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诗人之死,还是“房奴”之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2:22:12
是诗人之死,还是“房奴”之死?
29岁诗人吾同树疑不堪房贷压力,家中自缢身亡。几天前,他刚被东莞一家报社录用。诗友们在悼文中提到,吾同树生前觉得生活压力大并且感到厌倦。吾同树生前一篇名为《同是房奴沦落人》的文章叙述了他购房的心路历程。吾同树在文中感叹:“从来没有这么花过钱,但花得很疲倦。”据介绍,他每个月要还2000多元的房贷,要供240个月。“供到那时候,差不多都有白胡子了吧。”他这样写道。(8月5日《南方日报》)
一位诗人,一位在同事眼里“内向、儒雅、单纯、很有书生味”的诗人,一位被《诗刊》评为“2007年度中国20位最具活力青年诗人”的诗人,就这样走了。他何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恐怕永远是个谜。但熟悉他的人认为,他是死于不堪房贷和生活压力。而他生前的那篇《同是房奴沦落人》,也似乎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推测。
当然,如果因此便将诗人之死定性为“房奴”之死,未免草率。但我相信,愿意接受这一定性的人肯定不少;由此生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甚至因此对房产商之类“既得利益集团”发出声讨的人,肯定也会有。
作家,尤其是诗人,一个天生多愁善感的群体。他们是浪漫的,也是敏感的;是热情的,也是脆弱的。古往今来,选择自杀的作家和诗人并非一个、两个,其中不乏声名显赫者。他们自杀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不堪病痛的,有对爱情失望的……可是,像吾同树这样,居然被认为是被一套房子逼上绝路的作家,可谓是旷古未有之第一人也。
吾同树的死,到底是诗人之死,还是“房奴”之死?笔者不想去判断,也无力判断。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房奴”的身份和生活的重压,必然也是压垮诗人的稻草之一。为了一套房子竟然要拼命到胡子白,这样的人生确实有点难捱。
吾同树的朋友刘大程在悼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个生存压力逼人的时代,我们都过得不轻松,不快乐。”他的这句话,可能道中了吾同树心声,也道中了很多为吾同树的死扼腕叹息的人们的心声。房子、房奴、生存……这些沉重的字眼,把许多有着相同经历、相似处境的人拉近,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可以这么说,在现实社会的语境下,一个诗人之死,绝对没有一个“房奴”之死更加引人关注、更能引起共鸣。
诗人是社会精英阶层,吾同树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数十家全国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首),生前在报社工作,按说社会地位和金钱应该都不是问题,可实际上他也被生存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上那些“层次”没有吾同树高的人呢?那些连“房奴”都没有资格当的人呢?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
不管吾同树的死到底是诗人之死,还是“房奴”之死,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都让人荡气回肠、嗟叹不已。诗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称呼或者说是“职业”,“房奴”一词则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个诗人的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诗人和“房奴”的狭路相逢,也许会让吾同树这个名字能够更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吧。乔志峰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