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往者順 知來者逆--《易》投資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2:35:46
數往者順 知來者逆
第二章
1. 人類只相信眼前的事物
股神畢菲特曾言,投資者大多數像一個只顧望著倒後鏡而不看前路的驅車者,後果自然是車毀人亡。倒後鏡裡的路是長且直的,但畢竟都是過去了,而前面的路並不直、也凸凹不平,投資者偏偏不看清前路,並且把車速加快、不依路形拐彎,後果自不待言。倒後鏡裡的情景,卻並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而是在一段頗長時間之後,鏡裡的景象才逐漸清晰起來。鏡裡的景象愈清晰,驅車者愈覺信心十足,加速飛馳………這就是投資者失敗多於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另一個角度看,他們敗在人類本生的「劣根性」。人類只相信眼前的事物,而不相信將會發生的事物。眼前的事物可能包括過去的東西的伸延,而當那種「眼前的事物」漸漸因環境經己變遷而無法再出現時,人們卻並無所感,仍然相信那些「過去的真實」還是值得信賴的。這種人類本生的「劣根性」永遠指揮著人的行為,結果,一生中錯的多、對的少。
2. 兩面倒後鏡
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兩面「汽車倒後鏡」,一面是樓市倒後鏡、一面是股市倒後鏡。樓市倒後鏡在那一刻出現呢?在人人都在說:「買樓可以永久保值」、「幾十年來有升無跌」、「買樓是最安全的投資」時出現了。樓市倒後鏡出現了一個清晰的景象:一條直路,無邊無際。樓市因此成為泡沫,大家趕著在崎嶇的彎路上飛馳,猶如在直路上加油的狀況。最後,樓市倒後鏡破碎了。「上車」的人幾經碰撞之後,終於看清前路,慢慢地在崎嶇的彎路上駕駛著。
另一面股市倒後鏡並沒有破碎,因為股市沒有形成不合理的泡沫。但到底,它已經出現了,而鏡裡的景象變得清晰了。景象裡的直路是這二十多年來的股票回報是如此可觀,大跌之後又能復元過來拾級而上。有人拿出例証,以一只藍籌為例,當年五萬元的投資,今天有千萬元的回報。有人認為在經歷73年和89年兩次股災之後,市場漸趨成熟,投資者亦漸趨成熟。然而,投資者漸趨成熟就是開始懂得回顧過去,恰然陷入迷信倒後鏡所出現的迷惘。再過二十年,今天的投資可會有一千倍的回報?不會的,原因有二;一是當年基數低,加上經歷了高增長的特殊環境配合,才出現這條「康莊大道」;二是人人懂得參與的,回報率便漸趨微薄,這個是財務學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必然效應。
以上所說的,是長線投資的範籌,當然中線和短線不一定適用。但其中一種現象是相同的,便是表裡永遠不一樣、永遠互相轉化。
3. 傳統智慧  不是智慧
古時農業社會人人望豐年,今天豐年對農夫的意義不同了。大豐收使競爭劇化,價格下跌,實際上農夫的得益效歉收時好一點而已;當然心情上總有分別。但今天在農夫的立場上看,最理想的情況不是人人大豐收,而是人歉收我豐收,這樣才能賺大錢。在投資場上更須注意的是,各種有關條件時刻千變萬化,根本是沒有所謂傳統智慧這回事的。因此,人人擁有的便價值不高,人人預見到的便不叫做智慧,例如被稱為傳統智慧的其實己不是智慧了。傳統智慧應該稱為「過去的智慧」。
在今日世界上,我們能夠按科學上的解釋去理解事物便叫做「科學」,但不能夠用現在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的也不該稱為「不科學」。如同上面的道理,「科學」是過去和現在的東西,其成為「科學」是「前人的智慧」。我們今天所學的「科學」是屬於「過去」的。科學家的成就不在於應用科學,而在於「創造科學」。匪夷所思的東西或不能以現在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的東西,經過科學家的辯證,由不科學變為科學,便是「創造科學」。因此「不科學」的東西在一般科學家的眼中是沒道理的(即是逆,詳見下),但當這「不科學」的東西通過驗證之後,人人都覺得合乎科學了(即是順,詳見下)。宇宙間的事物,件件如此。如果個個科學家只拿著現有的科學理論而不敢去作假設,那會贏得諾貝爾獎的名譽呢?科學那會有進步呢?
