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誓师前的部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0:25:03

1、誓师前的部署

【原文】时甲子昧12,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3黄钺4,右秉5白旄6以麾7,曰:“逖8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9君、御事10,司徒11、司马12、司空13、亚旅14、师氏15,千夫长、百夫长16,及庸17、蜀18、羌19、髳20、微21、卢22、彭23、濮24人。称25尔戈26,比27尔干28,立尔矛29,予其誓。”

【译文】时值甲子日天色昏暗刚亮时,周武王很早就率领军队来到商都郊外牧野之地,举行誓师。周武王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白色旌旗指挥军队,说:“让你们远离家乡了,西方来的人们!”武王又接着说:“啊!我们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立起你们的长矛,发出你们的誓言。”

【说明】本节记叙了周武王誓师前的部署,其壮观情景可想而知。

——————————————————

【注释】1.昧:《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老子·十四章》:“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广雅·释诂四》:“昧,冥也。”这里用为昏暗之意。

2.爽:《书·大诰》:“爽邦由哲。”《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说文》:“爽,明也。”这里用为明亮之意。

3.杖:(zhàng丈)《说文》:“杖,持也。”《汉书·韩信传》:“杖剑从之。”这里用为执、持之意。

4.钺:(yuè月)《书·顾命》:“一人冕执钺。”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荀子·乐论》:“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说文》:“钺,车銮声也。”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这里用为兵器之意。

5.秉:《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尔雅》:“秉,执也。”《汉书·霍光传》:“光秉政前后二十年。”这里用为手拿着、手持之意。

6.旄:(mao毛)《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诗·小雅·出车》:“建彼旄矣。”《周礼·旄人》:“乐师有旄舞。”《孟子·梁惠王上》:“见羽旄之美。”《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史记·司马相如传》:“总光耀之采旄。”这里用为旌旗之意。

7.麾:(huī灰)《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毕来既升。”《左传·隐公十一年》:“瑕叔盈又以蝥弧(蝥弧,郑伯旗名)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去,麾灌夫出。”《玉篇》:“麾,指麾。”这里用为指挥之意。

8.逖:(ti替)《易·涣·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书·牧誓》孔传:“逖,远也。”《书·多方》:“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孔传:“离逖汝土,将远徒之。”《说文·辵部》:“逖,远也。”这里用为使之远离之意。

9.冢:(zhong肿)《书·伊训》:“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礼记·内则》:“冢子则太牢。”《尔雅》:“冢,大也。”《白虎通》:“冢者,大也。”这里用为地位高的官吏之意。

10.御事:邦国的治事大臣。

11.司徒:古代掌管民政和教化的官员。《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

12.司马:古代掌管军队的官员。《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

13.司空: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诗·大雅·緜》:“乃召司空,乃召司徒。”《管子·立政》:“有所秎获,司空之事也。”

14.亚旅:官职名。

15.师氏:《书·微子》:“卿士师师非度。”《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周礼》:“甸师,下士二人。”这里用为官长、首领之意。

16.千夫长、百夫长:官职名。

17.庸:古国名。在今湖北省。柳宗元《柳河东集》:“庸蜀之南。”

18.蜀:(shǔ暑)古族名、国名、郡名,在今四川一带。《战国策·秦策》:“蜀,西僻之国也。”贾谊《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9.羌:(Qiāng枪)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说文》:“西戎牧羊人也。”

20.髳:(mao毛)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四川南、云南北一带。

21.微:殷周时西南夷之国。《书·立政》:“夷、微、卢烝;三毫阪尹。”

22.卢:古国名。在今湖北省南彰县境内。

23.彭:古国名。在今四川省彭山县。

24.濮:古国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南部地区。

25.称:《诗·豳风·七月》:“称彼兕觥。”《管子·侈靡》:“败曰千金,称本而动。”张衡《东京赋》:“元祀惟称。”这里用为举起之意。

26.戈:(gē哥)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书·顾命》:“执戈上刃。”《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说文》:“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27.比:《周礼·世妇》:“比其具。”《周礼·田仆》:“及献比禽。”《管子·七法》:“义也、名也、时也、似也、类也、比也、状也,谓之‘象’。”《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这里用为排列之意。

28.干:《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周礼·春官·序官》:“司干。”《礼记·儒行》:“礼义以为干橹。”《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祭统》:“朱干玉戚以舞大武。”《韩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方言·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这里用为盾牌之意。

29.矛:(máo毛)长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礼记·曲礼》:“进矛戟者。”《说文》:“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这里用为长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