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安李秀敏花鸟画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34:31
《李同安李秀敏花鸟画展》将于2007年2月28日于嘉兴画院开幕,这次展览将持续至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展览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主办,由嘉兴画院以及曹州书画院协办,届时,将展出花鸟画家李同安、李秀敏夫妇二人的工笔、写意花鸟画作品六十余幅,均表达了画家在近十多年的花鸟画艺术发展研究中的探索和独特的理解。李同安 1957年生于菏泽,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田园画会常务理事,曹州书画院专业画家,展览部主任。1999年,作品《金秋》获“建国50周年暨迎澳门回归全国诗书画大展”成就奖。 2000年,《金秋系列之一》、《儒生本色》两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四次新人新作展”。 2002年,《芦塘秋吟》获“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2002年,《凝》获“奇迪杯,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03年,《儒生滋味》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春华图》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百名知名国画家特邀作品展”。2004年,《春满园》获“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中国画提名展。”2005年,《玉颜洗风露》入选 “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2005年,《清华图》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2006年,《凝香图》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曾在山东曲阜、菏泽,河北邯郸、安徽 ,福建泉州,安徽黄山,九华山,北京炎黄艺术馆等地举办《李同安花鸟画展》。作品入编大型专业画集20余部,40余幅作品在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有《李同安画集》、《李同安花鸟画小品选》等六部专著。 李秀敏,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年作品甚丰,多幅作品在全国以及省级大展中参展并获奖。06年《菜乡情》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黄河虎口站中国画提名站。同年,作品《香风远》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清幽》获全国“巾帼杯99’女画家展览”三等奖。多幅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展”“世纪。中国风情全国中国画展”和“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代表大会美术特展”。四幅作品入选“名家画牡丹”画库。作品《清夏》被山东大学收藏。作品《祥云》(合作)被山东会堂贵宾厅收藏。并有多幅作品入选《山东花鸟百家》。李同安、李秀敏夫妇二人的艺术创作均注重根植传统文化沃土,同时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新,在娴熟的笔墨以及对构图形式感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解放思想,随时而动,率性而为。同时,两人对艺术本质又有着不同的理解,李同安先生风格清秀峻古,得法宋元名家而不被古人所困,师古人,师造化,师自心。李秀敏先生则对色彩的把握以及画面整体的掌控游刃有余,畅尽胸中逸气,具有很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求同存异的艺术追求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必然使得此次展览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高雅出儒生  技长入凌云
 高雅凝练,谨严旷达,笔墨娴熟而有神采,这是李同安工笔花鸟画给我的总体感受。在当今工笔花鸟画坛,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古意入画,重传统笔法,强调高古幽深的意趣、学养进行创造;二用现代丰富的岩彩改良中国画原有色彩,吸收西方颜色和民间用色,塑物造景,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三把传统手法和现代文化融会贯通,抓住生活这个轴线,以写实手法,悟化生活,强调作品的文化品味。李同安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属于第三种,他是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向人们展示了清新美妙,雅趣横生的花鸟画世界。同安作品源自对生活炽热的爱,通过各种表现方法,将自然神韵田园诗般的显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童年的追忆,或给人以儒雅文化的思考,似轻音乐般的旋律,带给人们无限的愉悦和一种春天般积极向上的高洁情怀。这种清茶般爽心纯正的风貌,是作者心态在画中自然的流露。这在繁杂喧闹浮躁的当下,的确难能可贵。洋溢着生活气息和现代表现形式,颇具文化内涵,是李同安作品的主要特色,如《家乡印象》、《儒生本色》、《儒生滋味》等。这些作品更具主题性,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这在花鸟画创作中似乎很难,因为花鸟画的表现易小情小趣,其题材决定了它赋予隐寓性。