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宿迁生态品牌效应 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名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47:36

彰显宿迁生态品牌效应   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名城

 

 

市委党校课题组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先后通过,苏北各市抢抓发展机遇,确定主导产业,产业定位愈益清晰。如徐州的重工机械产业、淮安的电子产业、盐城的汽车产业、连云港的港口风电产业。此外,像苏中南通的船舶产业、泰州的医药产业等都极具城市品牌色彩和个性特征。上述两个规划冲击着苏北原有的产业空间布局及空间要素集聚。就宿迁而言,已经实施了以“东向战略”为主的空间战略,吸引和集聚了大量要素资源,激活了宿迁发展内在动力。目前,宿迁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强化现有生态环境、区位、开发资源等优势,加快食品工业各种要素富集,聚力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名城,使之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宿迁打造食品工业名城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的食品工业取得了巨大突破。特别是《宿迁食品饮料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及实施,进一步明确和加大了对食品工业的支持力度,食品工业在宿迁产业中的主导性地位日益突出。数据显示,宿迁的食品工业在税收、就业、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对宿迁整体经济结构贡献颇多,具备发展成为地区支柱产业的潜力。同时,宿迁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禀赋,较好的工业基础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食品工业的进一步空间集聚,进而打造成食品工业名城的城市品牌提供了可能。

(一)生态优势凸显。

“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宿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日益彰显的绿色生态优势更是宿迁最大的资源优势,并已在事实上成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黄淮海地区的最大氧吧”(《宿迁:抓世博良机打造苏北最美丽城市》)。境内气候温和湿润,水、土、空气等农业和食品生产环境要素保存完好,境内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同时,全市拥有耕地659万亩,水面3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2.92 %,是江苏著名的意杨之乡、粮油之乡、渔米之乡、畜禽之乡和蔬菜之乡。淡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盛产稻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猪、家禽及奶牛产业化养殖发展迅猛。此外,宿迁还是全省重要的蔬菜主产区。

(二)区位条件优越。

宿迁地处华东腹地,承东启西,具有成为江苏沿海门户、泛长三角洲北翼城市群西部门户的优越条件。宿迁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离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也仅140公里。宿迁境内拥有面向长三角、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大运河港口,农业经济发达,对小长三角地区的腹地支撑作用明显。

(三)比较优势突出。

宿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与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与江苏其他地区相比,我市的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偏低。2009年,宿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96.74亿元,总量为江苏省倒数第一,仅占全省的比重为1.2%(见图表一);农业人口比重占到70%,农业产业比重占到26%,在江苏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一低一高”决定了宿迁只能选择比较优势突出的道路发展,一方面良好的工业基础与丰富的劳动力为宿迁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工业经济客观上使得资源要素趋向于门槛较低的食品工业集中。

 

 

图表一:2004-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图(2009宿迁统计公报)

(四)政策优势叠加。

一是长三角经济圈加速一体化进程,特别是《长三角洲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预示着长三角城市间的联系将愈来愈频繁和紧密。从《规划》上看,寸土寸金的16个核心城市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绿色的食品工业加工基地,这为宿迁食品工业提供了寻找更多的经济外溢和发展机会。二是江苏沿海开发及“苏南加速提升、苏中加速崛起、苏北加速振兴”的江苏经济协调发展为宿迁整体发展提供机遇。特别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实现“宿迁更大突破”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

综上所述,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政策优势是宿迁打造食品工业城的有利条件。就苏北这一区域发展而言,把宿迁打造成食品工业城,还可以有效克服产业同质化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实现特色取胜;就宿迁而言,收拢五指,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可尽快形成特色效应。

 

 

二、宿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规模总量持续提升,但发展格局不够平衡。

2005年以来,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饮料制造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见表二)。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37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2.8亿元,利润26.65亿元,税收1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04%、44.54%、36.88%、62.1%和84.45%,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57%、29.99%、23.43%、55.19%和51.91%。洋河酒厂的排名已在全国白酒行业上升到第四位,双沟酒厂列第11位。

