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企业:拥抱自主创新的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5:24:47


  1912年,一位叫约瑟夫·熊彼特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慎重地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有两个“没料到”,一是没料到创新这个提法居然在此后22年的时间里一直受到学术界冷遇,连那些因缺少创新而举步维艰的企业也没有想到这个概念能带来巨大利润。二是没料到当《经济发展理论》一书1934年用英文出版后,创新这个词的境遇忽然又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变成了学界和企业界的“宠儿”。

  估计约瑟夫·熊彼特也不会料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创新一词在东方的中国受到极高的“礼遇”。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之后,很快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各种提法,创新的概念已经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今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中国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了审慎判断和决策。有学者分析指出,中国已进入自主创新的春天。

  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7年。

  纵览这27年,就国内而言,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主导转变,从相对封闭转向日益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另外需要我们正视的事实是: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跃上1000美元的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那种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了。

  再放眼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知识与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突出。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旧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的有利地位,占有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知识化所带来的绝大多数利益,而这一过程的代价则更多地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