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夏粮“丰收”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19:53
·夏粮“丰收”的真相
2008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农业形势总体良好,夏收作物喜获丰收。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根据去年的“经验”,最终数字将会调减)。
由于奥运年物价的敏感性,夏粮的“数字丰收”早在意料之中。事实上,今年夏粮(主要是小麦)是减产的。
第一个原因是去冬至今春北方的大旱。据农业部信息显示,去冬,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华北南部、黄淮北部有2000万亩冬小麦墒情不足,小麦苗弱现象突出。截止今年3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2.91亿亩,比常年多7000万亩,集中在东北、华北大部和西北部分地区。如河北省自去年11月以来,平均降水量只有15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51%。根据今年3月中旬统计数字显示,全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550万亩,其中重旱308万亩。
这一旱情严重影响到北方的小麦生长。7月中旬,我在河南焦作的两个产粮大县——温县、武陟走访农户,了解到当地小麦今年平均减产1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华北地区普遍的大旱。由于干旱,小麦出苗少、灌浆差,产量下降。但当地政府部门照样报喜,宣布平均单产和总产都创历史新高。温县和武陟和案例在北方小麦产区应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它地区的减产未必有如此严重。
至于夏粮的另一个品种——早稻,也难言增产。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湖南南部和广东地区在早稻成熟期出现了持续暴雨天气,给早稻的增产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全国总产量能维持在去年3200万吨的水平,已属不易。
第二个原因是化肥价格大涨,迫使农民减少用肥。这一因素对夏粮已产生一定影响,但主要将影响秋粮产量。
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化肥表观消费量(折纯,下同)1312万吨,同比下降7.1%。其中,氮肥表观消费量926.2万吨,同比下降4.7%;尿素表观消费量527.1万吨,同比下降9.6%;磷肥表观消费量为258.6万吨,同比下降5.1%。 今年一、二季度合计,我国化肥表观消费量为2826.8万吨(折纯,下同),同比下降5.5%。而去年同期化肥表观消费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2%。用肥大幅下降,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由于化肥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大量中小化肥厂因煤、电、运三荒和成本太高而停产减产,下半年的化肥消费量同比仍将明显下降。
“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化肥消费量明显下隆,必然导致粮食减产。
综上,今年夏粮生长的“天时”(天气)、“地利”(用肥)都比去年恶劣很多,而农业技术在一年内基本没有提高。同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人和”也因农资价格大涨而有所削弱。在此形势下,夏粮竟然“丰收”、“增产”,岂非咄咄怪事!所以,官方的夏粮数字,只是稳定人心的定心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