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 A股回报率超房地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11:41

龚方雄:中国十年后超美 A股回报率超房地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0年12月09日07:10我来说两句(742)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提要]十年以后,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是非常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成长的困难,会比过去十年大很多…[网友有话说]

  中国经济十年后可超美国

  金融海啸之后,很多人在思考:美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经济衰退二十年?

  日本经济为什么不成长?经济成长需要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才能产生技术创新。日本人口在下降、在老化,劳动力不断减少,美国人口在上升,更由于大量移民出现,去美国的都是精英。所以美国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

  近期法国罢工潮高涨,因为法国政府说要保证劳动供应量的提高,延长退休年龄。这有些牵强,人忙碌了一生,五六十岁还不退休,就没时间享受人生了。人类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例如疾病。感冒后,医生开的药其实是安慰居多,一般来讲感冒病毒七天会自然死亡,吃药也是七天才能缓解。

  不过,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克隆。例如有人得了肝癌,就可以克隆器官。从技术上来讲,克隆已经较为成熟。医学、生物科学技术的突破,可以让人类的寿命大大延迟,会改变经济成长的格局。

  不要低估科技给人类和经济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现在我们的生活和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了。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等,大大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但将来的发展要影响力足够大才能带来变革。

  很多人说,新能源会不会改变整个人类呢?有可能。但哪个领域是突破口?现在新能源炒得火热,有一定道理。巴菲特在中国就买了一只和新能源有关的股票,极有远见。我们要看大势看趋势,投资是技术加科学,要符合未来的趋势。

  新能源各个板块炒得都很热,但现在新能源最关键的是能储,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能源,能量储备都是一个最重要的瓶颈所在。

  比如风能,中国稳定的风源并不多,很多风电场的问题是,生产的电压电流造成了太大的起伏,上网很成问题,成本也下不来,没法和传统能源竞争。比如太阳能,简单来说它是不用的时候很多,想用的时候没有。白天发的电存起来,但是经常不够用。所以很多人不愿用太阳能热水器。比如新能源汽车,想要汽车跑得快时间长,是需要大功率储存的。大功率是时间加能源,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充电。没有能储的技术,突破还很成问题。

  能源新材料科学技术,最前沿的都掌握在美国人手上。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的生物工程走在前面。我认为,生物工程比新能源更有影响力,很可能下一阶段出现的跨时代技术突破,是在生物工程方面。

  中国经济过去十年翻了五倍。过去三十年走的是人家一百年走过的路,创造了全球经济的奇迹。但过去十年之所以表现好,是市场决定的。有人说,中国的股市很奇怪,2001年指数就到过2300点,近期经过强劲反弹,也就在3000点左右。这十年间,巴西的股票涨了7倍,俄罗斯涨了6倍,印度涨了5倍,中国的股市涨了不到30%。很多人说中国有资产泡沫。中国经济翻了5倍,为什么股市不涨呢?

  事实上,中国有一类资产过去十年和巴西、俄罗斯的股票市场涨势是差不多的房地产。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房价,十年间涨了不止5倍。

  中国经济的成长,十年前就奠定了现在的模式。中国在十年前做了两件事:第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飞速提高,这奠定了中国以外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模式。第二,1999~2000年启动了房改。在过去,住房是一项社会福利,房改之后,房地产成了一项产业。从此,中国的经济就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成长,拉动了内需。

  在外需和内需这两驾马车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动力会很缺乏,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应该会继续支撑中国的发展,但是其盈利模式要改变,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要寻求新的突破口,产业未来格局会改变。未来十年,股市的投资回报预期应该比过去十年高很多,很可能会超过实体的房地产投资。

  十年以后,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是非常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成长的困难,会比过去十年大很多。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未来的中国经济,缺乏的是资源、品牌和技术,这三方面是未来十年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涨得最好的主体,就是资源和能源商品,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非常大的资源瓶颈。

  中国的市场潜力无限,但永远会有人说中国存在泡沫。就拿汽车行业来说,2004~2005年,有人说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个大泡沫,那时的汽车一年卖出不到500万辆,在线的产能有1000万辆。2009年金融海啸之后,美国的汽车销量降到了1000万辆,中国涨了40%,达到了135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售可能达到1700万辆,美国能恢复到前年的1200万辆就不错了。中国一跃超过美国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不是过去所说的是暂时的。

  但是,这个市场的潜力在哪里?美国的汽车保有率是60%,中国不到10%。中国的汽车销售什么时候能达到饱和?汽车每年有约8%的更换率,美国的汽车保有量是1.7亿辆,即使美国不增加新车,销售没有成长,仅仅是旧车换新车,一年也能产生1200万辆的销售。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在1亿左右,到小康社会,保有率如果能达到美国的一半30%的话,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亿,饱和了。

  问题是,1700万辆的年销量,已经让北京成为“首堵”了,原油也涨到80多美元/桶。什么样的资源能支撑这种成长?到时有这么多的资源来保证成长吗?中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市场,很多企业家是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需求是无限的,但是资源是有限的。中国受到的制约因素还有很多。

  拿稀土来说,中国稀土[3.11 -1.58%]出口高达90%,美国等国却从来不开采,先消耗了别人的再说,自己的是战略储备。中国现在限制出口之后,市场反应激烈,两三个月内稀土价格在全球翻了四五倍。资源有多值钱,就是这个道理。资源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这方面一定要突破。

