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排华暗潮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34:27

2010年9月29日,随着最后一名被羁押的中国工人被保释出来,蒙古国技术监督局大楼工地冲突事件终于暂时平息下来。该大楼是湖南建工在乌兰巴托承建的中国援助项目。8月23日前后,工地上的中国工人与当地极端组织成员、警察发生严重冲突,多名警察和极端组织成员被打伤,9名中国工人被羁押。
此次事件在蒙古国引发巨大震动,是蒙古多年来民间仇华情绪的一次大爆发。在蒙古,此事件被贴上“中国人打蒙古警察”的标签被长时间炒作。这令原本不佳的华人形象在蒙古国雪上加霜,民间的仇华情绪进一步升级,蒙古排华暗潮涌动。
近年排华事件时有发生
此次冲突事件中,有蒙方工作人员听见极端组织成员称“深感意外”:以往去中国工地闹事,工人特别老实。这一次万万没想到工人们会全都冲出来抵抗,“就像是当过兵一样。”此前,中国工人在蒙古的工地被极端组织、警察或普通蒙古人殴打、敲诈、侮辱早已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有中方建筑公司负责人回忆,2001年一群江苏工人的建筑工地上,一个蒙古醉汉砸窗进来,将所有工人挨个殴打,却没有人敢还手。第二天报警后,警察问被打的工人为何不还手。工人回答,“我们来你们国家干活,打了人我能好过吗?”最后项目工程的蒙古合作方叫人将醉汉打了一顿。结果当晚醉汉再次冲进工人宿舍,又将工人们打了一顿。
对蒙古人的恐惧并非仅属于工人。一名援助蒙古的汉语教师称,他在来蒙古之前颇为兴奋,准备好好游览蒙古各地的美景。但来蒙古之后才发现像坐牢一样,即使是双休日他也只敢宅在宿舍,在没有陪同的情况下他不敢轻易出门。蒙古人士对笔者介绍,中国工人衣着随便,很容易辨认。其他中国人也好认,尤其是戴眼镜的,因为蒙古人很少戴眼镜。
近年来,蒙古发生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排华事件。2006年11月26日蒙古独立日当晚,三家中资商家遭到数十名蒙古年轻人打砸抢烧。2010年4月份某日,24小时内2名华侨被杀害。两起惨案之后的半个月内,南亚某国使馆代办疑似被误以为是中国人,在蒙古农业部门前遭到痛殴,险些丧命。行凶者边打边喊“Hujaa(对中国人的蔑称),滚回中国!”
一名华侨抱怨,为了令自己更像蒙古人,免除麻烦,不得不戴上棒球帽——蒙古人喜欢戴帽子,但中国人很少戴。路上见到身穿黑色夹克、光头或者长发的极端组织成员,赶紧绕道行走。
如今,“Hujaa”已经成为中国人和蒙古华侨的贬义统称,少数蒙古官员在电视上接受采访,也会脱口而出。
1992年之后,来蒙古经商的中国人开始增多,乌兰巴托的大街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汉字招牌。但从2006年开始,中文陆续消失直至绝迹。许多中文招牌饭店被砸、被抢。
报道通常缺乏客观立场
当仇华成为普遍情绪之后,攻击中国成为蒙古媒体最能讨好民众的话题。长期观察蒙古媒体的人士称,涉及中国的负面新闻多如牛毛,除了一些与中国人毫无关系的事件被说成中国人所为,其他报道也通常缺乏客观立场。
2010年春天,某萤石矿中国司机开车撞死蒙古人事件一度轰动蒙古全国。媒体报道称,中国人不但在蒙古的土地上抢夺资源,还开车撞我们的人,应该没收全部财产。涉事中国人后来说,矿场被附近蒙古人长期敲诈、抢劫,他忍无可忍,才开车撞人。“中国人难道都是疯子,谁会闲着没事开车撞人玩?”
蒙古媒体也有少量有关中国的正面新闻,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通常是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表示佩服。但互联网上新闻的跟帖,对此也都是通篇谩骂的。
甚至“与中国有关”,也成了蒙古人之间互相攻击的绝佳理由。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2009年总统选举中,有电视台女记者来到总统候选人、现任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的家乡——与中国新疆交接的科布多省采访。报道中,女记者称,额勒贝格道尔吉的父亲可能是从中国新疆过来的中国人。这一“恶意攻击”引发许多蒙古人反感,额勒贝格道尔吉的母亲则在电视上痛哭流涕进行反驳。
在蒙古议会,政治家们可以公开声称亲美或说日本人好,但绝对不会有人敢说中国好。执政党通常面对中国这一蒙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的市场,不会有过激言行。在野党则可以以此为借口攻击执政党。同时,执政党为了不丢失选票,对反华极端组织也不敢施压。分析人士称,“总体上对华极为不利。”
并非所有的蒙古人都仇华,全社会对华态度的分裂现象明显。笔者走访蒙古期间,蒙古精英阶层人士都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帮助。中蒙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投资蒙古,给双方带来发展,以及如何促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成为他们互相探讨的问题。
在民间,同样存在着分裂。学汉语的热潮,在蒙古一年高过一年。全蒙有30多所中小学和30多所高等院校教授汉语,汉语成为蒙古在英语之外的第二大外语。这一情景与汉字在蒙古无处藏身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学汉语的学生中,也有极端组织成员,有人用学来的汉语在街头涂写反华标语。据《凤凰周刊》
图为“达亚尔蒙古”下属组织——“新纳粹主义”成员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