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 《绝版甲午》留下的自省和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1:52:37

崔永元: 《绝版甲午》留下的自省和反思


    1895年2月10日,寒风凛冽的威海海面上,那艘7000吨排水量、装备着4门12寸主炮的超级战舰定远号不能接受被年轻的日本海军俘获的屈辱,于是引爆炸弹、自沉大海。这是一艘曾满载着中国自强希望的战舰,随它一道下沉的,是这个帝国最后的光荣和自尊。而今,距离甲午战争已过了105年,今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否真正完成自省、实现自强呢?我们有没有真正反思过105年前是什么打败了我们?我们在这105年里到底有没有把课补上?《绝版甲午》就是这样一本书,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去自省、去反思。

  作者雪珥无意于纠缠于结论,也无意为整个甲午战争提供细节修补,却在这些鲜为普通人知的细节中揭示了真相——甲午战争胜负早已在战前决定出。甲午战争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以民间的形式向中国派遣了许多能力卓著的谍报人员,这些人大多是无大和民族“公务员”头衔、且需要自筹资金开展间谍活动的日本热血青年。在中国,他们以各种身份伪装自己,商人、僧侣、学徒甚至乞丐,都是他们的常用身份。以此来打探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绝密情报,并源源不断地发回日本。以至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所掌握中国的情报比清政府要详细真实得多。在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开始时,日本早已拥有了必胜的把握……在书中,作者引用战争前日本间谍的话: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此种言论在当时日本知识界和幕僚中并不少见,但这种言论却很少出现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中。而这句话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近代中日两国不同命运。

  当然,雪珥写这本书并不仅是让你反思历史。正如他在序言中提到:在他悉尼办公室窗前的港湾里,永远停泊着一艘澳洲军舰,这让他总是看到定远舰的影子,和雄伟的定远舰相比,眼前的驱逐舰小似侏儒。而在驱逐舰停泊的地方,曾是二战中澳洲人抗击日军的最前线,可今天,这座城市却早被“日本输出”所征服……而这,或许正是雪珥动笔写下《绝版甲午》的主因。我们败了,要知道为什么败了。反思失败的原因,再审视残酷的现实,便不由你不生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