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粤燕:4位一体的陶艺发展态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10:10

黄粤燕:4位一体的陶艺发展态势

黄粤燕 发布时间:2010-11-25:中国艺术批评

  对于当代陶艺的发展,我始终希望出现一个客观、认真、符合市场前景需求的发展体系。

因为在我这几年的陶艺观察中,我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陶艺走向一个全新而富有专业

市场态度的发展局面。  就当代陶艺创作而言,往往是艺术家自己的事情。艺术家在材...

  对于当代陶艺的发展,我始终希望出现一个客观、认真、符合市场前景需求的发展体系。

因为在我这几年的陶艺观察中,我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陶艺走向一个全新而富有专业

市场态度的发展局面。

  就当代陶艺创作而言,往往是艺术家自己的事情。艺术家在材料的运用、作品主题的选

择、情感的表达、视觉效果的把握等诸多过程中,往往是带有极大主观性的创作活动。即使

是具有很强专业知识的、具有传统工艺基础的陶艺家们,也会在创作过程中,最终抛弃原有

的很多束缚,通过自由的思想、或者是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呈现出一件件完全具有自我语

境的陶艺作品。由此,在大量主观诉求下成就的艺术作品,往往会给观者带来不容易理解、

乃至不容易阅读其意的困境。瓶颈,这就是陶艺发展的瓶颈,也是任何事业发展所存在的客

观现象。而这种看似客观存在的现象,往往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种不自觉的主观行为下

的客观表现。为此,如何解决瓶颈,让陶艺市场发展走向专业而富有市场前瞻性的道路,就

成为陶艺人士不断思考、不断探寻的希望所在。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艰辛地陶艺发展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随着13年

的不断历练,著名陶艺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的策划人张尧教授。用自己的行

动为中国当代陶艺谱写出13年的坚持与执著。同时,他随着不断地力练与思考,开始深刻

的认识到:要想让当代陶瓷艺术有一个健康有效的发展,解除不被大众认可的困境,必须确

保陶艺作品首先得到的是:业内专家与同仁的认可!于是,到了2010年,张尧教授开始打

造"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4位一体"式的陶艺作品评审体系,从而使得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

是在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后,再来接受大众视觉的检验。

  从"2010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的"4位一体"式评审体系看,张尧教授聘请的评审专家有:

陶艺家、评论家、收藏家、陶瓷方面的文博专家。在评选中,每一个专家评委都充分发挥自

我在专业方面的独立思想语境,从而为100多件入围作品,做出了严肃而又认真地评选意见。

最终,再经过评审监视组的最后统计与排序,呈现出的是无任何争议的获奖作品名单。此次

评选工作的过程与结果,是在我历届参加的陶艺评比工作中所罕见的。同时,也是我最感概

的一次:确实只有在这样的多视角、多纬度的观念性评选活动中,才会出现无争议而又富有

创造力的评审结果。

  艺术发展中的"4位一体",在我看来是: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馆藏专家组成的一

支专业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评审团队。这样做的好处是:评审一件作品的好坏与优劣是有不同

视角和纬度的,同时,是具有市场判断意识存在的、有文化性、有艺术性、有历史性、有经

济发展观的价值评定语言体系。就此而言,一件艺术作品的市场发展价值也就完全可以预见

到。而在此基础上,如果在今后的艺术发展中,再加上市场专业人士的思考与经验,我相信:

一定会更好的完善一件艺术品的未来。也就是说: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有幸在这样一个环境

下得到认可,其未来的市场发展之路,一定不会出现很多争端与质疑,从而也就奠定了一件

优秀艺术作品的健康上升之路。

  "2010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所出现的变革与转机,是值得业内人士、乃至艺术界同

仁们的关注与认知的。我相信,有这样一个认真而专业做艺术发展的态度,随着制度与体系

的不断完善,会赢得更多陶艺作品的加入,从而会不断丰富"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的作品高

度、广度与深度。我衷心希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

作品展示平台!

  艺术发展需要多角度、多平台的建设、发展与推进!专家、学者、市场人士,要多做付

出与贡献!换句话说:谁站得越高、做得越细,谁就会最终收获广博与坚实的硕果!

