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叫遵循传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45:34

2、什么叫遵循传统?

【原文】王若曰:“格1汝众,予告汝训汝。猷23乃心,无傲从45。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6,不匿厥指,王用丕78。罔有逸9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10,起信11险肤12,予弗知乃所讼13

“非予自荒14兹德,惟汝含15德,不惕16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17田,力穑18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19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20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21,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22,汝悔身何及?相时憸23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百胥动以浮言,恐沉24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25,非予有咎。”

【译文】盘庚王这样说:“你们来这里的各位,我告诉你们教训你们,我计划废除你们的私心,不要骄傲放纵追求宴乐。从前我们的先王,也打算任用长期在位的旧人共同管理政事。先王发布政令所遵循的,从不隐瞒其所指向,先王是用了很大的恭敬。因此人们没有超越过分的语言,民众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今你们在这里吵吵嚷嚷,兴起并延伸险恶浅薄的言论,我真不知道你们到底谈什么公事。

“并不是我废弃先王的美德,只有你们包含有先王的美德,而不放心我一个人。我就象观察火一样,我也计划作为,超越你们。就象是把网结在纲上,有条理而不混乱;就象是农民致力于田地,出力去收获才有收成。你们能够去掉私心,把实实在在的恩德给予民众,以至于婚姻关系的亲朋好友,才能大言不惭地说你们有积德。如果你们不畏惧战争荼毒发生于眼前或以后,惰于农耕而自安,不惑乱于操劳,不致力于田间劳动,那么就越来越没有黍稷收获。

“你们不和谐于吉祥之言于百姓,那就是你们自己造成荼毒,即将发生败祸奸宄,是自己害自己。你们已在百姓之先作恶,就要承受悲痛伤心,你们自己后悔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奸佞的人,他们尚且顾忌规劝的话,顾及错误言论出自他们自己的口中,何况我掌握着你们的生死寿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而是用些无稽之言互相鼓动,恐吓沉迷的百姓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接近,又怎么可以扑灭呢?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行为于不善,并不是我有过错。”

【说明】本节是盘庚对大众的讲话,他责备到会的人首先是自己不遵守旧制,旧制并不是不迁都,而是努力于劳动,行为于善良。但很多人贪图享受,懒于农耕,不关心民众,不与人为善,以至于使商国丧失发展的机会,逐渐在走下坡路。如果这样下去,商国必然会灭亡。

——————————————————

【注释】1.格:古书借“格”为“佫”。《书·舜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召诰》:“天迪格保。”《书·君诰》:“格于皇天。”《诗·小雅·楚茨》:“神保是格,报以介福。”这里用为来到、到达之意。

2.猷:(yóu由)《书·盘庚中》:“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书·多士》:“猷!告尔多士。”《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猷。”这里用为计划、谋划之意。

3.黜:(chu处)《书·泰誓中》:“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左传·文公十八年》:“爱季佗而黜仆。”《庄子·徐无鬼》:“君将黜嗜欲。”《国语·周语》:“王黜翟后。”这里用为废除、取消之意。

4.从:(zong纵)古通“纵”。《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纵送忌。”《管子·戒》:“从乐而不反者,谓之荒。”《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离骚》:“纵欲而不忍。”《荀子·臣道》:“通忠之顺,权险之平,祸乱之从声。”这里用为放纵之意。

5.康:《易·晋·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毛传:“康,乐也。”《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尔雅·释诂上》:“康,乐也。”邢昺疏:“康者,宴乐也。”这里用为宴乐之意。

6.修:(xiū休)《易·蹇·象》:“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书·文侯之命》:“汝多修,扞我于艰。”《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商君书·定分》:“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史记·殷本纪》:“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这里用为“遵循”之意。

7.丕:《书·大禹谟》:“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这里用为“大”之意。

8.钦:《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书·盘庚》:“钦念以忱。”《尔雅》:“钦,敬也。”《礼记·内则》:“钦有帅。”这里用为敬佩、恭敬之意。

9.逸:《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字汇·走部》:“逸,超也。”这里用为超越之意。

