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远队史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3:21:54

宏远队史08——发现易建联的那一刻

广东宏远 2010-11-10 23:27:44 阅读9729 评论7   字号: 订阅

 

“发现易建联的那一刻,总的感觉是眼前一亮。”——深圳体校副校长戴亿新

 

十年树木

    在继续追忆宏远的联赛征程之前,请允许笔者插播一段支线剧情,那是关于宏远早期的青训故事。

    如前文所叙,在1995年,广东男篮解散了成年队编制,只有个别球员并入宏远队,从此之后广东省体育局就将男篮工作重点转移到青年队的建设中,1996年重建后的青年队成立,由省体育局和宏远俱乐部共建,宏远俱乐部在经费、教练组人员上给予投入,而省体育局则提供训练场所,并解决年轻球员的编制问题。

    宏远青年队的主教练,张镇民,广东汕头人,1984年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这是当时广东省唯一的体育大专院校,按照通常的说法,张镇民也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学院派”教练之一,但因为90年代广东篮球整体实力一般,张镇民在教练行业中并未脱颖而出,直到他成为宏远青年队的主教练,宏远的全国选才模式,和他十余年的执教经验结合起来,未来的王朝,悄然埋下了第一层地基。


广东篮球队建立55周年庆典合影,左一为张镇民

    90年代受“奥运战略”“全运战略”荼毒,全国各地体工大队、全日制体校纷纷大砍篮球编制,导致许多篮球少年面临无球可打的境遇。因为宏远集团是民办企业,人才选拔不拘一格,物质待遇也不错,许多年轻球员迅速地南下广东,成为宏远青年军的一员,宏远青年军的第一代,就有无缘新疆、八一队选拔的北体大学生杜锋、来自解散后的广西青年队的朱芳雨、落选辽宁青年队选拔的王仕鹏,沈阳部队队主教练张新民的儿子张博雨,以及广东本土的优秀年轻球员林力、陈端等人,从1997年开始,广东青年队在全国青年联赛中始终占据着前三名的位置。1998年、2001年均夺得冠军。

    “我记得2001年拿青年联赛冠军那会儿,队里还有朱芳雨和王仕鹏。”当时的助理教练王怀玉这样回忆,当时的青年联赛赛制和如今不同,虽然年龄要求是18岁以下(俱乐部青年联赛为20岁以下),但打过CBA的球员依然可以参加,而且时间也和CBA赛季完全错开,所以才会出现已经在CBA打上主力的朱芳雨“肆虐”青年联赛的奇观,在1999年和2000年,刘相涛、张庆鹏领衔的辽宁青年队都夺得了冠军,而在2001年,轮到宏远称王,朱芳雨把刘相涛打得毫无脾气,这对于年轻球员来说是很特别而刻骨铭心的体验:我在青年联赛赛场上就虐过你,那么等到了CBA赛场的对抗,我还会怕你吗?

    张镇民的训练课,曾经被ESPN贬低得一文不值:“这种训练的体系其实已经相当陈旧了。”“水疗,赛后的冰敷?这些都还不在议程上。现在是跑步。”“坏的习惯已经养成,时间和精力已经被浪费了。”“要怪就怪那些死啃书本的老式训练方法让这些才华横溢的中国年轻人在压力中泯然众人。”但事实却是仅在短短10年内,从他手下走出了九名国家队队员,一名NBA球员。

    张镇民,却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甚至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即使接受采访,也只是谦虚地说几句套话:“球员才是英雄,你们应该采访他们。”“训练是我的本职工作、分内的事,那些常年默默奉献在基层的教练,才是令人尊敬的。”

    比如,深圳体校的,戴亿新教练,老张说。

    1999年夏天,一名深圳初中生和他的伙伴们,参加了罗湖区的街头三人篮球赛,这孩子是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去报名,因为他怕平时总是严格督促学业的家长不同意他去打篮球,虽然他个头有1米90,球却打得不怎么样,第一轮他们就被淘汰了。而这一天,恰好这名戴亿新教练到举办三人篮球赛的广场“看了一眼”。

    这“一眼”就改变了宏远男篮的命运,乃至中国篮球的命运。

    戴亿新,江苏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之后在江苏省徐州市体校工作,曾发掘训练过胡卫东,1993年南下深圳,1999年3月受命组建深圳体校篮球队,在深圳这处体育事业并不发达的荒漠,他几乎是唯一的篮球专业教练,老戴眼睛很毒,信息也很广,全国各地篮球苗子的情况都装在脑子里,如果用美式篮球语言来形容,就是一名资深球探,没天赋的孩子绝对不会入他法眼,对此他的理由是:“这(体校)是政府的投资,体育局大量投入在这里,就是要出成绩出人才,所以必须选出最有培养前途最适宜培养的孩子,来接受培养,这才是是对政府投入,对体育局负责的表现。”

    也可以说,是对纳税人负责的表现。

    “发现易建联的那一刻,总的感觉是眼前一亮。”戴亿新很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阿联的情形,“当时就传说有这么一个大个子,我听说之后,过去一看,身材很匀称的娃娃脸,我们对他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测试,眼前一亮,他的弹跳、弹速、协调性,球感,都非常有亮点。”老戴让易建联第二天到体校来一趟,他带着阿联去医院拍了骨龄,骨龄片显示易建联至少能长到2米08-2米10以上,老戴立刻决定跟家长谈话,说服易建联到体校进行正规训练。

