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菊与刀》——感受历史的重量ll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20:44

读《菊与刀》——感受历史的重量

 

 

读《菊与刀》——感受历史的重量

 

我在心中给菊以美誉,似乎谈及菊便蓦的闪出清高之士如水墨画般平淡致远的一生,品味中也嗅出淡淡菊香。在从小耳濡目染的只字片语下,菊化成了一种思索,一种品质。脑海中勾勒出一隐士遗世独立,一身素衣,一扇,一剑。颇有些神秘的意味。

 

初看《菊与刀》一书,很多疑问涌上心头:日本一国为“刀”尚可理解。当日本阴冷的刺刀,插向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时,这样大日本帝国活像没有理智的禽兽!肆虐着,咆哮者。留下一道道猩红的伤口。对于菊,我实在不情愿将其与日本相连系,菊与日本有何干??

 

现在的中国,八零后的一代被称为“崇洋媚外”的一族。一旦称赞别国的强大,诉说对某国向往,就无一例外的有崇洋媚外之嫌。说到这,我想起了一件让我颇有感触的事:故宫博物馆中,进驻了某外国咖啡店,此事一出便引来众多争议,具体的唇枪舌战我都不大知晓了。只记得因此事而引出的一句名言:“一个不接受他国文化融入的民族一定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对美国的态度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一发自内心的欣喜,以迎接“胜利者”的礼遇接受美国的“入侵”与管理。与其说日本人“崇洋媚外”不如说他们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强硬者是愚昧的,而强者是真正值得学习的。”那时的日本人打出“以民主的一票来回报世界”的口号。因为日本人认为被强者征服是光荣的,他们在心底有着对强者的崇拜。而世界征服日本将日本引向民主是要报答的恩情。这以上种种情节,都使战后的日本迅速崛起。世界无时无刻没有交流,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存在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于其一味排斥不可阻挡的文化侵略。如学习外来的技术发展自己。我们在咒骂世界地位的不平等时,又何尝想到这个大环境带给我们的动力呢?求知者没有理由被嘲笑,我们渴望进步,成为强者,那么“崇洋媚外”又如何呢?

 

古人常说:“不可喜形于色”这在《菊与刀》中有鲜明体现,我惊叹于日本人的情感自控与说生活习惯上的自律。相对于中古国这个礼仪之邦,日本在很多地方的标准却更生硬而严谨。对于一个自重的日本人来说,学会忍耐石碓情感自控的最低要求。而忍耐与自我克制都成了对自身名誉的一部分。所谓“含蓄”的日本人如菊,清高,淡雅这也正是日本人将情绪控制在了道德标准之内。我听说,至今在世界各国普通采取麻醉辅助分娩时,日本人却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承担痛苦是天经地义的事,为她们减轻痛苦是不必要的。这让我觉得不可理喻。但换个角度想想,日本人对分娩时大呼小叫的情况也一定觉得很难接受,说那太不“含蓄”了。而在小岛国的危机感和对自身名誉的要求下,当灾难出现时,作为一个自重的日本人应当赶快收拾必需品,然后寻找安全的避难地,而不能大呼小叫,四处乱跑。即使他们不能完全做到,但这已经成为日本人自尊心的一部分。先且不批判日本人的不“ 人道”,我们不可否认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有着多于我们的理智出面对灾难。他们预警机制的完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若有了日本人这样的意识,我想踩踏伤人诸如此类的事件就不会上演了吧!

 

我们从小就被提醒“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时至今日有几人有“空杯”的心态,我们渴望成功,却总是鄙夷外界的蒙昧与不值一提。

 

是的,历史的伤痕——那日本军刀砍向中国人民的伤痕。我们谨记;老一辈有与日本带来的伤痛令我们揪心;那些日本曾经投向中国的毒品残骸还在今天肆意的危害我们的健康,我们不能当它不存在;日本教科书中被篡改的历史事实,我们不能容忍,我们痛恨并指责日本带给中国的痛。我愤怒在看到《菊与刀》中提及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屠杀只是为天皇办事,只是为荣誉而战,对于那些无辜者的杀害也是一种“忠”的体现。《菊与刀》让我在心情的大起大落中找到了平衡点。

 

中,日,美三国再出现交点的那天起就在融合,冲突,交流,不理解中相互吸引有排斥着。在我们惊讶于一种社会形态时,我们也同样受到了对方之质疑的眼光,无疑在地球上我们同为人类这个大家庭,但民族间差异的存在,也让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各具特色。他们可以同处于一个屋檐下,让他们和睦相处,但别指望没有冲突,争吵,甚至伤害。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但其又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就更别说国语国之间了。世界可以共同信仰奥林匹克精神,但无法阻止和平年代仍在叫嚣的战火。有长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地理环境等等的差异存在,我们就要直面差异的必然性。大象用自己的体重秤来称蚂蚁不合适的道理都懂。那么对于民族性这么深奥而长远的课题我们更不能一概而论。用中国人的标准衡量日本人的屠杀行为是残忍的。但在日本人看来那种行为都上升到了义务的问题。难道那些受磨难同胞就该死吗?不,决不!日本要对历史,对中国人民赎罪。那恶行对世界和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他们必须直面。但我们要认识到,日本人不是都有邪恶的本性,而是一种日本历史的沉淀让日本人对生死,对敌人有着与中国不同的观念,憎恨每一个日本人是不够理智的。我们谨记历史,但也要着眼当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有一种对世界的责任,我们可以选择排斥,排斥一些外贸。但却不知道你出行的交通工具即是一个劳动成果的集合体。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世界与时间之间,求同存异,才是长久的和平。包容理解才能长治久安,谨记历史,把握现在。

 

附件: nianjinnanjin [发布时间:2009-06-16 21:20:20] juyudao [发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