周王室本為姬、姜兩姓以甥舅關係組成,而共同攜手
建立的王朝,故後世遂把炎、黃二帝的傳說,曲解成同胞
兄弟。再者,姬水、姜水其名又何自來?    祝融氏族集團被視為黃河流域的舊姓,據<鄭語>述
祝融八姓云:「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
周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
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
禿姓:禿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鄶、路、偪陽;曹姓:
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翟,莫之數也,而又
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
」所提到的昆吾、大彭、豕韋、鬷夷、豢龍、彭祖、諸
稽、禿人、偪陽等,均為兩個音節的國名;蘇、顧、溫、
董、鄔、鄶、路、鄒、莒等,均為單音節的國名。然而,
<說文>曰:「鄒,魯縣,古邾婁國,帝顓頊之後所封。徐曰
:孟子題辭邾國至孟子時魯穆公改曰鄒。」改名之說費
人疑猜,<玉篇>:「邾,魯附庸國。」<春秋.隱公元年>:
「公及邾儀父盟于蔑。註:邾,今魯國鄒縣也。」<六書
故>:「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故邾謂之邾
婁,合邾婁之音為鄒,故改名鄒也。」既云邾、鄒同聲,
則邾婁自可省音為鄒,不得謂為合音。「邾用夷故謂之
邾婁」,那麼「昆吾」等難道也都用夷嗎?    <帝繫>云:「顓頊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謂之女祿
氏,產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謂之高緺氏,
產重黎及吳回,吳回氏產陸終。陸終氏娶于鬼方氏,鬼方
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所有這些兩個音
節的稱號,都很難從字面上去索解其命義,故「豢龍」也
者,吾人不須聯想其「職司豢龍」;「禿人」也者,吾人
也不宜想像其族人皆「頂上無髮」;「鬼方」之「方」
不必定為方位或邦國的指謂;「偪陽」之「陽」也不必
定指山南水北。「禿」姓顯然是「禿人」的簡稱;「彭
」姓出自「大彭」抑或「彭祖」,實難妄加揣測,若云「
彭」姓因曾盛極一時或享國甚久,遂美其名曰「大彭」
、「彭祖」,實亦不敢領教,蓋所有這些稱號僅是記音的
成份實更高,<帝繫>又云:「昆吾者衛氏也,參胡者韓氏
也,彭祖者彭氏也,云鄶人則鄭氏也,曹姓者邾氏也,季連
者楚氏也。」各「氏」字<世本>皆作「是」,則其意謂
昆吳所居即後之衛地,參胡所居即後之韓地,其餘亦莫不
如此,然衛、鄭不是中原古文明的心臟地帶嗎?祝融氏族
難道不算是中國的舊民族嗎?既然黃河流域的舊姓所操
的語言,竟是後世所說的「夷語」,不是說明了中國上古
人本操的是不同於目前單音節的複音語嗎?    所以中國人的語言之所以成為當今舉世獨一無二的
單音語族,實在是由複音語經過長期的演變所形成,吾人
不難從當今仍在使用的文字、音韻中找到相當多的證據
以支持這個論斷:<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
」<說文>:「壺,昆吾圜器也。徐曰:昆吾紂臣,作瓦器。
」兩者都以「昆吾」擬人化,桀臣、紂臣之說並無絲毫
參考價值;王菉文<說文>釋例說:「昆吾者,壺之別名也,
昆讀如渾,與壺雙聲,吾與壺疊韻,正與疾黎為茨、之於
為諸、者焉為旃一例。」于鬯<說文職墨>用王說,並謂
「昆吾」即<爾雅.釋器>「康瓠謂之?」之「康瓠」,李
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云「昆吾即壺,並非壺之別稱,壺
為昆吾所始作,即稱為昆吾,但其字形則為壺。壺字之初
音為昆吾或康瓠,兩音實同也。後一變而為khu,再變而
