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亮与太阳的诱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29:41

2、月亮与太阳的诱惑

【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2天,历34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5嵎夷6,曰旸7谷。89出日,平秩10东作11。日中12,星鸟13,以殷1415春。厥16民析17,鸟兽孳1819。申29命羲叔,宅南交21。平秩南讹22,敬致23。日永24,星火25,以正仲夏。厥民因26,鸟兽希2728。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29。寅饯3031日,平秩西成32。宵33中,星虚34,以殷仲秋。厥民夷35,鸟兽毛毨36。申命和叔,宅朔37方,曰幽都38。平在朔易。日短,星昴39,以正仲冬。厥民隩40,鸟兽氄41毛。帝曰:“咨42!汝43羲暨44和。期45三百有46六旬有六日,以闰47月定四时,成岁。允厘48百工49,庶50515253。”

【译文】于是他就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对待那广大无际的上天,依次而定效法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出历法并告诉人民。分头命令羲氏与和氏,居住在东海之滨,那叫旸谷的地方。恭敬地礼敬迎接日出,平定太阳升起的秩序。在昼夜长短相等的春分这一天,观察南方朱雀七宿,用来定准春天的第二个月。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繁殖生育。又命令羲叔,居住在南方交趾之地。平定南方阳光改变了的秩序,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归来。在白昼最长的那天,观察东方苍龙七宿之火星,用来端正夏至这一天。这时人们依靠凭借阳光,鸟兽稀少而变更皮毛。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方,那叫太阳落山的地方。恭敬地为太阳举行饯别仪式,平定太阳完成巡视的秩序。在昼夜长短相等的秋分这一天,观察北方玄武七宿之虚星,用来定准秋天的第二个月。这时人们很是平和平易,鸟兽处在换毛羽阶段。又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叫幽州的地方。平定太阳在北方变动的秩序。在白昼最短的那天,观察西方白虎七宿之昴星,以端正冬至这一天。这时候的人们都居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细软的茸毛。帝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置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才能成一岁。使用治理的百官职守,众多的功业大家努力就能振兴起来了。”

【说明】本节记叙的是尧帝派遣官员到东南西北等方向用日表测量太阳运行的轨迹,以及确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四个特定的观测日。当时中国人纪年,是用太阴历,即根据月亮的盈亏运行确定人们的计时方式。月亮周期与太阳的周期不相对应,这一令人困扰的事实却能发人深思。就我们所知,一年的四个季节是为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所支配,季节的每次循环标志着地球环行回到轨道中的原来位置,是从一个二分点(或称至点)到另一个二分点的运行。人类需要历法以便预测一年四季的节气。但是如何着手呢?中国古代的先人们为了探索以月球周期的倍数来推算季节循环的方法,在当时就知道了“章”,即以十九年为一单位的周期。这个问题在《周易》坤卦、姤卦中已有叙述。他们发现如果采用以十九年为一周期来安排,那么其中七年每年为十三个月,其余十二年则每年为十二个月,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不断使用那个清晰易见的月亮变象作为他们历法的依据。他们用“置闰”即设置闰月以避免那个“错乱”年带来的麻烦,因为“错乱”年的季节与历法上的太阴月越差越远,以致没有简便的方法可以知道哪一个月将进入新季节。这种以十九年为一周期的太阴历在日常使用中确是太复杂了。但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受月亮的诱惑,他们发现了太阳年的长度并以有用而又实际的方式给它下了定义,告诉人们太阳移到黄道上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的位置的日期,几千年来对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注释】1.羲(xī西)和:传说尧时掌天文的官吏羲氏(羲仲和羲叔)的简称。《书·胤征序》:“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文选·班固·答宾戏》:“基隆于羲农,规广于黄唐。”