10.聒:(guō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聒而与之语。”《楚辞·疾世》:“鸲鹆鸣兮聒余。”《说文》:“聒,欢语也。”这里用为声音高响或嘈杂之意。

11.信:(shen伸)古同“伸”。《周礼·考工记》:“引而信之.欲其直也. 信之而直. 则取材正也。”《管子·霸言》:“有所诎,有所信。”《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之神,以致用也。”《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荀子·天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韩非子·难言》:“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汉书·律历志》:“丈者,张也。引者,信也。”这里用为舒展开之意。

12.肤:《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张衡《东京赋》:“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北齐书·文苑传序》:“凡此诸人,亦有文学肤浅,妄想推荐者十三四焉。”这里用为浅薄之意。

13.讼:(sòng送)《易·讼·辞》:“讼,有孚,窒,惕,中吉。”《淮南子·俶真》:“周室衰而五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说文》:“讼,争也。从言,公声。曰歌讼,厶,古文讼。”王筠句读:“公,谷,古不同声,当依《玉篇》作讼。八厶同义,盖古公字也。又案,金刻公作厶,八字重叠,取字形茂美。”《马王堆•易五》:“讼作厶,依古人造字义,八喻多人,厶为众人,众人之口,盖为言说公事也,言说众人之事也。”此皆言公众之事也。这里用为“言公事”之意。

14.荒:《书·文侯之命》:“无荒宁,简恤尔都。”《诗·大雅·召旻》:“我居圉卒荒。”《周礼·大司马》:“野荒民散则削之。”《礼记·曲礼》:“地广大荒而不治。”《说文》:“荒,芜也,一曰草荒地也。”这里用为荒芜、废弃之意。

15.含:(hán寒)《易·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洪武正韵·覃韵》:“含,包也。”这里用为包含之意。

16.惕:《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无日不惕,岂敢忘职?”《国语·楚语》:“岂不使诸侯之心惕惕焉。”《说文》:“惕,敬也。”《玉篇》:“惕,惧也。”这里用为放心不下之意。

17.服:《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书·酒诰》:“肇牵车牛,运服贾。”《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墨子·尚贤》:“以德就利,以官服事。”这里用为从事、致力之意。

18.穑:(sè色)《书·洪范》:“土爰稼穑。”《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小雅·信南山》:“曾孙之穑,以为酒食。”《诗·大雅·生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说文》:“穑,谷可收曰穑。”这里用为收获之意。

19.戎:(rong荣)《易·夬·辞》:“即戎,利有攸往。”《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书·泰誓中》:“袭于休祥,戎商必克。”《诗·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这里用为征伐、战争之意。

20.昏:《书·皋陶谟》:“下民昏垫。”《诗·大雅·召》:“蟊贼内讧,昏椓靡共。”《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国语·晋语四》:“僮昏不可使谋。”《吕氏春秋·诬徒》:“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贵直》:“先生之老与昏与?”这里用为惑乱、迷惑之意。

21.宄:(guǐ轨)从内部作乱或窃夺之人。《书·舜典》:“寇贼奸宄。”《书·牧誓》:“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国语·晋语六》:“乱在内为宄,在外为奸。御宄以德,御奸以刑。”《说文》:“宄,奸也。”《广韵》:“宄,内盗也。”

22.恫:(dòng动)《书·康诰》:“恫瘝乃身,敬哉!”《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网时恫。”《诗·大雅·桑柔》:“哀恫中国。”《史记·燕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说文》:“恫,痛也。”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

23.憸:(xiān仙)《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说文》:“憸,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刘子·心隐》:“夫少正卯心逆而憸。”这里用为奸邪之意。

24.沈:同“沉”。《书·胤征》:“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书·微子》:“我用沈酗于酒。”《书·秦誓上》:“沈酒冒色。”这里用为沉迷、沉湎之意。

25.靖:《书·无逸》:“不敢荒宁,嘉靖殷邦。”《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四引《韩诗》:“‘东门之栗,有靖家室。’靖,善也。言东门之外,栗树之下,有善人,可与成为室家也。”这里用为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