為hu,遂成現行之壺音。但專名昆吾之音則始終未變,由
之仍能窺見壺之初音。」此猶非終極之論也,壼、壺形
似,壼音悃,<爾雅.釋宮>:「宮中衖謂之壼。註:衖,閣道
門。」「康瓠」音叶「絓閡」,分化出壼、壺二音,閩南
語今猶謂茶壺的「壺」音「ㄍㄛ\」,「昆吾」適與壼壺
音,非壺即昆吾所始作也!    緺:<廣韻>:「古蛙切」、<集韻,韻會>公蛙切」並
音「媧」,<正字通>:「媧,方音或讀作蛙,又作窩,義並
同。」則「高緺(ㄨㄚ)」又音叶「高陽」,故屈原之<離
騷>自陳祖典云「帝高陽之苗裔」,<史記.五帝本紀>:「
帝顓頊高陽氏。」「高緺(ㄨㄚ)」又音叶「昆吾」、「
顓頊」又音叶「竭水」,凡此蓋本為一事之兩傳。更有
甚者:縢奔又音叶大彭、女隤音叶老童,其倒裝即為禿人
、羋姓的季連音叶祝融、邾婁、重黎,又倒裝為陸終、
重黎又音轉為鬷夷、豢龍又音叶斟姓的惠連與妘姓的會
人、回祿,故傳說中祝融與回祿又混淆為一。高陽又音
叶句吳、曹姓的晏安又音叶于越、偪陽又音叶百越、諸
稽又音叶交趾、吳回又倒裝為夫餘、豕韋音叶室韋、禿
人音叶狄歷-----,此所謂或在王室、或在夷翟歟!    <說文>:「媧,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史記.五
帝本紀>:「女媧煉五色石補天。」自古傳說「女媧」摶
黃土造人,其實乃是最原始的圖騰名,中國上古人本操複
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龍」、「鱷」兩音即是
「女媧」一詞的分化,其他一切名詞皆為其所衍生,再由
音生義,並依音義覓字。<世本.姓氏篇>:「天皇封弟媧
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媧去女加示為禍,
閩南語「女媧」讀如「女禍」,「女皇」實即「女媧」
之音轉,又倒裝為「豢龍」,<左傳.昭公29年>:「董父擾
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古帝賜姓
之說全不可靠,複姓有「關龍」實即「豢龍」音轉,「畜
龍」音轉為「祝融」。最初氏族名稱又即部落首領的稱
號,也同時就是姓,其後免不了由於各部落間勢力消長,
產生了兼併的現象,於是除了姓以外又有氏,而某些首領
的稱號則為繼起者所承襲,此其大概也。    「女媧」音叶「凌雲」、妘姓的「萊言」,倒裝為
雲霓,又音轉為「會人」,妘姓在祝融氏族群中,實最具
源遠流長的資格。與昆吾同為己姓中有蘇氏,先秦以前
置姓於名後,紂王所寵有蘇氏女名曰「妲己」,則蘇氏確
為己姓無疑,但由於其已經簡化成單音,難以正確的知悉
其原先的複音是「修己」與否。<論衡.奇怪篇>曰:「禹
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史記>正義引<帝王世
紀>:「(修己)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胸坼」
之說,與<帝繫>謂祝融八姓之「啟其左?」,屬同一性質
的神話傳說。然夏朝歷代之君實號「夏后氏」,而姒字
從以,是「姒以」恰合成「夏禹」叶音,故謂「禹」為夏
之祖,其實「鯀」與「禹」本為一名之分化,「鯀禹」恰
音?「昆吾」,夏后氏先世之傳說實與祝融氏族群相混;
「已」又與「以」通,「己」聲母消失則成為「已」,而
「修己(已)」正音叶「夏禹」,又音轉為「夏后」。「
薏苡」又一名「??」,兩者有音韻上的對轉關係,夏又
通作雅,「夏(雅)禹」又音叶「薏苡」,傳說以薏苡生而
為禹之祖的「昌意」,其合音則為「啟」焉。    <詩.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
芒。」<毛傳>:「玄鳥,鳦也。」<說文>:「燕,玄鳥也。
,燕燕?鳥也。」<爾雅.釋鳥>:「燕燕鳦。疏:燕燕又
名鳦,古人重言之。」<詩.小雅>:「 燕燕居息。傳:燕
燕,安息貌。」<詩.邶風>:「燕燕于飛。」??,難出之
貌,陸機<文賦>:「思??其若抽。」一本作軋軋,俱音
叶燕燕,故燕燕乃是聯綿詞,而非古人刻意重言之。玄鳥
即燕,亦即?,商人自認為玄鳥所生,依圖騰的法則商人
應當姓燕或乙,但據記載則商人姓子,其故安在乎?<詩.
