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业生态园建设规划纲要(2005-20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4:32
 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规划纲要(2005-2030
前言“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佛山市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将佛山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三化”发展战略。高明区作为佛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和资源基础优越,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全区农业发展基础良好,前景广阔。为积极配合高明区的“工业园区”和“城市(镇)化”建设,加快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加强全区的“农业园”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意义重大。一、基础条件分析(一)自然条件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地理位置在北纬22?/sup>3846~23?/sup>0105″,东经112?/sup>2234~112?/sup>5506 之间,幅员面积960.21 km2。全区西、南部和中、北部的部分地区为低山、丘陵和台地,东部和东北部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形成西、南、北三面环山,西南向东北走向的狭长地形。高明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长,受季风影响明显。全区年平均气温21.6℃,极端最低温0℃,无霜期长达360天,年平均日照179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81mm,蒸发量1216.4mm。高明区自然资源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1)具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格局,是佛山市典型的山地县。其中,低山丘陵占62%,水域面积占6%,平原围田面积占32%(2)河网发达,水热丰富,农业自然生产条件优越。(二)社会经济条件高明区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97 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53.6:31.3转化为13.4:56.6:30.0。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2亿元,增长59.2%。地方财政收入3.02亿元,增长20.7%,总税收5.75亿元,增长12.0%。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当前,高明区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各项经济指标的良好运行,为全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把佛山建设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为总目标、总任务,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以“泛珠三角经济圈”(“9+2”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广佛经济圈为战略背景,与“西江产业带”和“沧江工业园”相融合、相协调、相呼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及其“后发优势”,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现代农业生态园为先导,全面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速全面建设农村富裕小康社会。(二)规划原则主要包括:生态学原则与生态经济学原则;“规划先行、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跳出农业、规划农业、建设农业与发展农业”原则;突出重点与可操作性原则;科技先导原则;区域协调、产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等七大原则。(三)规划依据主要规划依据是:“广东省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粤府办[1999]66)”、“广东省《广东省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广东省《东西两翼经济发展规划和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佛山市委关于加快农村?/font>三化?/font>建设的决定(2004年)、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2004年)、《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佛山市环境保护规划、佛山市交通规划、高明区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四)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03年。规划期限共分为3期,具体规划时限如下:
  • 近期:2004~2010
  • 中期:2011~2020
  • 远期:2021~2030
(五)规划范围拟规划范围包括四个功能区和一个产业带,总面积767200亩,约511.5 km2,占全区总面积960.21 km253.27%
  • 富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26600
  • 西安现代农业生态园区:71000
  • 合水现代农业生态园区:180000
  • 杨梅现代农业生态园区:41600
  • 南部森林生态产业带:448000
(五)规划思路以高明区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依据,与高明区“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以及“交通建设规划”相协调,5~6个乡镇为基础,采用“点轴式开发战略”,建设4个各具特色但相互关联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功能区”和1个“森林生态产业带”,“画龙点睛”,形成“一园四区一带”的总体格局。在生态农业园开发建设方面,坚持以4个“农业功能区”和1个“森林生态产业带”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社会投资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产业化推进,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4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和1个生态产业带)打造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区,以辐射和带动高明区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本区“承东接西”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努力把本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和农业信息窗口(六)规划目标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立足本区资源环境特色以及区位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生态(良性)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多元化、科学化(“八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效益农业和创汇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营造适应现代小康生活的绿色环境,打造生态高明,推动全区农村社会走上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经济快速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三增”目标。通过20~30年的建设,建成现代化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现代都市农业与创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物流与农业信息基地、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农业博览基地(“两区四基地”),使高明区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具影响的农业园之一。在此阶段,达到总体规划的全部目标。三、总体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1. 总体功能分区——“一园四区一带”——“四个功能区一个生态产业带”