4. 投資的順逆
《說卦》中有一句話:「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是《周易》陰陽「現伏」的較具體說明。「現」是看見的事物,而「伏」是這事物所隱藏的變化;而這句話的意思是:
「回顧過去,看到發生的順情合理,便得以知道未來的事的發展並非如表面所看到的模樣,因此說《易經》是用來推算內裡的定數的」。

投資場上的變化可用瞬息萬變來形容。因此說:逆境和順境是無常的。不過,我們必須指出,現在所談的的順和逆,是與手氣好便是順境、手氣不好便是逆境,是兩樣不同的事。上面反覆論證的舉例正是說明現在擺在目前情況的很多時候並非如你想像般發展,那怕你所投資的股票順風順水(或逆風逆水),在你眼前的一切境況稱為「逆」,因為今天的境況到了明天便變了,後天可能變的更多。變化出現之後,大家都看到了、明白了,這便稱為「順」;這時你所投資的己可能陷入逆境(或踏入順境)也未可料。
作長線投資的人,只須懂得宏觀的大道理便足以致勝。
--完--
第一章
投資竅門:循環相對論
Knack of Investment: Cyclicity & Relativity
警句撮要:
「循環相對論」是《易投資學》的第一律,就如經濟學的「供和求」一像:基本和真實。
「當牛市當行時,熊靜悄悄地甦醒了;當熊巿無敵時,牛又偷偷地闖進來了」。
永遠做早於群眾離場的人。
「群眾永遠是錯的」這句說話不知應驗了多少次,將來仍會像魔咒一樣,永遠應驗下去。
「歷史永遠在重覆」的概念絕對不適用於投資場上。
當感覺最差時,克服它、並鼓起勇氣,告訴自己:「入貨的訊號出現了」。
「循環」與「相對」其實是陰陽學說的伸衍,以理論來包裝陰陽的虛無外表、以具體來表達陰陽的實在用途而己。
導言
投資的行為,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參予;而適應變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學問。變化就是成敗的關鍵;因此,《易》投資學第一課就講變化中的「循環」和「相對」。「循環」和「相對」是投資學上一對最基本、亦是最重要的概念。「循環相對」是市場的血液,就等同「供求」是經濟的脈搏一樣;在個人理財的角度上,是首先必須透徹理解的。一般對循環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例如以一次的開始和終結,所謂「周而復始」便是一個循環。但對相對的概念,認識的便不多了。
投資場上商品價格起跌,怎樣才算一個循環?雖然有時候起點和終點都未必在同一水平上,但從某些專業觀點上卻可以判定這個循環是否己經完成。或者,大漲小回的時候,我們在理解上可以說在上升軌裡見到小循環完成,將很快出現新一個升浪,但直至大幅度下跌時(例如在技術分析上,以下跌70%以上)才可稱為完成這個大循環。然而,只講「循環」而忽略了「相對」,亦會陷入錯誤判斷形勢的危機。
簡單地說:投資品(例如股票)的價格上落是循環的變化,而市場情況的轉變對於投資品來說便是相對的變化。在另一個角度上看,市場亦依循某些規律而變化,所以在本身而言,亦存在循環的變化。總之,考慮變化的因素有兩種:本身的變化(循環)、以及外來的影響(相對)。
《周易》開宗明義,一開始『乾』『坤』二卦便申明了兩個《易》哲學裡最原始和有用的宇宙真理:「循環」』和「相對」。在今天的投資管理上的兩個必須堅定信賴的哲理法則,也是「循環」』和「相對」。
龍的循環
