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称秦墓出土2400余年前骨头汤(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46:48
2010-12-12 01:31:00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跟贴 270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2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近日在西安清理一座战国秦墓小龛过程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内有半鼎汤,汤内还浸有数根骨头。据悉,“骨头汤”已保存了2400多年,这个发现在中国考古界尚属首次。

图为10日,考古队队长刘呆运轻轻从铜鼎骨头汤里夹出一块动物骨头。 《华商报》供图

京华时报12月12日报道 昨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在西安清理一座战国秦墓小龛过程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内有半鼎汤,汤内还浸有数根骨头。这个发现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

与“骨头汤”一起出土的是,疑似“酒”的神秘液体,虽然早已气味全无,却珍贵异常。据悉,“骨头汤”和神秘液体已保存了2400多年。

秦墓出土神秘液体

11月2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西安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清理一座战国秦墓时,出土了铜锺、铜鼎两件青铜器,器物内分别盛有疑似“酒”的液体和“骨头汤”。

这座战国秦墓规模不太大。咸阳机场考古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呆运说,在这座竖穴土坑墓的小龛里,他们发现了3件陪葬器物,一件为铜锺,高35.2厘米、腹径22.5厘米、底径14.2厘米;一件为铜鼎,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还有一件是漆器,木质已腐朽,只剩下漆器的铜底座和小盖子。他们在搬运铜锺和铜鼎时,感觉里面有液体。

骨头汤是首次发现

考古人员将器物运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打开后发现铜锺内有二分之一容积的液体,液体微浊,无味,半透明,隐约见器底,锺底有一个残碎的小陶器。考古专家说,锺是古代一种酒器。他们推测,这些液体可能是当时的“佳酿”,里面的小陶器可能是打碎的小碗,推测是故意打碎放进去的,以方便墓主人“饮酒”。初步估计,铜锺内的液体约有1000毫升。

打开铜鼎盖,发现鼎内有半鼎汤,汤内浸有数根骨头。汤色浑浊,汤表漂浮铜鼎脱落的绿斑锈,鼎内骨头由于绿锈浸渍,部分已变为绿色,骨头物种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由于封闭较好,“骨头汤”已保存了2400多年。

刘呆运说,目前只知道鼎是古代礼器中的食器,用来煮肉盛肉的,这次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骨头汤的发现在我国考古界尚属首次。考古人员将提取铜锺中的“酒”和铜鼎中的“骨头汤”,对其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前几天,考古人员在这座墓旁的另一座战国秦墓里也发现了相同大小的铜锺、铜鼎、漆器,还有一头牛的左半边骨头。遗憾的是,铜锺的盖子有破损,里面仅残留少量液体;铜鼎残破严重,还未清理。

释疑

墓葬主人是何身份

考古专家说,按照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他们判断该墓葬为战国晚期秦人墓葬。战国时期的秦人墓多为竖穴土坑墓,而器物的腿多为浑圆形。

考古专家说,该墓葬周围有多座类似墓葬,而它们距离附近一座秦王陵仅300米左右,应该属于战国时期秦王的陪葬墓,墓主为当时的“士族”。

液体为何没有挥发

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殡葬制度,用“骨头汤”“酒”陪葬应是当时的一种墓葬风俗,此前也出土过装有骨头的青铜器,但带汤的骨头还是第一次发现。

为什么没有挥发?刘呆运说,这是因为墓葬良好的密闭条件,且没有被盗扰。其墓道全部用夯土夯实,而且铜鼎、铜锺被放置在墓内的壁龛里,干燥情况远胜坑底,也没有被破坏。另外,铜锺、铜鼎密封十分严密,“当时发现有密封的痕迹,但古人用什么来密封的,还不清楚。”

另一个墓葬中,因为没有龛室,铜鼎、铜锺都在椁内存放,由于棺椁坍塌,致使铜锺内液体挥发,只残留少量。

神秘液体 到底何物

 

几年前,考古人员曾在西汉墓的铜锺内发现26公斤的神秘液体,经鉴定是西汉美酒,翠绿清澈。

去年,考古人员在眉县发现一个秦代酒壶,里面装有秦代的美酒。这次发现的神秘液体到底是不是当时的酒,如果是,是用什么粮食酿造的?而骨头汤内放的是什么调料?骨头到底是什么动物的?

刘呆运说,这只能等到专家们做进一步鉴定后,才能得出结论。同时,对这些汤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了解到汤中还有哪些东西,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饮食习惯有着重要作用。

据《华商报》《西安晚报》 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