  • 富湾现代化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
  • 西安综合农业生产示范、物流、信息、贸易区(中心功能区)
  • 合水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 杨梅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
  • 南部森林生态产业带
2. 空间布局——“一个中心”、“三足鼎立”、“十字串珠”、“南部生态走廊”
  • “一个中心”——根据区位条件与现有发展基础,选择西安功能区为中心功能区,高明区现代化农业生态园总部——综合办公大楼将建设在该区。同时,农业加工、贸易、物流与信息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也将建设在该区。
  • “三足鼎立?/b>布局——即“富湾区、西安区”为一足,“合水区”为一足,“杨梅区”为一足,使三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对整个高明区农业发展呈“夹击”之势,有利于体现功能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间的平衡发展。
  • “十字串珠”格局——以广明高速公路和珠外环高速公路为“大十字”主导发展轴,将各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联动开发态势。
  • “南部生态走廊”——通过森林生态产业带,在南部将合水、杨梅两个生态功能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东西贯通的南部生态走廊和生态屏障,这样既利于全区农业用地的保护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建设,以保证整个区域的“生态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四、功能区总体建设规划(一)富湾现代化都市农业生产示范区1. 发展目标以水产养殖和花卉生产为两大主导产业,以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科学化和产业化生产示范为主要目标,把本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高档次与高标准的花卉种植与水产养殖生产示范基地。2. 功能分区规划根据规划区地形地貌特点及其总体功能定位,将富湾区在空间上划分为三大主导功能区:(1)森林生态区,面积约20300亩;(2)优质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面积约3000亩;(3)优质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面积3300亩。(二)西安综合农业生产示范、物流、信息、贸易区1. 发展目标以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以及现代农业物流为主题,以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把该区建设成为一个融生产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生产示范与生态旅游区。2. 功能分区规划根据该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特点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将其划分为5个功能区,主要包括:(1)森林生态区,面积33679亩;(2)生态果园观光旅游区,面积5600亩;(3)优质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4121(其中西安14121亩,明城10000)(4)标准化水产养殖区,面积7100亩;(5)综合办公区、农产品物流、信息与贸易区,面积500亩。(三) 合水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 发展目标以发展生态种养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农产品加工贸易为主题,以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和产业化为目标,把该区建设成为一个融绿色食品生产示范、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区。2. 功能分区规划根据该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特点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将其划分为5个功能区,主要包括:(1)森林生态区,面积为73700亩;(2)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区,面积为15800亩;(3)缓坡地生态复合种养殖区,面积为64500亩;(4)平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面积为23000亩;(5)优质水产养殖区,面积为3000亩。(四)杨梅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1. 发展目标以观光旅游与休闲生态果园、花卉、水产种苗以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为特色,本着“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把该区建设成为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教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区。2. 功能分区规划根据该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特点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将其划分为5个功能区,主要包括:(1)森林生态区,面积16300亩;(2)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生态果园区,面积16000亩;(3)优质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面积5600亩;(4)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面积为1500亩;(5)优质水产种苗养殖基地,面积为2200亩。五、发展重点(一)种植业蔬菜:结合地方特色,建立稳定、适时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在合水区发展以粉葛种植为主的块、茎类蔬菜;在西安区以种植叶菜类等反季节蔬菜为主;在杨梅区则以种植茄果类蔬菜为主;并在西安、杨梅两区适当发展大棚种植和无土栽培,等设施生产,以推进蔬菜的工厂化和现代化生产。同时,加强蔬菜加工、批发市场和配菜中心的建设,以形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把高明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科技、观光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显著的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发展模式,以带动附近农民致富奔小康,为佛山市及其它地区建设同类工程提供经验,带动都市型农业及蔬菜产业化的发展。花卉:以市场为导向,在杨梅区以种植观叶植物、盆花、绿化苗木为主;在富湾区以种植兰花、鲜切花以及绿化苗木为主;而在西安区则种植观赏价值高的花卉品种,以作为园林绿化材料,提高旅游观光功能。同时,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将园区建设成为设施、技术、管理与效益一流,集生产、示范、推广、销售、科研、人才培养、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花卉生产基地。同时,经过20~30年的努力,将高明花卉园区发展成为佛山市花卉业中的“第二个陈村”。水果:以生态农业建设热潮为契机,现有的果树生产为基础,规划在西安区以盈香观光果园为基础,以建设观光性果园,发展水果世界和博览园为主;杨梅区则在原有10余个观光果园的基础上,扩大各观光果园的面积,增加果树种类和品种,大力发展私家果园;对于合水区,在原有果园的基础上通过高接换种、更新新品种,同时利用缓坡地开辟新果园,种植新品种,将合水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绿色水果综合栽培与有机栽培示范基地。