『乾』卦是講述「龍」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三棲的本領,到了成熟階段便能夠騰飛上天,但最後從高而墮下,死亡告終。『乾』卦說明循環的道理,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循環中出現「小成」(即見龍在田)之後,經成功轉化而達到「大成」(即飛龍在天)。這個哲理很容易理解,只要看看這個俯拾皆是的例子。創業成功的私人企業多靠創辦人本身(及其家族成員)的才幹和人際關係而得以發展。這個是「小成」。但若無銳意的改革(例如注入大資金、吸收業內人才、前瞻的計劃等),必定無法做到「飛龍在天」。很多例子告訴我們,這些不能壯大的私人企業,就是存在沒法成功轉變的各種因素,仍舊處於樽頸地帶、或在「山腰上的平地」上,不上不落,甚至最後「滑坡」,失敗收場。
卦中分別以六個爻的含義來說明「龍」的具體狀態:從「潛龍」、「見龍」、「乾龍」、「躍龍」、「飛龍」而至「亢龍」,正好體現循環的現象(「乾龍」和「躍龍」是爻辭所無,為筆者按理解所補加)。『乾』卦的爻辭是以具體的方式表達,易於明白,所以比較為人所熟悉。這對於商品市場上循環和走勢的理解,是有幫助的。現將六個爻辭一一解說:
初九:「潛龍,勿用」。
像一條在地下藏蟄的龍,凡事都寂然不動。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像龍在田野上活動,利于領袖體現實際的領導。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旡咎」。
知機的領袖不滿足於小康現狀,整天勤奮不輟;在晚上亦反覆思量,忐忑猶如危厲就在目前,這樣才可旡所責咎。
九四:「或躍在淵,旡咎」。
或許可以試躍於深淵,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龍在中天,國家文明鼎盛,領袖備受擁護和愛戴。
上九:「亢龍,有悔」。
墮下池沆的龍,悔不當初。(亢,有解作高亢;龍在極高的天空中。)
(乾卦循環圖)

這六個階段說明了一個循環其中的起伏;第一和第二個階段象徵初步上升、而第三階段需要作出整固,為下一波上升儲備動力;第四階段作新嚐試、仿如市場術語「大漲小回」,大升動力整固完成;故此,第五階段便成循環中的高峰。至於第六階段包括在高峰中的「高危區」以及下跌軌中的「急跌線」。以上六個階段,便完成一個循環的軌跡。這裡更有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循環中的上升軌跡,可見到有二次高峰,而其中包含回落的整固階段,是走勢理論的重點哲學。
起跌的對稱
對商品價格上落交替,在分析圖表上大致看到循環的軌跡,亦看到相對的儲存力。升得愈高,跌得愈重;就像物理學上所講的「位能」,物件放得愈高,下墮的力量愈大。同樣地,升得久,將會沉得久。商品上落是雙向的;相反地看,跌幅愈大、跌勢愈急,便說明了恐慌性拋售凝聚了超賣的內在力量,反彈便會愈強勁。所以,循環的大小、久暫,是以陰陽相對的「對稱」特性為依歸。不過,這個特性在市場角度上看,並不會是升多少便會跌多少、也不會是跌了多少便會升回多少。在這裡只不過在說明大起必有大跌,才算完成一個循環而己。
《周易》裡一貫的樸素哲學概念所能賦予的啟示只是一般性的循環概念,因此,若用於投資角度上,還是止於「一個概念」,是有不足之處;除非我們再在下列兩點作出界定和補充:
循環在走勢中的定義;
循環和相對須一併考慮。
循環在走勢中的定義
