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如何评课_教学论文_资源共享_东辽教育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32:38
教研理论培训: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如何评课

教研理论培训: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

一、教师听课的好处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经常听课:

(1)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前进;

(2)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3)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总之,经常听课,有利于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三、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听课前看看相关教材,熟悉有关内容;二是在听课初再用极短的时间看一看有关内容。熟悉听课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在听课中,判断讲课教师是否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评价阶段做好准备。

四、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即:听、看、记、想、谈。

(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的?是怎样动手实践,探索新知的?是怎样反馈练习巩固新知的?是怎样归纳小结,巩固提高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

(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情感受态度价值观教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

(5)谈 

就是和被听课老师和学生交谈。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五、听课的注意事项

(1)听课要有计划 

听课是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所以要有计划性,不能随心所欲,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学期初每位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准备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听?听课目的是什么?等等,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2)听课要有准备 

听课前要做到:①要掌握课标和教材要求;②要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③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

(3)听课态度要端正

    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

(4)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

    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5)听课后要交换意见

     课后要及时和上课老师交谈或交换意见(但要经过思考,要慎重)。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教研理论培训:如何评课

    一、什么叫评课?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二、评课的意义

    评课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评课的原则

1.评课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要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

转变评课的着眼点: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评课要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的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评价的内容和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以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评价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

四、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的授课重点。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应该有所改变。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要看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付诸实施

 7、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也就是,当上完课时,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一)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

(二)要以虚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

(三)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四)要以事实(数据)为根据,增强说服力。

(五)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情况。

评课案例:        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

《梯形(一)》一课时的评课稿

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朱焕芹

     开原市第六中学呼旭红老师的《梯形(一)》一课的教学,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及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与探索,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改变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努力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正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关注文本教材的处理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呼老师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梯形的概念的基础上(小学时认识了该图形),由实物抽象出梯形的概念,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梯形的概念,尤其是对梯形的上、下底加以强调,研究梯形的分类,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性质的证明,知识层现的方式是层层深入的。在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时引用了作辅助线的四种方法:作高法、延腰法、平移对角线法、过底边两端点分别作两腰上的高,体现了教师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本节课的概念较多,为让学生清晰了解和掌握,呼老师利用投影仪将梯形的概念及基分类展示给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紧紧围绕等腰梯形的性质,既巩固了基础,又对知识进行了延伸如第3题。因此说本节课的教学既关注了文本教材,又有效地创造性使用了教材。课开始由梯子、堤坝横截面、跳箱等实物引入、送给同学们的梯形卡片更丰富了本节的教学资源,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课前送给学生的小礼物作为本节课的一个有利资源,是她这节课设计的独到之处。

2、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呼老师积极的组织、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在必要的时候与学生共同合作成为学习共同体。如在研究梯形分类、等腰梯形的性质等几个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迪和激励下顺利地完成了等腰梯形性质的研究过程、等腰梯形性质的表述过程和说理证明过程,进而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学法指导:

    通过(1)由实物抽象出梯形概念(2)利用梯形学具研讨梯形分类(3)利用等腰梯形卡片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这几个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深化识图、操作、说理、证明、交流等技能,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了转化思想,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充分利用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变换来构造图形,实现了对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利于问题的解决。

3、本节课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为前提,营造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学习环境。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呼老师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实物、猜想结论、动手操作、验证(说理、证明)、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自主研究,经历了梯形的概念、梯形的分类、等腰梯形性质的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拼图这一探索活动中发现了梯形的分类,在图形折叠变换中发现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在梯形的应用中发展了学生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获得了数学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有成效

    教师将本班学生有计划地分成了七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小组活动的目标明确,课件上展示出研究的方向(角、对角线、对称性)从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研究、讨论气氛热烈、发言积极涌跃以及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脸上不难看出小组合作交流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卓在成效的。呼老师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学生操作,营造了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达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的目的。

5、本节课教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展示小组成果中,尽量让学生都满足愿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学习。教师以奖励的形式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肯定就是赞赏,赞赏犹如阳光,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课堂上教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教师的基本素质对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呼老师教态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要求,如第四组的同学利用纸片说明等腰梯形的性质时,老师让他把它写下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那个男同学说,我还是先说完吧,老师欣然同意。

7、在活动中创造。创造力人皆有之,只是要有适于创新的“土壤”。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完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中进行的,这为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时,第四组的同学“过等腰梯形底边两端点分别作两腰的高”这种引辅助线的方法,是目前很多资料中都未曾记载的方法,但是本节课学生却在研究中发现了,运用它进行了证明,此举可谓是学生的一种创造。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本节课值得商確的是:

1、教师要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如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应合理计划,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呼老师在教案设计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质疑”。但没有进行,未能展示,真是一个遗憾。新课程中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作用是不同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现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练习题所用的时间太少等。

2、对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强调不够。

3、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够熟练。

4、教学过程中活动的时间太长,教学时间失控。

    总之,本节课呼老师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