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3:47:07
读书的境界——劝读美文十篇
阅读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阅读使人超越动物性,不致沦为活动木偶,行尸走肉。停止阅读就意味着切断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心灵的沟通,人生也就是进入了死循环,可以说,是阅读拯救了我们。
我们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人生的终点。
从读书看性格
易 芜
在美国纽约,有一个名叫“希尔塞心理咨询中心”的研究机构。它的主任霍夫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读书与人的性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读者业余时间喜爱阅读的图书报刊种类的不同,来了解他们在个性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在情绪方面的某些变化。
霍夫曼博士归纳出了喜欢阅读下面15类图书报刊的人一般具有的性格特征。
1、如果爱阅读罗曼蒂克一类的小说——你肯定感情较为丰富充实,对直觉深信不疑,感到生活充满七彩阳光。难能可贵的是,在陷于困境或者面临失败时,你能顽强抗争,不会萎靡不振。
2、倘若喜欢看传记体裁的书籍——你必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既有雄心壮志,又脚踏实地。谦虑好问是你最大的特点,在作出某项决定之前会思考再三,从来不轻率冒险从事。
3、要是对小型报纸爱不释手——你的性格显得乐观快活,感情也较为外露。特别爱聊天,并以此作为一大乐事。在一起谈话的几个人当中,你必定是一个“当仁不让”的“中心发言人”。
4、如果很欣赏喜剧性的书籍——忧愁、痛苦和烦恼一定和你无缘,因为你是一个乐天派。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具有潇洒的风度和风趣的性格,任何困难或阻力都无法使你为难。
5、倘若常读报纸和新闻性刊物——足以说明你关心国内外大事,眼观世界风云变幻,时时处处使自己的言行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愿当一名落伍者。你思维敏捷,对新事物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6、要是对画报或是大型画册兴趣盎然——你肯定热情好客,爱结朋友,同事、亲戚和好友都愿意到你家里造访。在家里举办的宴会上,你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主人,能使每一位在座的每一位客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7、如果喜欢拜读《圣经》——可以断言你为人诚实,手脚勤快,从不偷懒,尊敬智者,尊重知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和与人为善是你的重要原则。
8、倘若爱看侦探或破案一类的书籍——动脑筋和解难题必定是你的一大特点,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束手无策的题目,到了你的手上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开。而且对于一些令人望而止步的难题,你却兴趣倍增,以解开它们为乐事。
9、要是对科幻类的图书如获至宝——你一定思维发达、想象丰富、创造性强,总想将自己担负的工作完成得更出色,把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美好。
10、如果经常阅读妇女方面的报刊——表面你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女性当中的佼佼者,事业上富有进取性;在工作时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谨慎行事,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某种过失或是一时的疏忽而铸造大错,造成终生的遗憾
11、倘若喜欢阅读财政经济一类的书报杂志——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自尊自重的人,崇拜那些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你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力,登上“冠军”的“宝座”。
12、对一些广为流行的时尚杂志格外青睐、喜爱——你很有可能会比较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甚至脱离实际地拔高自己,常常下不了台。
13、如果特别喜欢读诗歌——你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钟爱有加。大自然的蓝天、大海、高山、流水、飞禽和走兽是那样的美好可爱,充满着温馨和朝气,令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你有意识地在诗的熏陶下,进行反思,使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假恶丑”,追求“真善美”。
14、倘若读历史书籍津津有味——尊重事实,讲究实际和重视效果是你待人处事的原则,你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用在努力工作或者认真做学问上面。你从来不会在那种毫无意义的闲聊场合里露面,也不会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交往。
15、要是醉心于恐怖故事——你或许对生活感到厌倦而心情压抑,或许在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无所适从,或许面对屡次的失败而不堪重负。为了摆脱内心的空虚焦虑,你只好用刺激使自己得到解脱,因此对这类书籍颇有好感。然而效果并非想象的那么理想,尽管能暂时使你忘却烦恼和抑郁。
读书使人优美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读书的味道
李泽贤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而读书人家或曰“知识分子家庭”,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
由这“书香”又想到宋人程颐有语:“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有“书香气”的人,读书时若能品出书的味道来,怕是进入读书的真境界了。