杜氏理論(The Dow Theory)以「水流」的形態來比擬市場價格的波動;以走勢定義來分辨和界定循環(Cycle)、波浪(Waves)、和漣漪 (Ripples) 。長期走勢的起和跌形成一個循環;中期走勢的起和跌形成波浪;短期的波動便是漣漪。「循環」是上升和下跌兩大趨勢都大致完成的稱謂,其間出現許多個不大不小的波動便是「波浪」,每一波浪中亦出現有許多個較小的波動便是「漣漪」。理論中很清楚指出,波浪與漣漪的起跌只是一些波動而已,根本不可視作循環。
然而,在「周而復始」的理念下,一個循環就是一次的開始而後終結。所以,循環的起點和終點的理解都須在技術的客觀條件下設定。杜氏理論中的「循環」,可算是大循環。如果在技術的客觀條件下能夠設定在走勢中的某一點是一次上升的起點,那麼,一個「波浪」也算是一個小循環。再在更微細的範圍看,「漣漪」也是一個循環;不過,它是微不足道而己。
在注視市場變化當中,捕捉循環當然是最重要的了。但循環的開始和終結,很多時候是從「相對」得到啟示。最典型的例子是:某股市在牛市中,價格一直上升,但經濟過熱使中央銀行收緊信貸,息口上升周期開始。這個相對環境因素成為新的背景而與以往的出現差異,將導致大循環的下半部(回落)開始。「相對」因素對短期波動的「漣漪」影響最短、中期波動的「波浪」次之、長期走勢的「循環」則最深遠。
循環和相對須一併考慮
「循環」是立體的;即是當循環完成而再開始時,客觀環境與以往必定不同。這個便是說明相對的存在。故此,「歷史永遠在重覆」的概念絕對不適用於投資場上。也因此,衡度「循環」的位置必須和「相對」一併考慮。若然忽略了「相對」的考慮,在捕捉「循環」的時空上,便每每出現偏差。
「循環」在宇宙觀的角度上是永恆的,但必須與「相對」對舉,才能夠體現真正的天道。正如地球的循環軌跡,除了圍繞太陽公轉外,還有本身的自轉;所以時分四季,日有晝夜。「循環往復」在某一段時間上發生了,但「往」和「復」未必能在同一平面上啣接;所以實際上的循環像個龍捲風形狀,雖有循環的連貫性,卻是發生在立體的空間中。「循環」和「相對」是孽生的;所以讀《易》時,必須把『乾』『坤』兩卦互為引證。
轉角市與太極圖
太極圖不知何人所創,也不知創於何時。有人認為是根據『損』『益』二卦的宇宙智慧而畫成;在宋代開始流傳。太極圖兩儀黑白互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黑中現白、白中現黑。市場上的轉角市,實在是一個循環的完成;便是太極圖黑中的一點白、或白中的一點黑。只要我們保持清醒的洞悉力,牛熊的契機,盡在其中。
市場上有一句流行的說話:「當牛市當行時,熊靜悄悄地甦醒了;當熊巿無敵時,牛又偷偷地闖進來了」。這句話也是財經分析專家們在無數統計經驗累積的檢定。但是,我們何以知道在什麼時候牛市、熊巿結束與來臨?其實,捕捉轉角市並不是金融專家獨有的智慧,也並不是小投資者無法把握到其中的契機。捕捉轉角市需要明白市場的所謂「遊戲規則」和經濟規律。例如「有上必有落」,是一條自由市場經濟的鐵律;迷信只起不跌,便是自欺欺人。
讓我們看看一個牛市(或熊市)的典型發展過程,想想裡頭的哲學智慧。 首先,無論股票、外匯、商品期貨、和貴金屬等在大趨勢未成形之前,專家們的分析,往往各有見地。漸漸地新走勢形成了,專家的意見亦一步一步的調整過來、統一過來。例如在一次牛市,通常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絕大部份分析看好短線、中長線則人言人殊。
第二階段:短中線一致看好、長線好淡各有;因為長線預測最難講得清楚,變數亦最多。