在规模总量的不断提升过程中,不能忽视宿迁食品工业发展格局中食品制造业明显偏弱问题。总体上看,我国食品工业中重加工、轻制造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宿迁尤甚,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 

2005-2009年宿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单位(个)

       年份

企业类别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农副产品加工业

102

121

151

185

294

食品制造业

9

11

14

16

26

饮料制造业

32

38

41

46

58

合计

143

170

206

247

378

表二:资料来源宿迁市统计局

(二)产品结构渐趋优化,但企业的两极趋势明显。

近年来,宿迁食品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在本土少数食品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进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技术、资金雄厚,发展势头迅猛,酿酒业、食品加工和饮料业已经成为我市食品工业的“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尚有许多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先进的装备和分析仪器,以致食品加工品质难以提高,加工水平仍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许多食品的加工技术还是沿用传统技术,外观形象和内在的品质多少年“老面孔”、“一贯制”。另外,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造成了资源浪费、结构雷同,企业缺乏集聚优势,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三)产业集群初见端倪,但延伸加长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我市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的洋河和双沟两大镇区的酿酒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洋河双沟两镇依托两大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酿酒产业集群和集聚区,共有100多家酿酒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二是市区以哇哈哈、春绿、龙嫂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新引进的汇源饮料、嘉士利以及凯纳尔科技园,为宿迁市食品饮料产业的集聚发展奠定了基础,基本形成了原料、加工、包装、运输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目前,市区食品饮料集聚区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

宿迁食品工业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市场、加工、原料、基地产业链尚未形成。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模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工业的要求,尚未走上“以最好的原料、生产最好的产品、卖最好的价钱、获取最佳效”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但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全市食品饮料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32个,省级名牌产品27个。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等中国驰名商标饮誉全国,洋河蓝色经典、珍宝坊、龙嫂、春绿等一大批省级名牌产品得到市场认可。除了上述几个著名品牌以外,食品工业产品总体上还是品种少、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低、包装差。尤其是企业过度依赖传统路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尤其是从事食品高端行业的企业比重不高。

(五)产业规划日渐完善,但缺乏系统配套的政策支持。

今年初,宿迁市政府出台食品饮料产业等八大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这些产业规划的出台,为宿迁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食品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任务等都作出了明晰的定位。但从规划中发现,系统配套的措施尚显不够。

三、把宿迁打造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名城的对策建议

总体设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遵循质量为本、政府引导与市场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及科技创新的原则,从食品产业实际出发,以优势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果蔬业、肉食业、酿酒业和饮料业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结构调整,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宣传力度,积极申报“中国绿色食品工业名城”,走出一条“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加快”、富有宿迁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之路。

(一)全方位搭建载体,夯实绿色食品工业名城的基础。

1.建立长三角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良好的品牌根基。我市的食品工业,尤其是食品制造业有两个特点,一是洋河、双沟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主要利润留在宿迁,产品原料从外地引进;二是娃哈哈、汇源等一大批外来企业将制造基地放在宿迁,营销环节等主要利润留在企业,产品原料依然从外地引进。随着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价格的上涨,宿迁的比较优势会逐步减弱,而“制造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将决定于成本,这就使得创建食品原料基地成为宿迁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准化的原料基地是建立品牌的根基,换言之,品牌建设的前提是产品要有质量上的保证,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宿迁面对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外向依赖特点,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自身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提升食品工业的对外依存度和投资内涵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宿迁及周边地区现有及规划中的食品工业产品需求为导向,探索企业与农户合作新模式,建立相关产品原料基地,创建长三角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2.创建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供应集散基地,打造安全农产品市场。力争成为长三角主要城市绿色食品的供应集散基地,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多元化加工食品,夯实宿迁食品绿色品牌支撑点,全力竖立宿迁食品工业区域的绿色品牌。