以国家及地方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港澳及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市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高明区果园建设成为以果树有机栽培为载体,集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技术示范、游憩观光和博览增智于一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优质、高产、有机栽培的果树生产示范区,果树良种苗木的繁育及推广中心以及果树有机栽培和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水稻:适应市场需要,不断调整水稻产业结构,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或逐渐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在合水、西安两区均以绿色大米标准化生产为主,以“高绿牌”大米为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结合起来,生产价值高、有品牌效益的绿色大米。(二)水产业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开发、推广水产名优新品种,逐步扩大、提高优质鱼的养殖比例。利用富湾区紧临西江,水质优良、交通便利的特性,以生产优质,易加工鱼类为主、西安区以其主导生态农业功能区的优势,以养殖观赏鱼类为主,辅以鱼类加工生产、杨梅区以养殖观赏、休闲鱼为主、合水区则主要以新品种引进与优质鱼苗繁育为主。(三)畜牧业猪、鸡、鸭、鹅(三洲黑鹅)、白鸽五大畜禽将作为高明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品种。基于研究区的地势特点以及现有畜牧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合水区的缓坡地势,扩大肉鸽养殖规模;并大规模养殖高明区特有的三洲黑鹅;同时进行优质瘦肉型猪苗的繁育;在杨梅区则大力推广优质瘦肉型猪、肉鸭以及肉鸡的饲养。(四)生态旅游业根据“以独特的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向导”的旅游区开发指导思想,通过塑造“休闲体验,世外农园”的形象,通过精品开发与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通过西安农业公园景区、富湾都市农业景区、合水绿色农业景区、杨梅果花观光景区的建设,把高明区农业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区,打造珠三角农庄旅游基地。(五)林业范围包括各农业生态区内划分的森林生态区以及南部的森林生态产业带,重点保护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以及云勇国营林场的林业用地。六、实施战略与对策措施(一)实施战略1. 承东接西战略高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向粤西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带上,具有“承东接西”的位置优势。高明区还是广佛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经济区位优势。为此,应充分发挥本区“承东接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向东承受国际经济发展辐射;向西则接纳粤西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2. -轴开发战略从各园区的空间布局以及高明区发展实际来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应遵从点、轴开发理论。即在高明区的东北面、西面以及东南面点状开发富湾,西安、合水以及杨梅四大主题农业生态园区,以及南部的森林生态产业带,并由点到面,充分体现各点状功能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达到区域平衡发展的目的。同时,以广明高速公路和珠外环高速公路为“大十字”和西江黄金水道主导发展轴,以省、县、乡、村四级道路为辅助发展轴,在全区形成轴式开发网络,从而将各点状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联动开发态势。3. 产业协调战略应合理地对各农业园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业园区内部以及农业园区与农业园区之间三次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高明区实际,借助其交通优势,以现行国家级工业园——沧江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基础,协调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之间的产业发展。此外,还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西江产业带的发展为契机,以西江产业带桥头堡的身份,协调园区与周边地区乃至整个西江流域之间的产业链发展,以实现产业互动、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互赢发展的目的。4. 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将成为未来三次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由于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和整体性,农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是不可能孤立进行的,必须有其他生态型产业的配合。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等是高明区未来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并能保持“后发优势”的必然要求。5. 产业化带动战略区域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桥梁。应抓住跨镇、跨区乃至跨市的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态势,促进园区农业发展。在农业园区内部,应对区内市场潜力较大的农副产品实行精深加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同时还应积极引导、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由此带动整个农业园区的发展,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6. 生态优先战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生态环境均是高明区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将其摆到优先的战略位置。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时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地位,切实抓好园区乃至整个高明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最终把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和高效生产的现代化生态园区7. 特色农业战略特色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没有特色,就很难有高的竞争力,就很难有好的市场,也就很难有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必须立足当地资源环境特色与各方面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合水粉葛生产等)、反季节农业、淡季农业以及观光旅游农业。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大力开发利用地方土特稀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农业服务。8. 品牌农业战略未来农业的竞争就在于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唯一“通行证”。品牌就意味着“质量、效益、标准、声誉和市场”。因此,农业园区必须走品牌农业的发展道路,要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民社团组织积极打造一系列农业品牌,逐步将农产品生产推向国际市场,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9. 都市农业战略高明区属于广佛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整个经济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明区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农业用地也势必减少,高明区最终也必将纳入珠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发展轨道,因此,园区农业必须走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重都市型农业的培育和发展。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广佛经济圈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将农业园区建设成为资金、技术、知识、集约高效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以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的生产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功能以及农业综合服务功能。