  

  2010年11月24日

刘小东绘画有瘾不愿跨界 批装置艺术庸俗化

发布时间:2010-11-25

刘小东回归故乡,重拾日常生活。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2010年11月17日,画中人小

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里的刘小东油画《小豆在台球厅闲着》前留念。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在外游走写生多年后,刘小东决定重返故乡金城,30年后再绘其亲朋好友。日前,...

 

刘小东回归故乡,重拾日常生活。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2010年11月17日,画中人小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里的刘小东油画《小豆在台球

厅闲着》前留念。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在外游走写生多年后,刘小东决定重返故乡金城,30年后再绘其亲朋好友。日前,"刘

小东:金城小子"新作展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展,展览将展至明年2月20日。在接

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在烟雾吞吐间相当疲惫的刘小东,时不时说出颇具质感的人生感悟,这

就像他的绘画总透露出的生活质感。

  谈新作 回乡画画是件害羞的事

  新京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你就画亲朋好友、画日常生活,并以个人视角还原现实

而著称。我看到你展示的日记里写道:"我一直想回老家画些画,但总是越想越不敢回去,

在父老乡亲面前画画真是件天大的害羞的事情。"为什么会觉得是件害羞的事?

  刘小东:一般都是近乡情怯。另外就是现在艺术商业化了。我也知道艺术品会成为商品,

拿老朋友的脸去换钱,是很别扭的事。每次我想回去画都放弃了。这次正好赶上尤伦斯要做

我的展,而且将展期提前了。这么短时间里我能做什么?回到家里,你能画很多东西,因为

你熟悉。

  新京报:尤伦斯馆长评价你这次回故乡所画的新作:"刘小东画了很多画,就像拍电影

一样,去选景,用不同的镜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那在展现30年后的老友和故乡时,你

选择描绘场景的标准是什么?

  刘小东:我就是想着把他们的样子展现给你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有做买

卖的、有开卡拉OK的、有不上班的。大尺幅的画就画他们的组合,或打牌或玩。中间也有

个构想,类似《肋骨歪了》,那是我在北京散步时看到两位老人在看X光片,就将这一场

景移植到了朋友身上,想表达这种被遗忘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很孤单,都会有被遗忘的伤

感。这种体验放在他们身上很自然,就挪到他们身上了。

  新京报:你的画价已经那么高了,你的老友会谈论你画他们的作品以后能卖高价吗?

  刘小东:在我们的关系里不存在商业关系。通过画他们,我这种顾虑被打消了。他们有

平常心,也不说画画干什么,也不讨论画的价格多少钱,不像城里人对这个那么感兴趣。他

们喜欢和我在一起,无论我做什么他们都高兴,真的很难得几个月天天在一起。所以我的感

受就是平常心太重要了。

  新京报:有观众更喜欢你《三峡大移民》《三峡新移民》这样表现社会问题的宏大叙事,

觉得你这次再回到故乡,回归到日常生活里是你社会话题创作枯竭的一种表现。

  刘小东:怎么说都行。但我的节奏很重要。我就喜欢我画画这,画画那。我不是社会问

题专家,想到哪儿就画哪儿。请允许我的生命撒野;请允许我的个体微不足道的生命,想干

点啥就干啥。可能并不能满足你们的期待,你们的期待是鼓舞我的力量,你们期待我这么做

的时候可能我心理的本能正好要放弃它。

陈家坪:魏尚河的绘画

陈家坪 发布时间:2010-11-25

 

魏尚河:俄罗斯男孩  我们现在来关照魏尚河,因为他是一位正在生长的画家。他将生长

成什么模样,我们也许不必去作出预言,因其蓬勃的生命力已然有着迷人的欣喜。如果从

2004年关于《我的美术史》的对话算起,这6年来,他所坚持的绘画观念并没有根本上的

变化...