何谓读书之味?窃以为不可仅以一个“香”字而言之。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读书与吃饭》的书话,文中说:人生是需要滋养的,吃饭,是对身体进行补养;读书,则是对精神进行补养。读书如吃饭──饭有饭、菜、汤,饭有家常饭、待客饭、筵席饭;饭有西餐、中餐、地方风味小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菜,吃的时候总要品尝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构成美味佳肴。读书亦然。读书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阅一本好书,犹如走进一幢新房,打开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读书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驰骋翱翔。臻于此境,读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的人,有时也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读书人便难免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甚至于陷于进退维谷的窘迫,此时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涌上心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用来形容读书人的心境,也是恰当的。一般情形之下,读书人攻城掠地,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闷阶段,其时身临遏涩之境,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难堪受。而且,读书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跨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里没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恐怕是难临其境的。
有读书人说,读书令人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依然。但我以为,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要靠书中掺和的辣味,或说是火药味,没有一点辣味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不如不读。而真正有辣味的书,如同急风暴雨射向垢陋心灵一角,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终令读书人脸红心颤、羞愧难言,并猛然悟得“今是昨非”。尔后,冲破名缰利锁的困扰,灵魂因之而纯静而升华。
读书的味道虽说是酸甜苦辣,但最终给人的感觉却是愉悦快乐。人活在世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毕竟要比没滋没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没有书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和无聊的白日将会是怎样的难熬,而这样的人生是多么无趣和乏味。的的确确,有书相伴,且能从书中品出味道来,得到的点滴收获,都会在心中涌满喜悦,进而由衷欣慰,随即增强读书的志趣,进而坚定与书相守的信念。
林语堂曾经设想过在书房天花板上装一佛教的油灯笼,书房中要有油烟味和发霉的书味,以及无以名状的其他气味才好。看来,林语堂已经将读书味道的造化从书里牵引到了书外,从意境宕延到了环境。读书人若真能化入这般读书境界,读书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酽了。
读书的四种境界
万宏辉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 “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漫谈读书
梁实秋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那么读什么书呢?这就要看各人的兴趣和需要。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偕往,至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洞崩拆之声,山林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之琴,遂妙天下。"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这一来,因而发生的就必然是那兴趣是自己选择的或个人的,正如对于食物的所嗜一样,最卫生的食法,终究是就一个人所嗜爱的东西吃,因为这样吃下去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消化。读书也正与吃东西一样,甲的甘肥也许便是乙的毒药。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志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正如袁中郎所说:"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别有独契者自去读。"
所以,世界上是不会有什么书是绝对必须读的,因为我们的知识的兴趣是像一棵树一样的生长,像一条河一样的流的。只要有相当的树汁,那树木无论如何都会长起来的,只要有泉源的新流,河水是总会流动的。当那水打着一座石壁时,它自会绕之而行的;当那水流到了一所可爱的低谷去时,它自会在那里停留荡漾一下,当那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涧时,它便会经常留在那里;当那水流至激湍时,它便会直向前去。这样,一点也没有什么勉强或决定的目的,它一定有一天会流入大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我颇以为读书,也正像婚姻一样,是也决定于命运或"姻缘"的。甚至有一本书是每个人必读的,如《圣经》也有一定的时期。当一个人的思想与阅历还够不到阅读一部杰作时,那杰作在他的嘴里只有一股坏滋味。孔子说,"五十而可以学易矣",这便是说一个人在45岁时便不应该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所说极有醇味的话,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一个人在自己年龄未到成熟阶段时就不能体味到的。
读书只读一流书
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著作。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这神秘往往被称之为上帝的话);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依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的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所以我读诗,读诗话,读乐话,“读”音乐。
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我喜欢的作家有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接下来就算得上村上春树了。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我是村上春树迷。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所以我常说: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读,故我在!
阅读——一个人的信仰
一个人,因为信仰而幸福;一个人,有阅读作信仰,更是他的幸福!
