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40:03

漫谈观念

时间:2010-10-30 13:00来源:一线天博客 作者:一线天 点击:222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刚出生的小孩,天真,纯洁,善良,本性上没有多大的差别,而在社会成长中,各种习性的逐渐形成使人变得有了差异。这里的习性本质上是人的观念。

《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刚出生的小孩,天真,纯洁,善良,本性上没有多大的差别,而在社会成长中,各种习性的逐渐形成使人变得有了差异。这里的习性本质上是人的观念。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小孩刚出生时,他没有任何常人的观念,生存中,随着他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对不同的事物有了自己的固有看法,并且执著于它的正确,因而形成了各种观念。人的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严格的讲,它并不是你自己。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有的甚至左右人的一生,从某个角度讲,人是为观念活着,人活在观念之中。

 

人固守着自己的观念,毫不动摇,这些观念真的那么正确吗?经历和所处环境的不同,人对同一个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比如年轻人和父母说:什么时代了,还这种思想!又如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而中国人认同主权高于人权,讲“生存权”。观念上的差异,各有各的道理,站在一个层面上很难说谁的正确。这使我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一起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绳,摸到象身的说象一堵墙,互相争论不休。不能说他们说的不客观,只是他们执著于各自的正确,从而否定别人的观点,这就错了。人的观念不也是如此吗,对一件事物,你说他好,说他不好,所持的都是自己的衡量标准,所看的也是在自己的眼界之内,这个无尽的宇宙世界,对于人来说何止是个瞎子的比喻,而断然否定别人的见解,可能就障碍了获得真知,不是很可惜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世上有相生相克的理,人的观念也分善与恶。善者无私,主张以德报怨;恶人不平,宣称以牙还牙。宗教里把人对名、利、色、气的执著形成的各种观念都认为是不好的,认为是人类堕落的原因,所以劝人把其放淡,甚至放下,这就形成了另一种观念--道德观念。而道、德两字有极深的内涵,在一定层次中超出了人的认识范畴。在此,只谈点我的肤浅认识,“人欲可断,天理可循。”古人认为,在世俗之上还有天道,上至国君,下至黎民,不可欺天,要顺天而行,顺天而行者昌,逆天而行者亡。这里指的天道是不变的,他不象现在常人中的什么理论,什么主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变着玩,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本,也是众生必须护卫的准则。在古代,帝王登基后要行祭天之礼,百姓结婚时要先拜天地,就连造反都称作“替天行道”,可见古人对“天”的敬畏。其实,常人中几人能悟透天道?自古以来,人们接受的只是一种观念,一种维持人类生存的道德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间私语,天闻若雷”“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人的头脑中有了这些思想观念,就容易判别出什么是慈悲普度,什么是无道昏庸,什么是济世行善,什么是扰民乱国……

 

人能形成观念,一个团体也能形成观念,以致一个家族,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时代都能形成自己的观念。这些观念生成一种思想环境,影响着其中的每个人,久了,就形成了文化。人从出生起就受着当地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氛围诱导着个人观念的形成,人的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本土的文化特色,同是炎黄子孙,我听说很多老外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台湾人,哪个是香港人,哪个是大陆来的。为什么?文化不一样,思维观念也不一样。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人们都认为那种不假思索的想法是自己,不去反思,所以转变观念就等于改变一个人。“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真正的征服,是文化观念的征服,而不是地域的征服,攻心为上。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了解中华古文化了,浸在马克思无神论的观念中,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成了人们的禁区,从某个角度讲,大陆的人称作马列子孙更为贴切,而不是炎黄子孙。

 

不管是古代的帝王还是现代的领导,都把意识形态的控制放在重要位置。控制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诱导,有的是强制。记得《庄子》上有则故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家孩子偷的。于是看那个孩子动作、态度无论干什么,都像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山谷里挖地,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又见到邻居家孩子时,发现那孩子的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孩子并没有任何改变,改变的是他的观念。当一个国家发动所有资源去宣传,人被诱导着相信某些事,很多都是一帮哄,比如文革时对毛**的“神”化,“没有了毛主席,中国怎么办?”这就是当时人的观念。马克思没了世界也没事,我想别的也是如此吧,呵呵。用诱导的方式灌输观念有时是没效果的,所以就有了暴力强制,这是一种观念加恐惧的输出。当你有不同的见解时,哪怕是真相,听者会说:你别吓我!这就是恐惧输出所要达到的效果。见过流氓没?有次我在公厕遇上一个,某君不小心瞪了流氓一眼,流氓上去就是一巴掌,“让你瞪我!”某君一害怕,马上赔笑,啪,脸上又挨一巴掌,“还笑!”恐惧的灌输是不需要讲理的,因为它往往没理可讲,所表达的是绝对权威。人长期生活在恐惧中,观念会发生转变,也就习惯成自然了,甚至麻木了,不觉的恐惧了,还成了恐惧的维护者。同事跟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六几年闹饥荒,一天晚上,家里人实在饿的受不住,他爸和他爷爷就到田里偷玉米,掰了几个赶紧走,这时就见他爸低声喊:“有人偷玉米,有人偷玉米!”他爷爷上去给他爸一掴子,低声骂道:“你这没人性的,不想活了!”经历不同,产生的观念不同,对事物的见解也不同,甚至难以理解对方,称对方为“执迷不悟”。真的是那样吗?还是自己的观念作祟,何不放淡观念,静心的听一听,也许是另一番天地,这也是选择!