2.昊:(hào号)《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指天广大无边之意。

3.历:《礼记·月令》:“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这里用为次第、依次而定之意。

4.象:《管子·版法》:“法天合德,象地无亲。”《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墨子·辞过》:“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荀子·臣道》:“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广雅·释诂三》:“象,效也。”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5.宅:《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书·舜典》:“使宅百揆。”《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6.嵎夷:地名。在东海滨。

7.旸:(yáng阳)《书·洪范》:“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说文》:“旸,日出也。”《淮南子·地形》:“旸谷搏桑在东方。”这里用为日出之地之意。

8.寅:(yín银)《书·舜典》:“夙夜惟寅。”《书·无逸》:“严恭寅畏。”《尔雅》:“寅,敬也。”《说文》:“寅,居敬也。”《周书·祭公》:“寅哉寅哉。”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9.宾:接引客人。用宾客的礼节相待。《书·洪范》:“六曰司寇,七曰宾。”《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玉篇·贝部》:“宾,客也。”这里用为礼敬之意。

10.秩:《书·皋陶谟》:“天秩有理。”《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广雅》:“秩,次也。”《释言》:“秩,序也。”这里用为按次序排列之意。

11.作:(zuò坐)《书·无逸》:“作其即位。”《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大雅·常武》:“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周礼·士师》:“凡作民。”《论语·子罕》:“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考工记》:“或作而行之。”《说文》:“作,起也。”这里用为起身之意。

12.日中:指昼夜长短相等,是春分这一天。

13.星鸟:星名。南方朱雀七宿在天空中呈鸟形,因此称为星鸟。

14.殷:这里用为定准之意。

15.仲:假借为中。时序、位次居中的,特指每季的第二个月。《逸周书·周月》:“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名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礼记·月令》:“律中仲吕。”

16.厥:(jue缺)《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诗·大雅·文王》:“世之不显,厥犹翼翼。”《诗·周颂·臣工》:“将受厥明。”《尔雅·释言》:“厥,其也。”《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

17.析:《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诗·小雅·车舝》:“陟彼高冈,析其柞薪。”这里用为分开、分散之意。

18.孳:(zi资)《列子·汤问》:“其民孳阜无数。”《说文》:“孳,汲汲生也。”《声类》:“孳,蕃也。”这里用为繁殖、生息之意。

19.尾:《列子》:“雄雌在前,孳尾成群。”这里用为鸟兽虫鱼交配之意。

20.申:(shēn身)《书·太甲》:“伊尹申告于王。”《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尔雅·释诂下》:“申,重也。”《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这里用为重复,一再之意。

21.交:为交趾。交趾:越南古名。《韩非子·十过》:“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

22.讹:(é 俄)《诗·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宁莫之惩。”《诗·小雅·节南山》:“式讹尔心。”这里用为改变之意。

23.致:通“至”。《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管子·大匡》:“卒先致缘陵。”《庄子·外物》:“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这里用为到达之意。按:至,兼有迎、送,来、到这两个相反的意义。

24.永:《易·讼·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诗·周南·汉广》:“江水永矣,不可方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尔雅·释诂上》:“永,长也。”《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永部》:“永,引申之,凡长皆曰永。”这里用为久远、长久之意。

25.星火:火星名。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夏至这一天的黄昏出现在南方天空。

26.因:《诗·鄘风·载驰》:“谁因谁极。”《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韩非子·五蠹》:“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人成事者。”这里用为依靠,凭借之意。

27.希:《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论语·先进》:“鼓瑟希。”《尔雅》:“希,罕也。”《吕氏春秋·原乱》:“祸希不及身。”这里用为稀少、罕见之意。

28.革:《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书·咸有一德》:“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诗·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国语·周语下》:“厉治革典。”《韩非子·扬榷》:“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吕氏春秋·执一》:“天地阴阳不革而成。”《玉篇》:“革,改也。”这里用为变革、更改之意。

29.昧谷:地名。太阳落山之地。昧:昏暗也。

30.饯:(jiàn荐)《诗·邶风·泉水》:“饮饯于祢。”《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于郊。”《仪礼·士虞礼记》:“乃饯。”《说文》:“餞,送去食也。”《字林》:“饯,送行馈饥也。”这里用为送行之意。