因为阅读,我们知道在道路的尽头,不管遭遇怎样的黑暗与不幸,他总在等待着我们。就像一个看似严厉、冷酷的父亲,在孩子疲惫无力的时候,总是张开了双臂的温柔,等待他的孩子归来,然后用无言与沉默洗去孩子的疑虑、痛苦、挫折、孤独,再赋予他永恒的光明。
阅读,是因为开始怀疑,开始彷徨。我们一直在苦苦的跋涉中找寻自己所要的答案。可是,生存是无情的,现实是残酷的,所要走的路在哪里?很多时候,自己真的不知道。尘烟四起的荒漠,可有精神的路标?谁陪我们从容地走在永恒的黑暗?
阅读,是为了找寻生存的答案,为了抵抗身边泛黄的流俗。选择阅读,就是选择孤独;选择阅读,就是选择怪异;选择阅读,就是选择边缘。我们想走的路,不只有分数,不只有公式,不只有文凭。那里有爱,有梦,有理想,有追寻。
阅读,给了我每天一张洁白的纸。希望这张纸上有外在世界的精彩痕迹,更有内在的真正的自我唤醒。唤醒灵魂,灵魂才是真正的存在。有了灵魂,我们的每一天才可能有意义。有了意义,才开始有真正的信仰。
阅读,一个人的信仰,孤独的信仰。走在平凡的日子里,它正在洗刷尘起的风暴,然后又给我宁静、希望和安慰。只有他在一遍遍地给我期许,对于一个纤弱得随时可以消失的生命,信仰变得如此地珍贵。
尽管仍然没有确定的方向,尽管仍然找不到终极的意义。但是,我却能在无边的黑夜里静静地坐下来,静静地读一本书了。阅读让我听到了自己深处的声音,大海一样的声音。尽管它很微弱,但是依然能够穿透心灵的厚壁。
我知道,它也许会消失,但是对于聆听过的人,有过哪怕片刻的安宁和顿悟,就已经足够足够。
阅读让我步履沉沉,岁月不再轻飘飘地吹散在风里。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自己,哪怕从此与所有斑斓的色彩挥手别离。
假如没有读书
郑俊甫
这是某电视台举办的一档谈话节目。嘉宾一共4位,都是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他们来自这个城市的各行各业,引领着各自领域的潮流和风骚。他们有房,有车,事业有成,是无数男人眼里的标杆和努力的榜样。
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无一例外地生长在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从小家境贫寒,衣食无着,完全依靠父母节衣缩食,供养着读书、上学,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了今天的成就。
谈话就是围绕着“读书和命运”这个话题展开的。4个男人的故事虽然各有千秋,却也没有多少出人意料的新意。节目在平静和缓的氛围里接近了尾声。
接下来,照例要有台下的观众来提问。第一个获得机会的是位记者,他问了一个记者们都喜欢问的问题:“假如父母没有送你读书,你觉得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第1个男人说:“假如父母没有送我读书,那我现在肯定不会坐在这里。前不久,我回了趟 老家,发现村子里跟我一起长大却没有机会读书的男人,大都在家里守着几亩薄田。山里缺水,每天驮水吃饭,引水浇地,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第2个男人说:“假如父母没有送我读书,你们说不定就会在城市里随便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见到我。念高中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家里拿不出学费,背上背包出去打工了。说真的,当时,我也偷偷打好了背包,要不是母亲求亲靠友借来的钱,我也不会走到今天。”
第3个男人说:“我们那个村子现在是全乡有名的养鸡专业村,很多没有机会读书的男人,都在家里养鸡。假如父母没有送我读书,说不定大家餐桌上的烧鸡炖鸡叫花鸡,都是我养的呢。”
台下响起了一片笑声。气氛轻松活泼,一切都朝着节目预定的方向发展着。
最后,观众的目光落到了第4个男人身上。大家都觉得,在那样的场合,他也一定会照着这个思路说下去的。
没想到,第4个男人沉默了一会儿,却忽然用一种沉重得有些压抑的语气开了口,就像是迈进了某种痛苦的回忆。他说:“我念高中的时候,家乡正值旱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这对靠田糊口的村里人,无疑是个灾难,那时候,村里一共有3个人在县城读书,其他两个人都因交不起学费退了学。我也想退,父亲不让,父亲甚至为这件事打了我一巴掌。”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筹的钱,供我读完了高中,又让我念了大学。临毕业的那年,本想着可以挣钱养家了,没想到父母却双双病倒。他们的病都是能够治好的,要是放在今天的话。”
可是那时候,家里一贫如洗,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了省钱,父母都不肯住院,甚至连药也舍不得吃,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相继离世。
“现在,每到夜深人静,我就止不住想,假如父母没有送我读书,我也就不会离开他们。就可以守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分担生活的重负,挣钱、养家、尽孝,他们也就不会这么早地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想起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真是不孝啊……”
演播厅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就连一向口吐莲花、应对自如的主持人,也像是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片刻后,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潮水般的掌声里,不少观众都悄悄抹起了眼泪。
读书的境界
