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家庭.财富与人性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6:35:47
私乃公、公乃德、德乃交相利。
以上为人性,也是生存法则。人性是意志与情操的综合产物,意志则体现为求生存、求发展;情操则体现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前者受控于本能,后者受控于环境,它最初体现在狩猎中的协作精神上。由此可见文明是随着协作精神而不经意地进入人类社会,并随着社会发展或不断地变化生存环境而细化。从而导致出人类的两个属性:一、自然属性;二、社属性。只要人类的个体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就无法摆脱或是绝不可能摆脱这两种属性中的任何一种属性。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属性在求生存的实际运用中发生了转变,即受控于本能的转变为受控于环境,原本受控于环境的转为受控于本能。试想一下,在类似狩猎的环境过程中,人们的决策受控于环境,而情操或说是情绪却转向本性,往往露出急不可待样子来。转换前与转换后,它们的终结点都落在求生存求发展上,都是意志的终极体现,两者都有等量价值与相等权利。所不同的是,转换后所体现出的意志已成为理性产物,意志中已体现出智慧。可以说理智与文明同时诞生,或说文明是理智的产物,它最出体现在求生存法则上与协作精神上。人类学家摩尔根的三个阶段演进论(1.蒙昧时期2.野蛮时期3.文明时期)是否定了人性中的最初文明与所谓文明时期人性中的蒙昧与野蛮。人类在知识面前表现得永远是那么无知,不可能在求索面前停下脚步。而正是这一天性改变了社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文明既受控于本性也受控于环境。性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只要美德在现世得不到酬报,伦理学的说教将是徒劳的,我也认为在这方面,人类与财产关系的变化要比任何伦理学要求更为有效。”由此可见个人意志体现在财富的追求上,而国家意志则体现在财富的积累上。财富关系的变化是个体的也是国家的生命旺盛力的体现。但是,人类在对财富的追求中,由于机遇不公所引起的分配不公,而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弱者,尤其是受国家的文明行为导致的弱者,他们所能获得的补偿渠道只能是敝帚自珍,自我升值。其结果使一部分人过着与世隔绝的消沉日子,也使一些人以等价交换原则向强者出卖自己的情感与操行。还有一部分人将如此严重的问题转换为情感,变成情绪化的意志,在人性边缘游走。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求存的意志,求生的意志是世界上一切斗争、悲苦和罪恶的根源。”其实这是属于社会环境行为问题,它反映在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上,不属于求存意志的本意。但环境行为可以导致以上所说的恶果。由于环境行为有诱导作用,甚至是左右作用,其结果是使人性颠覆--人类的天性中的两个属性,失去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导致自体灭亡。如果人类天性中一旦失去了第一个属性(自然属性)而彻底臣服于社会属性,一种极端便随之而现,比如某种偏激的极端的信仰与宗教精神,还有在德国出现纳粹现象,但凡这些现象都泯灭了人性。试想一下,一个如此严肃的种群,又有高深理论提携的智慧群体,为什么会突忽的癫狂起来,得了集体精神症,正是社会行为左右了个人理智。
基于上述观念,人类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只收容情感。由于情感是意志与环境的产物,因而它常常使意志出现漠糊景状,迷失在虚幻的影象里。严重时会陷入心理症,甚致是精神崩溃,使意志降为零,或降为低能意志、错乱、麻木意志和动物意志。动物意志与人类意志所不同的是:动物意志只体现在食物上,而人类则体现在财富上。谁持有财富,谁就持有丰富多彩的快乐人生。因此,财富是人生终身擢取的目标。就意志体现上来说,它是属于精神的;就出处来说,它处在社会的“物流”链上,属社会的,由此可见财富是人类的精神与“物资社会”的共同产物,它直接体现于精神与物资的转换上。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物资和可以促使物资转换与转化的市场环境。转换体现在“物流”上,而转化则体现在精神上。因此,社会也是由精神与物资组成的,它的终极体现的是在人们的协作上。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私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它的根本意志就体现在求生存,求发展上,在这方面不存在任何漠糊的说法;与他人协作也是这一意志的体现。哲人老子就说过:“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一句最能说明利他的价值。为己就要利他,这是人类的生存法则,也是理智与文明的诞生地。如上所说,情感是意志与环境的产物;智慧是意志与财富的产物。智慧直接服务于意志,情感服务于精神,居于高层领域,具有恒定性。而智慧是不断变化的,它活跃在各种理念里,并制造出新的理念,形成浩瀚的知识海洋。
鉴于情感的恒定性有滞后倾向,只有那些划时代的变更才足以将人们从旧有的生存观念上剥离下来。例如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们的农耕情结在新文化环境里才逐渐枯萎而脱落。既便如此,但上千年的农耕经济给人们带来的生存习性已潜入意识深处,形成了潜意识。它被包裹在一种情绪里,在意识深处蛰伏下来。一旦遇到了对应的影象,沉睡了的情绪便会复活。由此可见,潜意识是沉睡了的意识,或是过了时的生活习性。但有些学者却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本能冲动的源泉。其实本能冲动是存在生命的本能里,是生命意志的表现,属生物式的。而意识是始于生命觉醒后与环境接触而形成的影像,属后天产物。由其是潜意识,它的形成过程就是“久积成习。”或是“习惯成自然。”在这里,只说潜意识与情结之间的关系,因为情结的变更要远比外部环境的变化表现得艰难得多,这正是潜意识的作用。同时,那些将要衰亡的意识又被情结挽留住,一旦遇到对应的影象便会重现出来。