31.纳:《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诗·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左传·文公十六年》:“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韩非子·八经》:“己喜,则求其所纳。”这里用为接纳、接受之意。

32.成:《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书·尧典》:“寅饯纳日,平秩西成。”《书·益稷》:“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周礼·司书》:“及事成。”《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荀子·成相》:“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说文》:“成,就也。”这里用为完成、成就之意。

33.宵:《书·尧典》:“宵中星。”《诗•召南•小星》:“嚖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尔雅·释鸟》:“宵扈宵。”《淮南子·精神》:“甘暝太宵之长。”《说文》:“宵,夜也。”这里用为夜晚之意。

34.星虚:星名。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35.夷:《书·禹贡》:“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诗·召南·草蟲》:“我心则夷。”《诗·大雅·召》:“实靖夷我邦。”《诗·周颂·天作》:“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诗·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楚辞·九怀》:“羡馀术兮可夷。”《吕氏春秋·似顺》:“往而夷夫。”这里用为平和、平易之意。

36.毨:(xian显)指鸟兽换毛羽阶段。《说文》:“毨,仲秋鸟兽毛盛,可选取以为器用。”

37.朔:(shuò硕)《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诗·小雅·出车》:“城彼朔方。”《尔雅》:“朔,北方也。”这里用为北方之意。

38.幽都:即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密云县东北部。《周礼·职方式》:“东北曰幽州。”《尔雅》:“燕曰幽州。”《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韩非子·十过》:“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释名·释州国》:“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

39.星昴:星名。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40.隩:(yu玉)可以定居的地方。也作“蕕”。《国语·周语》:“宅居九隩。”

41.氄:(rǒng茸)鸟兽贴近皮肤处的细而软的羽毛。

42.咨:《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吕氏春秋》》:“文王流涕而咨之。”这里用为表示赞美的感叹词。

43.汝:你的代称。《书·舜典》:“汝陟帝位。”《书·盘庚上》:“格汝众。”《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

44.暨:(jì技)即和、与之意。《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45.期:一整年。《管子·法法》:“在臣期年,臣虽不忠,君不能夺也。”《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46.有:通“又”。在古文中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使用,“十有五”即十五。《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韩非子·三守》:“而人臣有不敢忠主,则国为亡国矣。”贾谊《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47.闰:(rùn润)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周礼·大史》:“闰月诏王居门终月。”《礼记·玉藻》:“闰月则阖门左扉。”《说文》:“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这里用为闰月之意。

48.厘:(lí梨)《书·毕命》:“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诗·周颂·臣工》:“王釐尔成,来咨来茹。”《史记·作信饬百官》:“釐降二女于妫汭。”《书·序》:“帝釐下土方。”这里用为治理、处理之意。

49.工:《书·舜典》:“畴若予工?”《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管子·乘马》:“不可使而为工,则视贷离之实,而出夫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这里用为官吏、职事之意。

50.庶:(shu树)《书·皋陶谟》:“庶明厉翼。”《诗·小雅·巧言》:“乱庶遄沮。”《诗·大雅·生民》:“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易·贲·象》:“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国语·周语》:“制义庶乎以行之。”《尔雅·释诂下》:“庶,众也。”邢昺疏:“谓众夥也。”《春秋考异郵》:“明庶风至。”《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这里用为众多平民百姓之意。

51.绩:(jì击)《书·舜典》:“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左传·昭公元年》:“远绩禹功。”《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国语·鲁语》:“男女效绩。”《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声类》:“勣,功也。”这里用为成就、功业之意。

52.咸:《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诗·大雅·崧高》:“徒御啴啴,周邦咸喜。”《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国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这里用为共、同之意。

53.熙:《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儒效》:“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王世贞《艺苑卮言》:“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这里用为振兴、兴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