空间美文 2010-12-06 16:23:04 阅读1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几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1)">

看的是书 读的却是世界
一、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将生活中点滴的往事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只要爱过等过付出过,天堂里的笑声就不是传说。
二、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三、花儿不为谁开,也可以为自己开,世界不为谁存在,也可以为自己存在。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四、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给自己打开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而是即使不说一句话也不觉得尴尬。
五、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
六、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马在松软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易摔跤。
七、男人有钱就变坏。是的,很多男人是这样,不过,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就算没钱,也好不到哪里去;女人没钱就变坏。是的,有这样的女人,不过,没钱就变坏的女人,就算有钱,也不是好女人。
八、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九、"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十、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雨,你会遇到彩虹。
以书为伴,淡泊人生
有一种享受是阅读,有一种美丽是静谧,有一种境界是诗意地栖居。以书为伴,淡泊人生,是最高境界。
您喜欢读书吗?您喜欢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吗?学子喜欢在一片竹林中,在一片树林中,置一个小屋,在幽静中沉思,在静思中体会人生的真缔。读书! 想从纷乱中逃离,从红尘中隐逸。从杂乱中理顺思路。我喜欢在“人散后,一钩残月天如洗”的静夜,沏一盏清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幽竹,持卷低吟。看书中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真理。在书香的氤氲中,一洗尘心。陶冶情操。在书中升华自我!
以书相伴,是学子的爱好!在热闹中的静虑。在幽静处提升自己品味。“行到水穷处,笑看云起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看,那些曾经热闹的,冒似真理的一偶,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销声匿迹;正在热闹的,被众人追捧的东西也许有一天早晚注定会尘埃落定;惟有寂寞的守望,平淡的书声,世代相传,将绵绵延续。学子觉得不如沉淀浮躁,远离喧哗,在庄子“藏天下于天下”的虚静空灵中,在一片青竹翠柏下,一片净土上,用一颗赤子心,包容世态炎凉,超越人生搏弈,聆听纯净的天籁,细数花瓣上露珠滴落的声音。落花无语,人淡如菊。动中取静,静中更静。净化灵魂。
以书相伴,是学子的追求。是会心的相遇。“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穿过历史的烟云,拂去岁月的尘埃。一声轻轻的问候,在千万年时间的路口,见到了你。月明林下,柔情似水,露痕轻啜,渲淡气息。冰凉的额头,是遥远的记忆;清亮的双眸,是岁月的泪滴;飘垂的青丝,是不变的情怀;无言的双唇,是红硕的叹息。一曲清笛,冷香飞上诗句,是惜别的幽怨,还是承诺的约期?红彦知己,似水柔情,千古绝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彦如玉 ”。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书中自有神州万年寒,书中指点人生灵魂飞升路。
以书相伴,是学子的志向。是漂泊中的锚地。“人在名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曾几何时,携一萧一剑,豪情万丈,浪迹天涯,走遍神州,起步辽西,成名锦绣之州,回归盛京。去证明生命的意义。可叹年华一瞬,依然是客舟孤旅。盛京虽好,奈征鸿声断,江阔云低,只落得梦沉书远,人今千里。鸿图难展,转眼间秋风渐起,不由得顿生莼鲈归意。你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别忘了回家的路,记清楚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累了,倦了,不如归去。再回生我养我的锦绣之州。
以书相伴,是学子的归宿,是永恒的栖居。学子虽在开发区担技术重任,但向往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平静,躬身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淳厚,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的禅意中,回归生命的本体,在心灵的深处,向诗意虔诚地皈依。何时何地何处去?盛京,大连,锦州,天津,携卷归何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淌漾在文山会海,细细地品味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电脑成了我的伴侣,书溶入电脑中,汇集在网络中,更显现它的博大浩瀚,无边无迹!奥妙无穷!
