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谁在爱护我们,是谁在虐待我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24:02

7、是谁在爱护我们,是谁在虐待我们

【原文】“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1,虐我则仇。’独夫2受洪3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4以尔众士殄5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6果毅,以登乃辟7。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8多方。予克9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译文】“古人有句话说:‘爱抚我们的是君主,虐待我们的是仇敌。’众叛亲离的商王受大肆作威作福,是你们世代的仇敌。树立道德必须要力求滋长,除去邪恶必须要力求除根,所以我小子诚信地率领你们众将士去断绝歼灭你们的仇敌。你们众将士要崇尚任用并果敢坚毅,以登上你们开辟的土地。功劳多的有丰厚的奖赏,不能进用的有显著的惩罚。

“呜呼!惟有我先父文王之道如日月照临,光辉普及四方,显明于西方大地。惟我周国诚信授予多个邦国。我胜过商王受,并非是我勇武,是因为我先父文王没有过错;商王受如果胜过我,并非是我先父文王有过错,而是我小子没本事。”

【说明】在历数商纣王诸大罪恶后,周武王接着说明,是谁在爱护我们,是谁在虐待我们,爱护人民的必然是君王,虐待人民的,必然是仇敌。因此现在我们要推翻的不是君王,而是仇敌。其言下之意就是,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仅是众叛亲离的仇人而已,众人不必有任何顾虑。如果我们只是采用和平的办法,那么除恶就不能去根,恶势力就会再度滋长。

《泰誓》,集合在黄河南岸时一篇,渡过黄河后一篇,第二天黎明时一篇,三篇《泰誓》,集中地揭露了商纣王的种种恶行,表明了周武王伐商的决心,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武王之伐商纣王,之推翻商纣王,并不是为了他自己当天子,当天下共主。而是他接受父亲周文王的思想,以天下人民的疾苦为重,与其让商纣王残暴地统治下去,草菅人命,不如彻底推翻他的统治。之所以这个责任落到周武王头上,并不是他努力的结果,而是他父亲周文王爱护人民的结果。人民拥护周文王的统治,愿意接受周文王的管辖,以至于八百诸侯都愿意接受周文王的统领,说明了周文王的仁政传遍天下。人们因周文王而信任周武王,不约而同汇集到黄河孟津渡口,周武王应人民要求,集合军队,决定征讨商纣王。

后来的事实表明,就连商纣王庞大的军队也是拥护周武王的,商国百万大军倒戈相向,周武王大军毫不费力地开进到商国首都,商纣王闻讯自杀身亡。这就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

【注释】1.后:《书·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说文》:“后,继君体也。”这里用为君王之意。

2.独夫:独王、独夫民贼。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荀子·致士》:“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荀子·正论》:“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

3.洪:(hóng红)《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说文》:“洪,洚水也。”这里用为“大”之意。

4.诞:《书·君奭》:“小子同未在位,诞无我责收,罔勖不及。”《诗·大雅·皇矣》:“诞先登于岸。”《诗·大雅·生民》:“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广雅·释诂一》:“诞,信也。”王念孙疏证:“诞者,《文选》陆云《大将军讌会》诗‘诞隆骏命’,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云:‘诞,信也。’”这里用为信之意。

5.殄:(tian舔)《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6.迪:《书·西伯戡黎》:“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诗·大雅·桑柔》:“弗求弗迪。”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史记·周本纪》‘不迪’作‘不用’,迪为不用之‘用’。”这里用为任用、进用之意。

7.辟:《书·太甲中》:“后非民,罔以辟四方。”《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商君书·弱民》:“农辟地。”《盐铁论·地广》:“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这里用为开辟、开拓之意。

8.受:通“授”。《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管子·君臣上》:“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仪礼·乡饮酒礼》:“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论衡·自然》:“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这里用为授予、交给之意。

9.克:《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传:“仔肩,克也。”《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说文》:“克,肩也。”这里用为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