3.创新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思路,打造绿色食品示范精深加工基地。一是重点建设宿迁优势食品行业创新核心区。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载体功能作用,加快启动实施“创新型绿色园区提升工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某几个行业园区,促进创新、绿色资源进一步聚集,大幅度提升食品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及制造水平,使之成为长三角区食品产业新发展的先导示范区。二是提高集约化水平,突出主业,完善功能,进一步强化优势功能区。以优势行业、传统强势行业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关联度大、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食品工业精深加工基地。

4.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绿色食品景观基地。宿迁目前已形成众多区域的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基地,比如泗洪县的蟹园大米基地,螃蟹、龙虾养殖基地和万亩荷园,泗阳的八集小花生基地,沭阳的食用菌基地,宿城南蔡的现代农业蔬菜基地等,但还缺乏高标准规划,缺乏开拓绿色食品景观基地的新思路,需要聘请专家级规划师进行顶级规划,从而带动我市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事实上,绿色景观基地的打造和开放,也是对食品加工原料这一前道工序是否环保、有机,无公害的一种佐证。同时,还可借鉴洋河酒厂的做法,进一步挖掘加工流程的参观项目,打造透明、安全的加工生产参观线。

5.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名城靠名品来支撑和彰显,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ISO9000、ISO14000和HACCP体系认证,申报绿色食品品牌,创建优质品牌。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名牌产品,将单一产品品牌扩大到系列产品品牌,将区域性名牌提升为全国性名牌,实现名牌效用的最大化。加强对品牌宣传的支持:一是多形式地加强宿迁优势食品企业、优势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使这些企业和产品能被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二是经常性地普及消费知识,开辟专栏、专访引导消费。积极倡导本市广大消费者消费地产食品。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让更多的宿迁食品饮料工业的产品大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健全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建立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

1.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食品产业链人才高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两个第一”的理念。温家宝总理指出:食品工业是整个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和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针对我市目前食品工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和制造业中食品工业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的实际,坚持对实力强、特色明显的食品专业进行引导和重点扶持,加大对食品科学、食品营养、加工工艺、特别是目前缺乏的食品工程技术等工程类、技术类、研究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种为食品行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良性机制。食品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建立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高级技师的培养,以跟上市场需求。

2.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趋势的食品科技。从“农业延伸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的食品工业正在登上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舞台,这便要求食品行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当今时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现代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技术的融入广度与深度,促进食品工业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强食品行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增加对食品科技发展的投入,以优势产业为依托,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组建和壮大一批企业集团,增强其国际地位中的竞争能力。在科技创新的同时,需要强调的还有食品企业需要提高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申请专利技术应以企业为主体而不是研究机构。目前一些食品企业对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殊不知拥有知识产权才是人才开发、科技创新的最终成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3.加强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撑。从农产品选择、农药使用、采摘、运输和存储着手,保证食品的安全。大型食品需要企业通过HACCP、ISO系列认证或GMP认证,其它企业也根据各自产品情况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系统。鉴于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食品行业应积极支持质检等有关部门进行食品高新检测技术的研究,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食品检测先进技术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三)加大政府的系统性保障力度,举全市之力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名城。

1.按照系统工程要求,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保障性支持:(1)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组建全市性的打造食品工业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充实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并积极争取省级领导的参与和支持。(2)提供资金保障,切实建立多元稳定的投入体系。培育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模式,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机制,鼓励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创新农村担保方式,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成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担保机构,建立产业化风险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建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3)以开拓市场、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来保障。一方面,进一步明确食品招商的产业重点,注重招大引强;另一方面,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固本强源。(4)通过技术、人才保障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引进尖端人才和技术,借才生财,健全人才扎根机制。(5)尽快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集聚产业影响力,壮大产业发展力。

2.积极争取省级、国家级扶持政策,加大对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虽然省级食品产业园2008年正式获批,为我市发展特色食品产业提供了有效载体,但还远远不够。建议凡落户省级食品产业园的中国驰名商标,协调省里能按实际投入的固定资产进行适当的发展资金补助,以争取更多的知名食品企业来宿投资。