在潜意识这一范畴中,除存有某种生活习性之外,还存有高度浓缩的智慧。例如会在不经意中躲开某种灾难或是预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情绪也在潜意识中或是说在这一潜意识形成的过程中留下明显的足迹。因此才有美学家黑格尔在论艺术的目的一文中的“招唤情绪说”原句是“......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情绪随着流逝的岁月,在蛰伏的意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发展中的社会以金钱为本,使人际关系进入冷漠期,新旧文化的撞击会毫无疑问地波及每个家庭。社会的环境会出现:一边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边是脚步滞后者的报怨声与破裂家庭中的争吵声。当这些声音消失之后,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居住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社会随着财富积累而富有,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扩张了人类贪图享乐的天性,这是因为:可以给社会带来生机的新的文化气氛中,通过金钱就可以随心所欲。但在新的文化情绪中由于人类失去了原来的劳作环境,便失去了辛劳中互为献身的悲壮情结。而这种情结是在工业社会的协作精神中所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这就削弱了家庭的凝聚力,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单纯而松散。工业社会的大环境大视野又将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气氛吸纳分解掉。在农耕社会的经济圈子里,家庭中是以男人为重心。而在工业社会的经济圈子里,夫妻以对等关系进入社会,表现出自由开放式的色彩,形成无重力家庭。虽说人性得到进一步解放,但家庭这个外壳却变得十分脆弱。工业文明淡化了家庭的作用与威望,人类的进步削弱了家庭基础,也使生存中的文化情绪变得苍白无味。生命中深层次的东西不可能存放于快节奏的生存空间里。生产的变革虽使人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但因劳作中仅存有技术问题,因而失去了具有人性化的生产手段与过程,也就失去了劳作中的乐趣与贴近自然的情感。这种纯乎“动力式”的劳作使人类失去了丰富情感的资源,致使一部分人钻入虚拟世界寻找情感的寄放处与归属感。工业社会是个高度的进化过程;文明的再细化,文化情绪的变更;繁忙的身影与空廓中游荡的情感;仿佛人类社会离开自然越来越远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依附于强列的感官刺激。工作专业化,生存环境的便捷化,,给人们制造出一个舒适而狭窄的空间,使精神越发单薄,以致从社会的整体环境上脱落下来,成为新时代的小矮人。精神文明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导致精神与物资无法完成合理的正常的转换,以致假象丛生。这种失衡一但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将是极其危险的有许多人富起来就失去了生活目标,仿佛世界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精神在财富面前陷入虚脱状态。两者相互提携,和谐发展,才是健康步态。网络化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同时也导致一些人偏离了身边的现实环境,向精神王国归拢,那儿聚集着意趣相同的人。这有可能是人类带着现代文明成果回归自然迈出的第一步。第二步将落在产消合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子里。经济学家(美)托夫勒.阿尔温说过:“......第二次浪潮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分裂,而市场恰恰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分离这个前提下才出现的,在产消结合再度勃兴之际,市场化行将告终。”在资本市场完成了效率(财富)与智能(知识)的转换之后便改变了自己的走向,知识将成为未来的经济核心。”当现代的综合转术,或称高能技术,可以简单的轻而易举地制造出自给自足的生存环境之后,人们会毫不犹豫的从城市里走出来,带着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去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环境,或者是向着精神王国走去,世界各地将散落着许多这样的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社会会因市场的终结而失去了生存条件。社会主义的组织结构将展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这是因为金钱迫于资本市场偏移而改道,由市场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又因自产自消的生态环境迫使金钱失去了扩张效应(指再生效用受到了抑制)迫使整个经济轴心向国家计划、指令上偏移。又由于高智能的生存空间所导致人类居住的大分散,只有社会主义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大经济、大松散、大社会,这一特色的生态环境。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了失业问题,并清除了金钱在流通中的边缘作用与扩张效应。所说的边缘作用是指金钱在流通中的爱昧色彩--金钱与权利与情欲,也包括种种不正当手段。而这里所指的扩张效应是指金钱的万能作用,由其是那些导致野蛮与阴暗的作用。当那只“只有差别才有动力”的车轮展转到这里后便会停下来。金钱这个“自由之神”会在人类出现的真正平等自由面前失去作用。那时侯人类将会集中精力修复被毁坏了的自然环境,并在宇宙间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庄怀金2006.3.13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