10. 以人为本战略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对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聪明才智与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不断改善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保证园区稳定、健康与持续发展。(二)对策措施1. 成立农业园管理委员会与专家咨询委员会①成立农业园管理委员会高明区应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国土、旅游、乡企、环保、乡镇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明区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规划建设管委会,负责高明区农业生态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负责落实办公经费和业务接洽与协调工作。同时成立以各功能区所在镇的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林业、水产、国土、畜牧、旅游、乡企、环保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功能区管理办公室,负责该镇农业生态功能区的组织领导与日常管理工作。②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有关农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领导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人才库”。专家组在农业生态园管委会的领导下工作,“人才库“则根据不同工作需要提供专家服务。③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农业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组织创新十分重要。政府的职责主要是规划引导,加强市场建设,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农业生态园的建设任务应向相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每年考核一次,工作成效作为对区级有关部门和相关镇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区有关部门和镇政府均应与高明区政府签定目标责任状;将农业生态园建设成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实行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保证实施。2. 加速推进功能区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在各功能区现有硬件配套设施基础上,努力完善功能区内的道路、水、电、气以及网络通讯的畅通,同时实现功能区场地的平整化,即在各功能区真正实现硬件配套设施的“五通一平”。①通路“要想富,先修路”,充分体现了道路交通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息息相关,交通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保证各农业生态区的协调、高效、健康发展,应提升规划区内的道路等级,路面“黑化率”在近期应达到100%,同时实现100%的道路村村通。②通水为保证居民饮用水质量,各规划农业生态区所辖村委会所在地的自来水使用率应达到100%,农村自来水使用率在近期应达到80%以上,中期达到100%③通电各规划农业生态区应在近期实现100%的通电率。④通讯网络已成为城市居民获取信息、交流、传递信息等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网络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则还未能发挥其优势。为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促进全区各农业生态区的健康发展,应在各区大力普及网络知识,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各区网络使用率在近期应达到30%、中期达到60%、远期达到100%。电视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电话则是现代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为此,各区有线电视以及电话的入户率在近期应达到80%、中期达到100%⑤通气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农业生态园应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液化气),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在近期应达到60%、中期达到80%、远期达到100%⑥土地平整即根据各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尽可能使区内土地平整化,农田标准化,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3. 建立园区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与运作机制农业生态园建设涉及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以及旅游业等领域,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因此,应广开门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①加大地方政府投入政府投入是农业生态园建设的必要一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搭台”和“服务管理”,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应放在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基础建设方面。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企业投入将是建设资金投入的主体。农业园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包装农业开发建设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吸收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投入。③采用股份制投资方式股份制也可作为资金筹措的一个重要形式。可以采用资金入股、资产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农业股份制企业,从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④建立农业园区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过政府组织,成立农业园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按照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办法,用于现代农业生态园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建设。4. 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推动园区农业产业化进程高明现代农业生态园未来必须走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协会,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协会+农户、定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以带动整个农业生态园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5.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加强农业产前服务体系、产中服务体系和产后服务体系(包括市场体系)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增强园区的整体功能。同时,要加强地方政策与法规体系建设,出台农业园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财税优惠政策、用地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规费优惠政策、立项、报批、建设等审批手续优惠政策等,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法制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