 

现在的文化很多是反传统的,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传统文化观念整个出现一个断层,今天的人已不容易理解古人的言行了,用下滑后的道德标准看古人,也确实是很难理解。比如同事问我:“你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哪有证明了!你看有的坏人活的好好的,刚出生的小孩没做坏事吧,怎么也有得病死的!”我说:“你是站在一个点上看这个问题,其实它是一个道德理论体系,宗教里讲生死轮回,很多事不是一生一世能看清的,而且宗教里讲人得果报的根本原因你知道吗?”他说:“不明白。”我说:“那就是了,所以你不能讲它就是错的,按生死轮回讲,小孩也可能带有恶业的。”没有了传统文化环境,人的思想上也就没了道德观念的束缚,人在欲望的冲动下,变得自私、贪婪,只认眼前,毫无顾忌。而人在放纵的同时,也承受着它带来的灾难与困惑。很多人都看到了,文化的颓废与道德的危机,一些人提出见解,发出呼吁,可道德还是一日千里的往下滑着,特别是年轻一代!奈何,他们的努力怎能抵挡整个社会教育系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念形成后,它会形成一个思想框框,人们会在自己划定框框里爬行求索,稍微超出这个框框的理论,有可能就变成了被抨击的对象,或一概不予承认。为什么说人类一思考神就会笑,不是吗?人类认为自己是猴子变的还不可笑吗。(无神论的朋友不要太认真啊,我只是说说,哈哈)**建政后,用无神论取代了有神论,这就断掉了传统道德理论体系的根。**认为,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传统道德观念认为,道德的根本在于本性的回归,即返本归真。且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又讲个“善”字,这个善是去掉各种观念后生命本性的体现,而非外在的强为,无所为而示其善。现在的人很难理解这些了,甚至宗教也发生了变异。我去长寿山旅游,游至一座庙处,具体名字忘了,進庙看到观音和释迦牟尼佛摆在一起,心想:“乱了,观世音不是极乐世界的吗,怎么跟释迦佛摆在一起了。”正想着,听到个小女孩说:“我不拜佛,我要一拜不连黄鼠狼一块拜了!”经她一指,才发现佛像下边还供着狐黄白柳,我心里一笑:“这些人还不如这个小女孩智慧高啊!”千年不得正法,也不修一日野狐禅。再看看这庙里的和尚,除了钱还是钱,神佛会怎么看它们呢?他们这是弘扬佛法呢还是败坏佛法!有些人并不信佛,把佛当成发财工具,有的还贩卖传统文化,虽口说修心向善,而其心为势为利所迷,实为伪善。人失去了信仰,转而执迷于物欲的追求,贪污腐败,结党营私,道德沦丧,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执政者感到: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進而危及政权。出于维持统治的目地,它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什么保鲜啊,什么三啊八啊的。那有什么用,为私为我的观念左右着一切,一切的努力不使道德加速下滑就算庆幸了!人们已习惯了那些宣传,走走形式,学习学习,完事儿该干啥干啥去。断源之学,不生正信。道德没有回升,人们却生出了另一种观念:哪都一样!这种模糊理论是把有和量混淆起来说,其实对事物评定很多不是有与没有,而是有多少,怎么能一样呢,一个苹果有个污点和一个苹果烂的没有一块好地方能一样吗,希特勒也有优点,可谁否认他是纳粹。不都是一样的,人啊,不要因此模糊理论而误了大道……

 

净眼观天下,转瞬五千年;人间名利情,天地纯一念。悠悠五千年,演不尽的兴衰存亡;忠勇仁孝,道不完的儿女情长。问茫茫穹宇,有没有生命的主题,感天地之念,人类归于何方?答案或许只有修炼的人明了。常人追求幸福,修炼人心笃圆满。一个不修炼的人是很难理解修炼人的,因为人用常人的观念衡量一切,甚至把圣者当做异端,耶稣被钉死,老子匆匆留下五千言,为什么,因为人执于常人的观念,障碍了智慧之眼。然,神慈悲于人,吃尽世间苦,劝善,劝善,其心有谁解?惜缘!

 

(文字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yi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