商頌.長發>:「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呂氏春秋.本
味篇>謂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命之曰伊
尹,「燕燕」音叶「伊尹」,「有侁」、「有娀」一音之
轉,兩者實同一傳說之分化。    <越絕書.越王無余外傳>載:「禹父鯀者,帝顓頊之
後。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有莘」、「有
侁」同音,<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裔孫曰女
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娶少
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是為柏翳,舜賜姓嬴
氏。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大廉玄孫
曰孟戲、仲衍,鳥身人言。」「女脩」音叶「女嬉」、
鳥俗、鳥身,倒裝為玄鳥、銜卵、桑林(商社)、新羅(國
名)、西拉雅(族名),及日本語謂白色的「???」,故
殷人尚白,新羅、西拉雅也都尚白;「帝立」音叶「大廉
」、墮卵、吞卵,及日本語謂「鳥」的「??」;「女媧
」實即「女媧」音轉,而「女媧」又倒裝為燕卵、隕卵
、嬴內,故秦為「嬴」姓,亦有鳥生神話。<周語>:「反
及嬴內以無射之上宮。註:嬴內同媯汭。」「媯汭」音
叶日本語謂「黑」之「??」,故秦尚黑也!    <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
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
孕生契。」<史記.三代世表>後褚先生引詩傳:「湯之先
為契,無父而生。契母與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銜卵墮之
,契母得故含之,誤吞之,即生契。」<書.舜典>:「帝曰:
契汝作司徒。」別作偰,而偰音屑;「契」有契約、契合
、契契(憂苦)、契需(怯也)、契闊(疏闊)等義;又同挈,
勤苦也;又與鍥同,刻也;又絕也、缺也、戲也;挈,提挈
也。契加邑音計,通作薊;閩南語「鍥」音「ㄎㄝ」、「
挈」音「ㄎㄝ?」、「契」音「ㄎㄝ?」、「子」又音
同國語「計」;日本語「子」音(?)近閩南語「契」,又
音(?)近國語「屑」,故商人姓「子」。    匈奴語謂「子」曰「孤塗(kudu)」,音叶蝌蚪、科
頭(不著兜鍪也)、根柢(根基)、根蔕(根底),倒裝為頭
殼、頭盔、兜盔、鷤?、太公、帝嚳,音轉為檀君、帝
江、帝俊、帝摯、帝雉、杜鵑、跿?(偏舉一足也)、抬
舉、提挈、帶挈、大家、大眾、同儕、太初、太祖、天
子、太子、丹朱、島槌、齠齔、弟子、童稚、童子,倒
裝為子弟、垂髫、姊弟、集團、雜遝、眾多、赤帝、青
帝、金天、成湯、慶都(堯母)、簡狄,又音轉為商湯、
相土、少典、司徒、兄臺、兄弟,倒裝為統帥、帝舜、
娣姒、嫡庶、跿跣、誕生。鷤?又音轉為秭?、子?、
朝歌、契闊;契合又音叶次妃;契需音叶契舜,倒裝為玄
丘,故殷人甲骨文中常提到帝摯及高祖俊。    殷人姓「子」實由於「契」的?音,「玄鳥」又音
叶商量、商人,故玄鳥氏族集團國號曰「商」。「有娀
」、「有莘」又音叶堯舜、虞舜、有熊、殷商,倒裝為
夏禹、軒轅、商羊(水祥)、商於(地名);「伊尹」又音
叶嬰兒、幼兒、俞兒、夷羊、夷羿、奡羿、有虞、有易
、殷憂、殷云等;「契闊」又音轉為疏闊、弦歌、商賈
、神鬼、司空、司寇,倒裝為鬼神、瞽叟、高辛、空桑,
若非有別組叶音的其他神話羼入,就是盤庚遷殷之說有
杜撰之嫌。堯與舜的傳說與殷商有部份相混,三代以上
的古史釐清至為不易,大部份僅可作為參考。    <說文>:「黃帝居姬水,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
黃帝姬姓之說不足採信。姬音基,又<廣韻,集韻>並:「
音怡,婦人美稱,一曰王妻別名,一曰眾妾總稱。師古曰:
姬本周姓,其女貴於列國之女,所以婦人美號皆稱姬。」
姬又同居,<列子.黃帝篇>:「 姬將告女。註:姬作居。
」<集韻>:「居通作其。」其古文作丌,而姬古文亦從丌
作?。其又通己,<左傳.襄公27年>引詩「彼己之子」,
己、已、巳俱形似,<玉篇>:「已,止也。」<禮.月令>:
「季秋行春令,師興不居。疏:不休止也。」居亦也也;
<玉篇>:「巳,起也。」<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