  改革开放带来的粗放型成长,在未来要做到内化和细化,未来中国经济要发展,还需要掌握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中国没有全球能接受的品牌,现在产业上有几个,但哪类品牌可能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值得思考。现在的中国企业,多是给别人做代工,低成本低利润,这个坎要迈过去。中国处在全球产业的低端,基本上没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有多少产业利润是保持在50%左右的?除了房地产,利润能有30%就不错了。

  中国的未来经济,大的方向不错,但未来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要看经济结构转型能否成功,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在资源、品牌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沃尔沃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现在是中国的,这就很好。

  未来的中国经济,消费和服务业是发展方向。服务业包含了很多,比如金融、旅游、医疗等,都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严重不发达,而在西方这些产业相当发达。服务业在西方经济中占比高达70%左右,中国不到40%,消费也不到40%。所以,未来中国发展的潜力空间是无限的,问题是怎么做,在哪些行业把握机会。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

  全球经济困局和中国机会

  第四季度,央行出乎外界意料地加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加息反映的是非常复杂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环境。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国际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时中国的一种搏击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赞同的。货币战争的说法最近才甚嚣尘上,而我说第四季度要加一次息的观点,是在年初提出来的。

  年初,我有两个观点引来了争论:经济会前高后低,股市会前低后高。当时的判断,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考量提出来的。当我的观点是少数派时,我就非常有信心。

  把握全球视角很重要,同时要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这两者不可或缺。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

  困局中的全球经济

  对于货币战争,我的观点非常鲜明。现在来讲,应该没有货币战争,其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首先是中国出过一本《货币战争》的书,然后国外也有很多观点这样认为。它反映了货币政策作为仅剩不多的有效的宏观政策,可能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政府使用。

  现在各国面临的经济环境非常艰难,现在的形势是: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出现了短暂的向好形势,与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并存,且并存的时间还会很长。

  全球经济目前的第一种现象是:全球经济都在恶化当中,中国经济的复苏企稳与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并存。

  第二种现象是:全球通缩的风险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通胀风险同时存在。

  第三种现象是:资本市场表现迥异。美国、欧洲、日本的资本市场,今年没怎么上升,但是环顾全球,一些小的新兴市场涨了很多。比如印度尼西亚,今年的股票涨了40%多。即使是政局动荡不安的泰国和菲律宾,资本市场也涨了30%多。新兴市场不但资本市场上升很多,货币升值也非常可观。但是大国市场,美元整年处于震荡格局,欧元也是,日本股市非常低迷。全球大市场不涨,小市场涨了很多。

  全球的格局为什么这么复杂呢?现在的形势变了,以前的一些规则不适用了,市场太乱。后金融时代,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处于变局当中。

  西方很多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今年年底将到期,各国都债台高筑,未来经济成长不能继续用财政政策来提升了。西方企业家在经济复苏当中,没有增加就业。虽然有增加库存的必要,但没有增加人手。西方雇人容易裁人难,盈利复苏中企业多是让现有员工加班加点,或是雇临时工。所以,西方的失业率继续高企,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脆弱。

  反映到股市上的表现反而不一样。企业这样做对股票是利好,成本没有上升,盈利恢复非常快。经济低迷往往是投资的好时期,资本市场反映的是未来和过去,不是现状。这也是我说的为什么经济是前高后低。

  西方的经济现状,主要原因是未来缺乏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全球的经济状况成了一种定局。刺激经济也就这几种方法,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先看货币政策,首先是减息,现在各国的利息已经减到了地板上,西方没有类似中国的各种行政调控政策。此时,对西方政府来说,只能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量化宽松是经济学家起的漂亮的掩人耳目的词汇,实际上就是印钞票,央行向政府透支。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在不断印钞,利率很低,纸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钱越来越不值钱。但这可能是美国现在唯一能寄予的希望,希望能产生货币贬值预期,同时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因为它正处于通缩的预期当中,而通缩的预期更危险。

  可期的是,美国的经济已是高度服务化的经济体系,美国其实没有太多的产业。

  美元贬值对美国实际上的经济刺激作用非常有限,最多带来的是通胀预期。更现实的问题是,日本的经济也很差,日元也是零息货币。欧洲更不用说,很多国家的债务问题比美国还严重,整体来讲创新能力不如美国。

  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大家都不希望谁的货币过强。每个国家都要成长,每个行业都要成长。但另一方面,欧、美、日经济又不行,很多新兴市场要靠出口拉动经济,在出口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汇率面临大幅升值的风险,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各国政府就采取了一些汇率保护政策,在市场上干预汇率,购买美元,抛售本国货币。这虽然能从某种程度上抑制美元对本国货币贬值,但这种运作对新兴市场来说成本大,负面效应明显,买的是美元,放出去的是本国债券,对央行来讲是亏本买卖。

  全球经济面临这样的困局,有些经济学家就称之为货币战争。各国想方设法让经济复苏,又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目前来讲,各国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或者说货币摩擦会持续下去,会不会引发真正的货币战争,谁也说不准。但在贸易战和货币战两者间比较的话,可能贸易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未来三年,全球的经济会非常低迷。当然,也不要过分悲观。


  内容支持:世纪管理名家讲堂

  龚方雄 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博士,现任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加盟摩根大通前,任职于美国银行长达七年,任首席策略师以及全球货币、信贷和利率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

(责任编辑:刘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