学子读你,念你,懂你,闲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陪你,伴你,看你,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凄风苦雨。随你永远,此心无悔,此情不渝!
如何从读书中找到乐趣
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读自己选择的书,另一种是不得不去读的书。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发觉你选择的书未必真的能带给你乐趣,你不得不去读的书也未必就真的那么枯燥无聊。有时,你认为一本书没有意义,其实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如果这时选择放弃,未免有点可惜。那么,怎样才能从读书中找到乐趣?
步骤或方法[编辑本段]
1.找你感兴趣的书。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通常,你可以通过阅读一本书的前言或者书中的几页,粗略地估计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
2.不要急于阅读。买了书并不一定要马上阅读,除非你有充足的时间。最好等你要做的其他事情,比如作业或者准备晚饭之类的,做完了再去专心看书。不要许多事情挤在一起,这样反而没有时间专心去阅读。
3.舒适的阅读环境。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再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的椅子。在你的背后开一个灯,确保读书的时候光线充足。预先准备好你可能需要的咖啡或者喜欢的小食品,免得开始阅读后还得起来去拿。
4.专心阅读。把全部思想投入到你看的书中,不要有其他的杂念。一旦你投入到这本书中,你会发觉你很想去阅读,很难把它放下了。
5.累了不要撑着。如果发觉眼皮开始打架了,就不要再强迫自己看下去了。因为这时,你的大脑会有点走神,你可能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内容。所以,最好夹一个书签,把书放起来,准备休息。
6.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你可以试试把精彩的片段或者有用的内容标记一下,或者做一些读书笔记。 加入一些书友会,你可能需要读书的氛围。 另外还可以试一试有声书籍。
提示[编辑本段]* 如果觉得一本书很没趣...有的书可能有精彩的开头,不过内容可能并不好看;有的书虽然没有吸引人的开始,不过,你很喜欢书的内容。如果你开始阅读后,发觉这本书不是很有趣,你可以再多看几页。如果发觉写的的确很无聊,那就不用继续看下去了,去找找更有趣的书。
* 如果你不能坚持…很多人在开始看书的时候,曾经下决心要仔细看完一本书。不过,书的后面还是比前面的要新。
每天读一遍,不久你会变
1、别低估任何人。
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3、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4、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5、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6、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7、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8、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9、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10、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11、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12、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13、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14、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15、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16、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17、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18、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19、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
20、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21、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22、收敛自己的脾气,偶尔要刻意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24、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机会。
25、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26、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7、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28、尽量不要讲同事朋友的坏话。
29、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有时是微不足道的。
30、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31、真正了解无常的含义,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32、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33、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计划。
34、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要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35、不要太过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不会抛弃自己。
36、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37、多看书,看好书。
38、少吃点,吃好的。
39、古龙说过,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40、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闺密。
41、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42、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43、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4、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45、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和个性,不要识途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6、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47、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体健康,很重要。
48、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49、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50、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51、不要忘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
52、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
53、学会忘记, 善忘是一件好事
54、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
55、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56、凡事多长心眼。
57、不要自作聪明。
58、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59、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报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欢的人,那就随便怎么样了,因为你的喜爱会挡也挡不住地流露出来。
60、相信因果报应!
61、要学会忍耐与坚持!
62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63、不要做刺猬 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64、有时要学会听取身边人的意见,更多时候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65、忘记过去才能有新的开始。
66、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67、不要太依赖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恶的一面。
68、爱情很美好,相信爱情。如果连爱情都不相信那人生岂不太苦了?