 

魏尚河:俄罗斯男孩

  我们现在来关照魏尚河,因为他是一位正在生长的画家。他将生长成什么模样,我们也

许不必去作出预言,因其蓬勃的生命力已然有着迷人的欣喜。如果从2004年关于《我的美

术史》的对话算起,这6年来,他所坚持的绘画观念并没有根本上的变化,而是通过一幅幅

具体的绘画作品来把它们形象化,使之可以感觉。至今,他在绘画上最为显著的成绩,是通

过对图片的处理来建立起一种可探讨的新的绘画关系。这样的艺术观念不是从他这儿才开

始,大概也不会在他这儿结束。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反而不是这个观念,而是他对观念的理

解和选择,以及最后所形成的方法。他绘画时对图片的选材,区别于传统绘画的写生,于是

出现了人造之物和自然之物,它们的异同,但是,这对绘画本身有何意味?另外,图片自身

的含义,通过涂抹来取消,或通过重复与复制来削弱其含义,那么,这个先在的含义作为新

的绘画作品的背景,是参与到作品当中来建设,还是外在于作品?这似乎也是一个需要画家

来经营的学问。

  我们进一步谈对图片先在意义的处理。这儿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图片进行涂抹,取消然

后再显现,也就是在取消与显现之间产生绘画的工作。另一种是重复与复制,魏尚河是用几

联画的方式来体现的,这是他的方法,亦赋予了作品比较有效的形式感。先对空间设定,然

后显现事物在时间中的异质。

  魏尚河这样的绘画观念和方法的形成,得益于他和另一个画家渣巴彼此在绘画思想上的

交流,得益于他们之间的所形成的共生关系。2003年,他们俩在香山成立Histry小组,合

作完成了影像作品《甘肃》。从那个时候开始,渣巴慢慢体会到魏尚河已懂得了用眼睛看。

事实上,看是绘画的基础。这样说,是因为他之前的绘画里有各种各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以

及对观念的符号化处理和简化。尽管还没有因此产生出鲜明的作品,但已意识到这是一条绘

画的歧途。这条路抵达的是事物的表面,一个浅层,对事物的理解驱向单一,不能进入事物

的内部,形成深刻而独到的思想。渣巴擅长思辩,有苛刻的逻辑思维,魏尚河有良好的理解

力和包容心。这样的一个成长阶段,他们既获得了绘画观念,也获得了绘画方法,然后以具

体的绘画创作来进行着艺术上的实践。我们在艺术观念上受到的影响不管来自什么地方,有

多么深,多么广,最终都不可能替代创作。但作为创作方法,却有着具体的可操作性,好比

我们可以用相同的工具,获取不同的成果。在这一点上,魏尚河和渣巴又从共生的关系中被

分离开来,为更加贴近自己的生命经验和世界观工作。现在来看,这一段共生关系已告一段

落,但也许是另一段新的共生关系的开始亦未知。如果说从个体生长到时代共荣,是一份神

圣的期望和理想,这也必将是我们的创造力在某一个生命时段里难得的幸运。

  回头看魏尚河早期的绘画作品,除了所谓的观念性表达,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个人记

忆中的印象。这儿存在着另外的一条绘画道路,由个人记忆去呼应时代发生的事件,从而回

到存在的真。它的表面也许是发泄,也许是暴露等等,到了今天,这已被魏尚河以艺术要超

越这一切的名义断然否绝。也许,这多少是有点儿意气的。因为我们内心承受过的一切,怎

么对待,始终都是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常能看见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在经

历他的晚年生活时,其早年的记忆却成为他创作的诸多主题。他需要重新来培植这些根须,

以确保和完善这一生的艺术创造的丰硕。而眼下这个时候,魏尚河,包括渣巴都一致地拒绝

了这些所谓的艺术主题,也拒绝一切时代性。绘画体现出来的不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也不

意味着别的什么东西。不意味,就是其所是。一种无名。静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两

个不同层面的见解。

  多年来,魏尚河心仪于画家莫兰迪,它领会到莫兰迪与中国文人画之间的共通性,这使

他自觉地靠近了传统艺术,也获得了一种了不起的心气。在接下来的绘画工作中,他将直接

处理光。几联画的形式告一段落,光的形式会是什么?魏尚河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期待,无疑,

