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 - 李氏焚書作者簡介序 - 讀書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0:28:37

《焚書》

作者簡介

  •   李贄,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生于公元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卒于公元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是明代后期最杰出的異端思想家。

      李贄的出生地——泉州,是明代國際貿易的集散地。李贄的祖輩世代航海經商,揚帆海外諸國,經營規模很大。只是到了李贄祖父這一輩時,家境才逐漸衰落。李贄的祖輩都信奉伊斯蘭教,李贄在少年時也深受影響,“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陽明先生道學鈔》附《王陽明先生年譜后語》)。這些對于他的異端性格的形成,無疑是有潛移默化作用的。

      青年時代的李贄,也曾試圖走傳統的仕途:26歲時,對時文作了一番誦讀之后,竟也通過鄉試,中了舉人;自30歲起,先后在河南、南京、北京等地做了20來年小官,官至云南姚安府知府。他為官清廉,疏于應酬,僅靠微薄的薪俸維持全家生活。河南大災時,他的兩個女兒因病餓相繼夭折。

      但是,他卻與上司常相抵觸,所提出的安民利國措施總不為當權者采納。

      這使他對官場生活深惡痛絕,進而對維系現存制度的程朱理學產生了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他開始為王守仁的心學所吸引;進而又轉向泰州學派,拜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之子王襞為師;再而又研究佛學,對禪宗思想加以汲取和改造;最后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異端思想。

      公元1581年(明神宗萬歷九年),李贄辭官歸隱。借住在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中,一邊教授耿家子弟,一邊發憤讀書著述。耿定理是李贄志同道合的朋友,對他的學術活動給以了積極支持。但耿定理病亡后,其兄即與李贄鬧翻,迫使他離開耿家。李贄只好將妻子送回泉州,自己則住進湖北麻城龍湖畔的佛寺芝佛院。在芝佛院中,李贄住了17年,與晨鐘暮鼓、古佛青燈相伴。他置身冊籍,奮筆著述,先后完成并刊行《初潭集》、《焚書》、《藏書》等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講哲學,評歷史,對現實社會與程朱理學進行了大膽而激烈的批判。

      李贄的異端思想,激起了封建豪紳及官府的仇恨。他們對李贄進行了一次次迫害。公元1601年(明神宗萬歷二十九年),麻城的地方官僚拆了芝佛院。

      李贄被迫離開湖北,北上通州,暫居友人家中。公元1602年(明神宗萬歷三十年),禮部給事中張問達上疏明神宗,誣諂李贄“刻《藏書》、《焚書》、《卓吾大德》等書,流行海內,惑亂人心”,主張“將李贄解發原籍治罪”,“將李贄刊行諸書,并搜簡其未刊者,盡行燒毀”(《明神宗萬歷實錄》卷三六九)。就這樣,李贄被統治者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逮捕入獄。數日之后,他以剃刀自刎而死,以示對暴政高壓的抗爭。
  • 正文·自序

      自有書四種:一曰《藏書》,上下數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視也,故欲藏之,言當藏于山中以待后世子云也。一曰《焚書》,則答知己書問,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盲,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焚書》之后又有別錄,名為《老苦》,雖則《焚書》,而另為卷目,則欲焚者焚此矣。獨《說書》四十四篇,真為可喜,發圣言之精蘊,闡日用之平常,可使讀者一過目便知人圣無難,出世之非假也。信如傳注,則是欲人而閉之門,非以誘人,實以絕人矣,烏乎可!其為說,原于看朋友作時文,故《說書》亦佑時文,然不佑者故多也。

      今既刻《說書》,故再《焚書》亦刻,再《藏書》中一二論著亦刻,焚者不復焚,藏都不復矣,或曰:“誠如是,不宜復名《焚書》也,不幾于名之不可言,言之下顧行乎?”噫噫!余安能知,子又安能知。夫欲焚者,謂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謂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者必殺,是可懼也。然余年六十四矣,倘一入人之心,則知我者或庶幾乎!余幸其庶幾也,故刻之。

      卓吾老子題湖上之聚佛樓


    正文·李氏焚書序

      李宏甫自集其與夷游書札,并答問論議諸文,而名曰《焚書》,自謂其書可焚也。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忤者;然猶慮人必忤,而托言于焚,亦可悲矣!乃卒以筆舌殺身,誅求者竟以其所著付之烈焰,抑何虐也!豈遂成其讖乎?

      宋元豐間,禁長分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逾時而征求鼎沸,斷管殘沈,等于吉光片羽。焚不焚,何關于宏甫!且宏甫又何嘗利人之不焚以為重者。今焚后而宏甫之傳乃愈廣。然則此書之焚,其布之有火浣哉!

      宏甫曾以是刻商之于余,其語具載此中。余幸而后死,目擊廢興,故識此于其端云。

      澹園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