69、想得到一样一定会失去另一件东西。
70、痛苦让人成长,是你进步的一个机会,一个挑战。别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积极的作用。
 
71、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
72、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能理解这些道理,但听听也是好的。
73、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74、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赞美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
75、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76、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
77、爱家人,爱朋友,爱伴侣,爱孩子,然而,要真正为自己活。
78、永远不要为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忧虑。已经发生既成事实忧虑也于事无补,未发生的凭主观臆测,无法推断事情的走向,徒增烦恼而已。
79、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80、不要想着依靠别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这与年龄无关。
81、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82、学会思考,头脑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头鸟,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8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8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85、社会是有等级的,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
读懂自己_,_方可读天下
]
人生如书,读不尽。人生如景,解不完……-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打心底里笑读别人,读别人的骄傲,读别人称不清自己几斤几两,无端放大自己的优点或极度消沉悲观……-
-古有一句话“读人时反思自己”。愈是读别人缺点的时候,愈应反思自己、读自己,以取长补短,使自己不犯与别人同样滑稽的错误。-
-人们一直提倡读书,读好书,但是很少提及要好好读自己。看清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更不易。然,真正能读懂自己的人绝对可谓心灵上的君子。-
-人有一双眼睛,生来可以看世界,读别人。而要看自己也只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一面,这一面也是朦胧而不真实的。在解读自己时,常常有不少人总是戴着“放大镜”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对于缺点,更喜欢用一双老花眼模糊而抹杀之,这个时候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自欺欺人”,首先不愿意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永远也读不懂自己……-
-读不懂自己的人,更喜欢把自己装在美丽的泡沫中,即便这种泡沫根本无法遮挡什么。因为,不敢读自己的人,首先是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读不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由偏激导致懒惰,由冲动转向消沉,把一切不如意都归罪与客观事物上。同样用的是自己的躯体和名字来镶嵌人生风景,但是风景里多了一片悲凉和叹息……-
-只读别人不读自己的人,命中注定成功与自己有些邀远。即便是偶尔愿意读自己,也未必准确。那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你,躲在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去触摸碰撞!-
-读懂自己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读懂自己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断章取义的剖析,它需要不断的叩击灵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比自己的理智与冲动,愚蠢与聪明。读懂自己还需要时时处处与人与事参照,也只有经常分析鉴别,相比之下才能在内心产生恐慌,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诱发竞争的意念。所以,要将读人与省己时时结合起来。-
-如果说读别人是与人类智慧对话的话,那么,读自己则是摆脱蒙昧的理智途径。能读懂自己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自身的长短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赞我,与我未加一丝;别人损我,与我未减一毫”的境界相结合起来。从而淡泊名利,泰然处事!-敢于解读自己的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人。这样的人心态平稳,遇事不惊不喜。善于认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认知别人和世界。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个人的认识问题。所谓的“读人莫如先读己”、“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就是这个道理。现实中,我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接触的范围,站在自己画的那个圈子里去看别人,看世界,看万物。那么,谁能定义世界,谁能定义人类?谁又能去定义自己呢?所以,假丑恶、真善美,绝对不是一个自己所能定义和解悟的。也就是说,生活中遇事一定要有大我精神,把自己的眼光无限放长放远,不断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把不同的结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看清别人,读懂自己,才不致于走生活的弯路!也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可以有一双敏锐的目光洞察世间万物。-
-总之,一个人,只有先认知了自己才可以去读别人,才能够去读别人或天下。可以试问一下自己,当你读别人的时候,是否带着自己的观点,自己是否己经有了是非的答案?这个时候你己经读了你自己。因为你己经用了自己的道德标尺去衡量了别人。答案的精准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度。-