《儒生本色》等作品则别开生面,他把白菜作为物质,把文字隐寓为精神,又意味的巧妙的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这些作品,是他才华显露,风采飘逸的佳构。《儒生本色》等两幅作品曾入选第十四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儒生滋味》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作品奖。透析他的《儒生》系列有两大特点:即用细腻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线装书字装饰手法相结合,精心布构,使画面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二立意新颖,他以“百菜唯有白菜美”众人喜悦的素心之象,引发为君子之情。《文心·原道》曰:“文之为德也大矣”,德以清心为性灵所衷,实儒生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大概即是儒生系列德深层含义,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清风出岫,明月入怀”的意境,这种气息清和的表现不仅平添了生活的意味,更觉有一种文化的期待。透过李同安作品的的清心雅意,可看出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把握和整合能力。其作品大致可分牡丹、荷花、苇草、稻谷、绣球、紫藤、梅花等或寓情于意境之中,或将传统载于现实之中。如同《苇塘拾趣》系列,在淡青色的苇塘中那只鸟儿栖息枝头,清风徐来,它是何等的悠闲自得。再看那只红蜻蜓,再苇塘和落日的映照下,是怎样的娴静。在这宁静清雅的花鸟世界里,寄托了李同安对自然的向往和憧憬,对生灵的爱,以及对环境的忧虑。他笔下的生灵,是如此的自由和自得,他笔下的花卉,表现的是如此的静雅和清新,没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是不能为之的。李同安在对客观世界的生命情感的拓展中,满怀热情的与之对话交流,深入的进行文化层面的思考,并追逐这某种现实思想,而这一切,是在自然而然中达到完美的亲和与充分的表现。“画家以生活为营养,生活籍画以显精神,画者当吃进生活后突出艺术,若牛吃草而产乳也”。李同安就是这样思考和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在于文化的涵量,文化涵量来自作者综合全面的修养。同安是一位勤奋而善于学习的画家,也是一位善于不断总结自己并注重理论思考的画家,这从他大量的学习心得和部分题画跋语中即可看到。我之所以喜欢他的《窗前即景》系列,是因为他在那些画作上表现出自己的心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这些通过实践的来的体会,从理论的高度去总结和指导自身创作,这是聪明的画家更是历代大家所为之所注重的。李同安在这方面心有灵犀不同寻常。“与生活为徒当观其章,与古为徒当观其变,物为源,古为流,当开源以导流,顺流而探源,如是源源不绝,长流不息矣”。“画之形象必可视可想,方可谓艺术之诗意形象,可视以通真,可想以通神”。这些题跋中显示出画家对传统,现代,创作等领域的思考,由此可见李同安在理论上视下了一定功夫的。李同安的另一类作品是他的荷花《清华》系列,清雅的池塘大荷叶衬托着几朵耀眼的荷花,洁白如玉。这使我想起《爱莲说》,荷花为花之君子,李同安只所以爱画荷花,这与他的个性特质有关。李同安出生在久赋盛誉的牡丹之乡,古雷泽湖畔。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的陶冶,爱莲之心,君子之风随之滋养。荷花创作在李同安的的花卉创作中占有很大比例,这些荷花作品比李同安的其他作品略显厚重,旷达,他在吸收宋人花鸟和晖南田手法的基础上跋点染、积彩、没骨、构染等方法灵活运用,自然融合使作品变化丰富,整体统一,似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之境界。他的牡丹画也同属此类,与荷花不同的是他跋主题牡丹的刻画溶入整体精致之中,把叶子统一到大的色调之内,使易画媚俗之卉,得以升华,既达高雅富贵之气,巧妙的处理了牡丹既富贵又忌媚俗之矛盾。他的另一类牡丹是把意笔的线条丰富到工笔白描的表现中,再运用一些写意画的苔点使之工整中有意写,意写中存工整,大大增加了工笔画的厚重感,这是他写意画功夫的体现,也是他再工笔画创作中的一种拓展和创新。心不清则无以见道,清心靠静养,靠多年清茶般的浸泡和书卷的滋养,它是一种终生性情的修炼。李同安深知此理并得此中之奥,这从他的作品中能够读得出。李同安是位性情淳朴的画家,这与他长期的农村田园生活有关,乡间的苇谷、荷塘、鸭雀、麦垛是他熟的布能再熟的生活素材,他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爱,都倾注在他的作品中。我清晰的记得《家乡印象》系列中,《记忆童年》那幅画。在枯黄的泥垛墙上那道道墙缝,似乎印记着他的童年,似乎又像是父母终日操劳所留下的皱纹,与其说是童年的追忆,不如说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画面中的那个老屋的“年轮”,印证着几多心酸和沧桑,更印证着一个画家走向成功的脚印。当年那个拥抱太阳的男孩是李同安的自画像,他憧憬着未来和希望。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画家,李同安近几年来在艺术上创作颇丰,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作为中国美协会员又晋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我们期待着他佳作叠出,再创辉煌。                                                                                                         上官超英                                                  2005年4月28日于480次列车上(上官超英,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先后有10万余字艺术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