己。註:己之為言起也。」己亦訓起。    <廣韻>:「居,安也。」<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
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
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
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
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
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如巨人之志,-----及為成人,遂好耕農,
-----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棄」一作「?餘」,?古文棄字,「棄餘」音叶出
野、常儀、嫦娥、昌意、青陽、蚩尤、厹由、咎繇、中
央、顓臾、縉雲、騶虞、姜原等,倒裝為鸑鷟、翁仲(巨
人)、禺彊、安居、尤其、有巢、伊耆等,又音轉為河宗
、后稷,分化出己、已或姬、?二音。<周禮.春官.大宗
伯>:「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棄餘又
音叶臭煙,非周人特愛聞臭煙味也!<禮.曲禮>:「周人尚
赤。」<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也。
疏:捇拔除去之也。」棄餘倒裝為欲踐,音轉為覆薦、不
踐,又倒裝為赤犮,故周人尚赤也!    姜姓始祖的傳說,見於<左傳>及<國語>二書,即有大
嶽(大岳)、四嶽、炎帝與伯夷等四種不同的說法,以上
四種都只能算做氏,而無法從中探出得姓的理由。四嶽
實即軒轅、散宜、豨郼、豕韋、蓨魚、夏禹等之叶音;
伯夷音叶偪陽、冰夷、伯益、柏翳;炎帝音叶有邰、安
登或握登,倒裝為唐堯、帝堯、檮杌、彤魚、天乙、大
嶽;或曰炎帝又號「神農氏」,神農實即玄鳥、桑林等之
叶音。<後漢書.西羌傳>云:「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
之別也。」可見羌本通作姜,<集韻>:「羌量,鳥雛飢困
貌。」「羌量」音叶彊梁(原名)、重黎、祈連(山名)、
邛崍(山名)、長林(山名)、將梁(複姓)、蟜牛、季連、
中容、姜戎、祝融等,倒裝為嫘祖、女節、閭丘(複姓)
、梁丘(複姓)等。卓犖又音轉為卓爾,故彊梁又音轉為
姜原,周王室乃姬、姜兩姓共同組成的甥舅集團。<山海
經>:「不姜之水,黑水窮焉。」太王之妃曰太姜,姜姓亦
不乏有別支羼入,但姜戎一支才是主流。    <國語.周語>內史過說:「夏之興也,祖融降於崇山,
其亡也,回祿信於聆隧;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其亡也
,夷羊在牧;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
於鄗。」祖融音?祝融,祝融、回祿俱為傳說中的火神,
<詩.商頌.長發>:「韋顧既伐,昆吾夏桀。」<逸周書.嘗
麥解>:「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正夏略。」由夏后氏族
與祝融氏族密切的關係看來,兩者實猶姬、姜二姓之休
戚與共。帝嚳又音轉為檮杌,伊尹又音近夷羊,伊尹在商
的地位既像周公之輔成王,又像姜尚之得專征伐。<禮.
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
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除殷、周以外,
所論恐不太可靠,蓋上古傳說常有多組叶音羼入,耙梳至
為不易,非有十成把握,千萬不要治絲益棼。    本文由祝融八姓談起,進而探討夏商周三代王室的
姒子姬等姓,這幾個姓的來源既明,任何其他姓的來源思
過半矣!傳世有關姓氏的書,泰半都是捕風捉影、以訛傳
訛,有必要全面改寫。<姓纂>云:「陸終之後受封于黃,
為楚所滅,以國為氏。」黃國故地在今河南潢川縣西,則
「潢川」的叶音殆即此黃國的全名。流黃、留黃、硫黃
、鵹黃、內黃、飛黃、外黃、翠黃、雌黃、倉黃、乘黃
、中黃、大黃、地黃、貼黃、黃池、黃藏、黃澤、黃目
、黃門、黃口等,都有可能是黃得姓的途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