(四)高标准规划,建立一整套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家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需要切实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

1.建立以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把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置,同时将政府成立的有关食品工作方面的非常设机构,统一归口到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综合行政职能,整合管理资源,强化综合协调,建立以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2. 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首先建立统一、集中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本着改革与改制相结合,调整与发展相配套,内涵与外延相适应的原则,以解决区域食品安全基本检测服务和提供特殊检测需求为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组建统一、集中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其次坚持深入开展对初级农产品、食品加工生产、种养业和农贸市场内的蔬菜、豆制品、肉类等产品的检验检测,把好源头监管关。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样板予以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对企业食品安全质量工作的考核管理,督促企业强化质检科室建设,配备必需的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加强食品安全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严格考核管理。鼓励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

3.建立快捷、准确的食品安全分析机制。建立包括影响食品安全因素、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完整的信息收集制度。通过信息分析,建立信息披露公开制度,及时为食品生产者提供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把安全的食品生产标准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自律行为。

(五)宣传推介“河清湖秀原生态、绿色食品工业城”的产业定位和城市品牌,大力提升宿迁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当前, 区域产业竞争同质化加剧, 打造“食品工业城”已是不少城市发展的产业定位,宿迁要想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食品工业城,必须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确立一条异于别人的发展之路。根据宿迁资源禀赋可响亮提出打造“河清湖秀原生态、绿色食品工业城”这一富有宿迁产业特色的城市品牌,以产业城市品牌吸引产业资源,进而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名城。

1.利用各种媒体实施立体式宣传,着力打造宿迁城市品牌。

①做足“硬广告”,在全国最有影响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亮像,在世界食品工业先进国家的重要媒体上亮像。目前,在央视作广告的城市都是推介本地旅游资源的,尚无推介城市的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宿迁可首开这一先河,在重要媒体上打出“河清湖秀原生态,绿色食品工业城”这一品牌,加之“长三角的大粮仓、菜蓝子、后花园”这一区位产业分工,就把宿迁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政策优势清晰地凸显出来,可在第一时间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同时也彰显了宿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将为吸引资源、提升宿迁城市品牌形象创造难得机遇。

②做好“软广告”,发表介绍宿迁特色和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文章,为绿色食品工业城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挖掘、包装、推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巨大作用。宿迁的特色和优势经常通过系列报道的方式现身在媒体,可使受众详尽了解宿迁,使宿迁绿色食品工业城这一品牌深入人心,使得落户宿迁的食品企业在自己商品品牌的推广上大大降低难度,并只需按行业要求生产即可,最终使得商品品牌的可信度得到保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时,还可进行落户企业品牌统一推广营销,形成产业集群和品牌集群,以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增强品牌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2.利用各种行业展会重点宣传,提升宿迁食品工业品牌知名度。

行业展会是行业发展水平的展示和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我市要充分利用全国乃至全球食品工业展会这一平台,展示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成果,打造我市食品产业品牌集群形象,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主动出击、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同时,我市要充分挖掘食品行业优势资源,组织策划各种展会,把食品工业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吸引到宿迁,打造行业制高点。

3.聚焦重点产业,确立招商目标群体,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策略,提高招商成功率。

打造宿迁城市品牌的目的之一是“筑巢引凤”,吸引绿色食品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向宿迁聚集。可以说,打造宿迁城市品牌、宣传宿迁产业定位是浓厚宿迁亲商、招商的明智之举。因此,在加强面上宣传的同时,须根据我市食品产业基础确立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进一步锁定招商目标群体,恰恰这类群体是最需要理解和认同我市的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的,而这将取决于我们的招商和城市品牌推广效果。

 

 

 

 

课题负责人:张惠春   韩光化

执笔:陈银利  蒋海燕  陆胜利  崔建国  陈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