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社论:“索命书记”在挑衅社会的公义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18:56

南方社论:“索命书记”在挑衅社会的公义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2日05:00  南方网

  对待舆论监督恶言相向,甚至以暴力相威胁,俨然已经是当下舆论环境的恶劣现实。最新的例证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政法委副书记钟继祥。12月8日下午,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立三在该县采访,不仅相机被抢,且被钟姓副书记质疑为“骗子”、威胁“要抓你”。有媒体记者就此事给钟副书记打电话求证时更是遭遇对方恐吓:“你要过来,小心你的小命!”一时间,“索命书记”的威名广为流传,更有网友对其发起人肉搜索。

  实话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被爆出来,就像那句著名的有关“替谁说话”的质问,也是语出官员的一时说顺嘴。具体到此次事件,当事官员回应关于“索命”的言论,轻描淡写的一句“气话”也好,在明令禁止饮酒的中午“喝了酒”也罢,都貌似无法把事情搪塞过去。就是这么一件几乎已经无法引起舆论太多反弹的类同恶行,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恶劣而未有任何好转的舆论环境,让我们不得不沮丧地承认,是他们,是这些被一次次爆出的个案,在挑衅这个社会的公义底线,在跟所有希望这个社会平稳发展和转型的人群宣战。

  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总是会发现一些饶有趣味的现象。新华社下属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立三,算起来今年已经是第二次遭遇地方权力部门的恶劣对待了。就在几个月前,他和《南方周末》记者朝格图因调查吉林省桦甸市水灾情况被地方宣传部门跟踪、被当地警方扣押,也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这当然不能仅仅归咎于个人的经历巧合,把两次事件进行简单的情节比对就会发现,以查记者证为名,包括所谓“怀疑是假记者”的惯用名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对付负面报道的杀手锏,而且屡试不爽,都或多或少起到了转移舆论视线、延缓媒体调查的目的。

  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发现和报道,本不应有所谓正负面之说。但在逼仄的现实之中,不仅新闻被人为进行正负面的划分,而且上述“查验记者证”、指采访人员是“假记者”的举动,百分之百出现在应对“负面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鲜见宣传正面形象的采访报道遭遇此等非难,所能看到的,大多是被报道地方的百般殷勤、迎来送往。稍作总结便不难发现,被指责为“假记者”的多起事件,最终均被证明指控无法成立,而且被指的“假记者”,往往都是秉持记者的调查天职,恪尽职守,不愿意被地方势力收买的那一群(甚至固定就是那几个)新闻人。在某些地方政府看来,去他的地界采访,居然不与当地宣传部门主动接洽,那就铁定是在搞“负面新闻”无疑,而为了问题不被报道,至少推迟问题被爆出的时间,先以“假记者”的名义控制起来,便成了理所当然的应对之策。

  按照“索命书记”的事后回应,据说是因为采访的记者先“出言不逊”而导致“言语争执”骤起,才说出了“索命”的气话。但就是这样的怪诞解释,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公职人员由纳税人出钱供养,为纳税人服务,不要说媒体采访,就算是普通公民的寻常质问,也应当时刻保有谦卑的姿态。更何况还午间违反规定饮酒,哪怕是普通公民,看到公务员们在办公室聚众打扑克的丑态,拿出相机拍照,也不应当遭遇抢相机的粗暴对待。换一个角度,“出言不逊”的质问就换来了官员的“索命”威吓,明白无误地把某些官员从来都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曝光给了世人。从“你是哪个单位的”、“小心你的前途”到“你要过来,小心你的小命”,这已经不需要任何态度升级,就可以在随便哪个公职人员的张狂叫嚣中被寻到踪迹。他们是这样对待记者的,他们必然也是在这样对待其他普通公民。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执掌一方公权力的官员的狂傲不会止步于恐吓。这种对待舆论的恶劣态度,抢夺采访设备,动辄威胁记者的前途甚至生命,不仅仅是那些小到不入流的行政级别官员所独有,更不是山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才得见,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至于原因,则只能归咎于那些曾经的恶行被一次次放过,应得的惩罚被一回回虚晃一枪。当然,话语上的暴力还没有到惊动国法的地步,甚至大多数事后连当事人的乌纱都毫发无伤。但暴虐权力对舆论的习惯性排斥,从心理到行动,从个人行为到组织化行动,却着实需要整个社会的警惕和反思。

  恶吏、恶语、恶行,葫芦岛地方官员的“索命”威胁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这需要一轮又一轮个案的逐一应战和解决,需要私权与公权的一次次博弈。今天他们这样对待舆论,可以想象平日他们在怎样对待着辖下的每一个普通公民。“索命书记”们的言行,是在挑衅整个社会的公义底线,不仅仅事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