有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说的就是人们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看不清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把旁人当做一面镜子,与他们沟通,善于聆听他们的点拔,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切近成功!而不善于甚至不敢解读自己的人,永远与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堵厚重的墙,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因为读不懂自己的人,首先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尺去领悟别人和衡量世界。-
事实上,读懂自己很难,塑造一个好的自己更难。在我心中,读懂自己就是要用纯洁的心去塑造自己。读懂自己,就是要不断地与自己谈心,要与自己过意不去,在成功的时候总结失败时的教训,在失败的时候查找成功时的经验。让自己无时无刻都要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才可以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读天下。-
-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读懂人生大书,因为这部书的作者是自己,读者也是自己。-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打心底里笑读别人,读别人的骄傲,读别人称不清自己几斤几两,无端放大自己的优点或极度消沉悲观……-
-古有一句话“读人时反思自己”。愈是读别人缺点的时候,愈应反思自己、读自己,以取长补短,使自己不犯与别人同样滑稽的错误。-
-人们一直提倡读书,读好书,但是很少提及要好好读自己。看清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更不易。然,真正能读懂自己的人绝对可谓心灵上的君子。-
-人有一双眼睛,生来可以看世界,读别人。而要看自己也只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一面,这一面也是朦胧而不真实的。在解读自己时,常常有不少人总是戴着“放大镜”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对于缺点,更喜欢用一双老花眼模糊而抹杀之,这个时候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自欺欺人”,首先不愿意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永远也读不懂自己……-
-读不懂自己的人,更喜欢把自己装在美丽的泡沫中,即便这种泡沫根本无法遮挡什么。因为,不敢读自己的人,首先是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
-读不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由偏激导致懒惰,由冲动转向消沉,把一切不如意都归罪与客观事物上。同样用的是自己的躯体和名字来镶嵌人生风景,但是风景里多了一片悲凉和叹息……-
-只读别人不读自己的人,命中注定成功与自己有些邀远。即便是偶尔愿意读自己,也未必准确。那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你,躲在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只有静下心来,用心去触摸碰撞!-
-读懂自己需要勇气和毅力。因为读懂自己决不是一时的冲动与断章取义的剖析,它需要不断的叩击灵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比自己的理智与冲动,愚蠢与聪明。读懂自己还需要时时处处与人与事参照,也只有经常分析鉴别,相比之下才能在内心产生恐慌,形成心理压力,从而诱发竞争的意念。所以,要将读人与省己时时结合起来。-
-如果说读别人是与人类智慧对话的话,那么,读自己则是摆脱蒙昧的理智途径。能读懂自己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自身的长短自己心里最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赞我,与我未加一丝;别人损我,与我未减一毫”的境界相结合起来。从而淡泊名利,泰然处事!-
敢于解读自己的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人。这样的人心态平稳,遇事不惊不喜。善于认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认知别人和世界。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个人的认识问题。所谓的“读人莫如先读己”、“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就是这个道理。现实中,我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接触的范围,站在自己画的那个圈子里去看别人,看世界,看万物。那么,谁能定义世界,谁能定义人类?谁又能去定义自己呢?所以,假丑恶、真善美,绝对不是一个自己所能定义和解悟的。也就是说,生活中遇事一定要有大我精神,把自己的眼光无限放长放远,不断在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把不同的结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看清别人,读懂自己,才不致于走生活的弯路!也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可以有一双敏锐的目光洞察世间万物。-
-总之,一个人,只有先认知了自己才可以去读别人,才能够去读别人或天下。可以试问一下自己,当你读别人的时候,是否带着自己的观点,自己是否己经有了是非的答案?这个时候你己经读了你自己。因为你己经用了自己的道德标尺去衡量了别人。答案的精准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度。-
-有一句话“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说的就是人们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看不清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把旁人当做一面镜子,与他们沟通,善于聆听他们的点拔,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切近成功!而不善于甚至不敢解读自己的人,永远与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堵厚重的墙,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因为读不懂自己的人,首先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尺去领悟别人和衡量世界。-事实上,读懂自己很难,塑造一个好的自己更难。在我心中,读懂自己就是要用纯洁的心去塑造自己。读懂自己,就是要不断地与自己谈心,要与自己过意不去,在成功的时候总结失败时的教训,在失败的时候查找成功时的经验。让自己无时无刻都要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才可以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读天下。-
-只有读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读懂人生大书,因为这部书的作者是自己,读者也是自己。-
读书三喻,书读三境
