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46:34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之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政治发展目标

1.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发展目标。

2. 政治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首先,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其次,政治文明是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发展民主政治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

1. 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才能保证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一是要落实宪法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权,保证期依法履行职能。

• 二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 三是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大常委会的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

3.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4. 积极扩大基层民主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三、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2. 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

3.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 

国家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4.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

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保证决策正确。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有关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必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执行等环节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使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1.  制约和监督的重点和关键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2. 强化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

3. 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

4. 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

5. 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6. 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六、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

4. 加强政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5.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6. 加强全球化环境下的国家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