    祖籍鹤山的易建联出身一个在广东极为罕见的长人家庭,父亲身高1米94,母亲身高1米74,而爷爷竟然身高接近2米,父亲易景流,母亲麦美玲都曾是广东手球队队员,广东手球男、女队分别在1983年,1985年解散,易景流、麦美玲退役后分配到深圳邮政系统工作,1985年结婚,之后有了独子易建联。阿联小时候身高只是比其他同学略高半个头,虽然很爱打篮球,最爱看NBA集锦里的“五佳球”“十佳球”精彩灌篮,也参加过一些收费的暑期篮球班,但只是业余性质的夏令营。

    到了青春期,易建联的身高迅速蹿升,似乎不打篮球实在浪费,父亲曾经抱着一试的念头,带阿联参加深圳润迅队的梯队选拔,但被涮了下来,因为教练认为深圳本地小孩身体素质不行,肯定比不上北方人强壮,于是父母认为阿联的前途只能在好好学习、考名牌大学上。

    但戴亿新就看准了易建联是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三番五次和家长屈膝谈心,当听老戴打包票阿联日后一定能进省队(宏远一线队)时,易景流勉强同意了让阿联“试试看”

    那时的深圳体校没有如今那么名声煊赫,吸引着全国各地心怀梦乡的篮球少年,也没有良好的硬件条件,甚至室内篮球馆也没有,篮球队在深圳市体育中心的室外篮球场训练。“深圳的夏天,室外大概有40度,那地面怕是有50度了,队员不是晒黑了,那是晒到脱皮呀!易建联就是晒到脱皮都一声不吭继续练。”戴亿新这样回忆易建联加入篮球队的第一个夏天。


深圳体校操场

 


深圳体校教学楼

 


深圳体校篮球队训练场地 室外篮球场旧址,后拆除改建射击馆

    当时易建联的队友,如今因伤提前退役担任宏远青年队助教的曲绍斌也对那片烈日下的水泥球场记忆犹新:“皮晒脱了一层又一层,我现在背脊上还有晒出来的疤!”可看着儿子在球场上遭罪,父母却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转折,全力以赴支持易建联坚持训练,“他们都是运动员出身,非常清楚运动员要成才有多艰苦,那时候他母亲,一手拿着水瓶,一手拿着毛巾,在场边看阿联那么辛苦的练习啊,既心疼,但给他擦了汗喝了水,还是鼓励他继续坚持练下去!”

    刚开始易建联体能很差,连操场跑圈都跑不下四百米,动不动就流鼻血,有时候练着练着球,突然就举手:“教练,我流鼻血了。”戴亿新就让他捏着鼻子,靠着墙仰头止血,等不流血了接着练。再流鼻血,再仰头止血,再接着练,从不会扣篮,到成功扣篮,看到电视里NBA球星的动作,就在水泥场上模仿着做。很快,易建联的世界就变得只剩篮球了,晚自习8点半下课,他还会拿着球到室外场,借着月光再打上一个半小时才回宿舍冲凉休息。暑假结束后,他已经舍不得放弃篮球,从选择进入体校开始,朦胧的篮球梦变得明确,他暗暗瞄准了NBA,但沉默地并不说出来。

    宏远青年队和一线队队很早就关注到易建联的存在,也多次来到深圳,观察和指导他的训练,毕竟,能长到2米10的长人永远是篮球场的稀缺资源,更何况是拥有后卫般弹跳和敏捷性的长人。而易建联也仿佛回应着期待一样,球技和身高迅速蹿升,在2000年10月,他身高达到2米03,进入宏远青年队。


01-02年广青合影,大家可以认出几多人?

    深圳体校室内篮球馆刚刚完成内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易建联却无福享受了,他来到广州的二沙头训练基地。彼时的宏远青年队,拥有张喆、曲绍斌、陈大伟、郭烨、莫国超等一整套国青队阵容,仿佛未来的CBA豪华班底已呼之欲出,而刚强好胜的易建联,将注定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新星。

    无论张镇民还是戴亿新都说过,从一开始,易建联就和很多运动员不同,他不像很多体育生一样冲动粗鲁、爱打架、爱抽烟喝酒,他平时话语不多,有点内向。“他刚来二队的时候除了投篮什么都不会,但是性格却非常沉稳,年纪小小却什么事情都不急躁,动作幅度又特别大。”基层教练自有一套识人辨人的秘诀,青年队教练组当时就做出了这样的预言:易建联即使练得不好也能进国家队,练好了就能进NBA。

    一年以后,易建联身高长到2米09,进入国家少年队冬训大名单,当时主管国少冬训的北体大唐煜章教授特意给易建联开小灶,从体能训练到内线技术手把手言传身教,并预言他会成为下一个王治郅、姚明。那时姚明正红得发紫注定将在1,2年内参加NBA选秀,而王治郅则已经身披小牛战袍。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国少队还是宏远青年队的教练组,早在2001年,在易建联14岁的时候就都认定了他的未来翱翔空间在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