第三階段:當一切看好的預言(短中線分析)都應驗時,長線預測便十分有信心地一致看好。這時候便是熊市出現的第一徵兆。
我們雖然未必能挑戰專業的分析,但在此刻微妙的契機中,得到了清晰的訊號。即是說當市場的分析一致看好時,跌市的「機微」出現了。同樣地,由熊市轉化成牛市的訊息,亦會在這種情況下見到,百驗不爽。投資者時刻需要挑戰自己的勇氣、征服自己的感覺。當感覺最差時,克服它、並鼓起勇氣,告訴自己:「入貨的訊號出現了」。相反,當感覺最好時,到處瀰漫利好消息,也需克服這種感覺、並鼓起勇氣,告訴自己:「出貨的訊號出現了」。這是跌市(或熊市)的第二徵兆。
當一般投資者信心最強時,為甚麼反而是出貨而不是入貨?這時,請撫心自問:「為甚麼我這麼有信心?」原來,信心來自報章的報導、評論、朋友的意見以及其他渠道等。當這些渠道一致(或大多數)看好時,你的信心一定變得愈強。所以,當信心最強的時候,亦即大多數人看好的時候,下跌的危機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形成。若果你的信心不是來自這些不同的渠道,便不算此類了。
群眾永遠是錯的
一般投資者或可謂之「群眾」。群眾的動向就是「勢」。當他們像一群羚羊盲目地奔跑時,「勢」便盛。這刻正是我們希冀來臨的時刻,收割應得的果實。「群眾永遠是錯的」這句說話不知應驗了多少次,將來仍會像魔咒一樣,永遠應驗下去。因為他們每一次都看不見或不願相信:牛熊之間的轉化,己經靜悄悄地發生了。換句說話,當市場的評論一面倒的時候(尤其是長線的,這個在匯市和息率的預測最容易察覺得到),便是開始果敢地部署離場觀望、或反方向而行的時間了。永遠做早於群眾離場的人。「群眾永遠是錯的」這句說話不知應驗了多少次,將來仍會像魔咒一樣,永遠應驗下去。因為他們每一次都看不見或不願相信:牛熊之間的轉化,己經靜悄悄地發生了。換句說話,當市場的評論一面倒的時候(尤其是長線的,這個在匯市和息率的預測最容易察覺得到),便是開始果敢地部署離場觀望、或反方向而行的時間了。永遠做早於群眾離場的人。
那麼,怎樣為投資場上的「群眾」下定義呢?我們認為「群眾」必定具有兩個特色:貪婪、無知。「貪婪」是指不合理、不乎合實際環境的期望。「無知」包括兩方面的認識不足:科學和哲學。「科學」指投資應懂得的知識;而「哲學」指「循環相對論」對投資的意義。請常常自問:「我是否變成群眾的一份子」?
結語
《周易》是「陰陽之書」,聰明的人把陰陽引伸到「循環」和「相對」的理解上;使這些宇宙智慧變成人類的生活智慧。《周易》往往以天道的循環來解說變化,說明宇宙間實質的和虛無的東西都無可避免有循環往復的發生。實質東西的循環往復例如生物的生老病死;虛無的或非實體的循環往復例如上述的市場價格起跌。當我們明白「循環」和「相對」的根本,便等如理解進與退。在投資場上,貪念驅使人勇進;但這時是適合的時機麼?甚麼時候應退,更是不容易知道。這是需要一點哲理上的智慧的。「循環」與「相對」是投資學的金科玉律;不單要知道,還須常常反覆思量,把現實情況和它們結合引證。的確,「循環相對論」是《易投資學》的第一律,就如經濟學的「供和求」一像:基本和真實。「循環」與「相對」其實是陰陽學說的伸衍,以理論來包裝陰陽的虛無外表、以具體來表達陰陽的實在用途而己。「循環相對論」是《易投資學》的第一律,就如經濟學的「供和求」一像:基本和真實。「循環」與「相對」其實是陰陽學說的伸衍,以理論來包裝陰陽的虛無外表、以具體來表達陰陽的實在用途而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