这也是一种成熟的绘画能力的体现。

郭海平:我们都是天子

王凤栖 吴静 发布时间:2010-11-25

 

 

  郭海平:我们都是天子  王凤栖 吴静    2010年7月21日,郭海平拿到了南

京市建邺区民政局对南京原形艺术中心成立的批文,他给所有关心

异想天开

  

  翻开郭海平作品展览的日历,每一次都是对自由的尝试,对个性的释放。2002年,江

苏省美术馆,"无限的色"郭海平作品展、"各自表述"艺术展、病:我们今天的艺术、"移步

换景"作品展、"限制与自由"作品展、"我们的障碍"当代艺术展、"癫狂的艺术"展、"潜意识"

展、"反应"展、"抗生素"展、"同床异梦"展......

  

  此次,郭海平为2010年11月18日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展览命名为"异想天开",他对"异

想天开"有着自己的解释,他说"只有异想才能打开天空和自然","异想天开"是中国的一个

成语,通常情况下,这个成语又总是会与"脱离现实"、"痴心妄想"等连系在一起,以至于一

提到"异想天开",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好感,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教育历来都教导国民要"务实"

和"脚踏实地"。但好就好在艺术可以例外,而且还常常鼓励人们去幻想和超越现实,从而达

到人们从现实重压中解脱出来的目的。"所以,当我们将'异想天开'、'痴心妄想'胡思乱想'

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反而会觉得'异想天开'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也许正如郑板桥所

说的"难得糊涂",以及梵高所说的"我越是神智分裂,越是虚弱,越是能进入一种艺术的境

界。"

  

  "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些是国外机构捐献给我们原形艺术中心的,有从北京和外国

买来的,还有日本草间弥生的。还有两幅是上海的一位朋友借给我们的,我们说是否要写个

借条,但对方说不用手续,我们相信你们。"

  

  在南京原形艺术中心每个人都是充分享受自由的,艺术成为翅膀,或者说通过艺术表现

之后,自由的享受将会如虎添翼。郭海平对原形艺术中心寄托了自己对于自由的追求,"对

于我来讲,我只能寄托于艺术,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最好的寄托方式。艺术可以是生活、语言。

对于我来讲,艺术是我享受自由的最好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关键是要去寻找。"

  

  美丽心灵

  

  2010年11月10日,对于原形艺术中心的志愿者秦奕来说将永远难忘。秦奕,这个甘

肃的女孩今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华临床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杭州第六人民医院

工作三个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南京看正在上学的妹妹,读到《现代快报》关于南京原形艺

术中心的报道。"那一瞬,我就和我妹妹说,我一定要做点事情,至少也要来这个地方看看,"

面对我们,她微笑着地回忆当时的情景,"然后当天,我就刻意没有了解郭老师的情况,因

为如果事先看了个人简介就会有一个对人物事先的设定和印象。"然后她看看郭海平,又低

头笑笑。

  

  由于不熟悉地形,找到江心洲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和郭海平、曾丽华见面之后,秦奕猛然

发现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护理精神病人--不能实现当初自己学习护理时的理念:作为病

人的代言人,维护病人的权利,而现在艺术中心做的事情是符合这个理念的。秦奕决定辞去

杭州的工作来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做义工,郭海平送给秦奕四本书,都是关于精神病研究方面

的,秦奕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进入状态开始工作,所以决定当天把书也一起带回杭州。"因

为买了当天回杭州的票,第二天本来是要工作的。而那时已经来不及吃饭,曾老师就在岛上

一家小店买了五个饼,从车子上拿了瓶矿泉水,秦奕抬头看了一下天花板,继续说道,"当

时坐上车子,手里只抱着那四本书、五个饼子、一瓶矿泉水。可是突然就感觉到自己物质上

和精神上都得到了,很满足。那就这样上路吧。"终于,秦奕忍不住流了眼泪。 

  

  在一旁的郭海平看着秦奕,感情也有点激动地说道:"其实挺不容易的,莫斯科不相信

眼泪。"

  

  作者:南京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