一、读书三喻:男女、住舍、饮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1、较早地把读书同性联系起来的是明代才子袁牧,他曾说了句在当时乃至现在颇为大胆的话:“余好诗如好色”,这种说法在现代香港作家董桥那里有新发展,这位才子先说了句“人对书确会有感情,跟男女间的关系有点象”后,一系列妙喻接踵而至: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但是翻了一辈子也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徐娘,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风韵尤存,最要紧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至于政治评论、时事杂文等都是现买现卖,不外是青楼女子,亲热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男女有别,如女人读书,他则说:字典参考书是丈夫,应该可以陪一辈子;诗词小说不是婚外恋关系就是初恋心情,又紧张又迷惘;学术著作是中年男子,婆婆妈妈,过分周到,临走还要殷勤半天,怕你说他不够体贴;政治评论、时事杂文正是外国酒店里的一场春梦,旅行完了也就完了。
2、有两个明代人将读书与房舍相联系。其一,田艺蘅在《玉笑零音》中说:人之为学,四书其门墙也,五经其堂殿也,子史其廊庑也,九流百家其器用也。居不可不广,学不可不博。其二,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四子书如户,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类书如书柜,说部如庖井,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皆不可偏废。
3、把书视作饮食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慢慢品味。如话剥董桥,工具书便是西湖龙井;学术著作,贵州茅台;诗词小说,可口可乐;政论时文,雀巢咖啡。如工具书是家常便饭;学术著作便是正式宴席;诗词小说如莫斯科餐厅偶尔的风光;政论时文便成了各式应酬。食固不可偏,读自不宜专。
(三味书屋的“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读诸子百家味如”的古语。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当时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二、读书三境:消遣、装饰、长才干
“一既是多,多既是一”(弘一法师)世界是一,也由一个人来感受,只是若干感受者先天天分、后天熏陶各不相同,因此对这个世界乐山乐水,见仁见著也各不相同,各种体验芜杂错综成花花世界。世界的理也是这一个,亦由一个人来参验,人将参验后所获精神产品诉诸于文字便是书籍。种种道术文艺本同出一源,千差万别仅在于参验者的观点、角度、领悟的层次,因此种种书籍自然也就品格不同,雅俗存别。
天生一物自有一物之用,世出一书自有一书之读,从而存书读三境:
1、“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这是大众的读法,大众的境界。芸芸众生劳苦之余翻翻书,旨在消遣娱乐,因此读无他图,只看兴趣。而大量通俗(也有庸俗)的书,包括一些畅销书便是为他们提供的。当然有时也读一些雅、品格略高的书。如牡丹、西厢、红楼,但大都是各取所需,即所谓“以世眼观之,无真不俗”(黄庭坚)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以致用是许多人所求之读,,这类多为专业工作者,故所读之书也多入专门一途,其情趣虽多在雅俗之间,见识又易流于一隅所得,一孔所见,又往往抱残守缺,一叶障目。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百川到海,异途同归。学术道艺上诸多大师巨匠看起来似乎成名于各自的专门领域,究实质则成就于对世间极理、至理的彻悟,故大凡登峰造极者都是“心体洞彻,万物一体”(王艮)自然就没了道艺之别,门户之见。大音稀声,曲高和寡。真正的大读家独具法眼,博览群书,如严沧浪说:读书穷理以极其至。如钱钟书说:博采有所通,力索有所进。这些人读雅所体会圣哲大手笔的深远高华,读俗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种学术道艺触类旁通,相反相成。“直到雪消冰后,百川春水自东流”(刘秉忠)
同是作画,画匠有别于大师,同是做文,作者不同于文豪。故王充《论衡·超奇》中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之别。所谓鸿儒“精思著文,连结篇章”。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人的灵魂划为三个层次:情欲、意志、理性。《文子·道德篇》将学分为三等:上学以神听之,中学以心听之,下学以耳听之。晁文元《法藏碎金录》卷三中说:觉有三说,随浅深而分。一者觉触之觉,谓一切含灵,凡有自身所触无不知也;二者觉悟之觉,谓一切明哲,凡有事之所悟无不辩也;三者觉明之觉,谓一切大圣,凡有性之所至无不通也。此四人说均可为“读书三境”之佐证。
三、读书--摘自《老舍的写作生涯》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的很快,而且记不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远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跳过几页。不合我意的,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时,我先看最后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姻缘》?”要大家都不读它,人家写它干吗?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一通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着自私一点。
再说,我读书似乎只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是足以破坏全体的美,但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若我真地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
第五、哼,算了吧。
连接:老舍的自传 --1939年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的法文译音)之仁不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以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弄花,不得甚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苍狼的评注
读书的真谛在于:为自己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
我们软弱,需要在书中千百万铮铮铁汉身上吸取刚强;我们跪着,需要在书中那宁折不弯的人们面前坚定地站起;我们苦闷,需要让深邃的哲理把苦闷化为绕指;我们得意,需要在冷静的鞭辟下获得负疚与警醒。
读书,一旦读出了自己,也就真正读出了功夫。
读书的四种境界
2012-03-01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 “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至远至臻的境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