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文:神奇的互联网帮助我找到了阔别60年的朋友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9:42:39
记我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了阔别60年的同学汪新宝,紧接着我又在网上搜索到又一位自1947年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了联系的虞哲初同学。他们都是我在交通中学初中时的同班同学,也是我在上海静安小学的同学。起初我已经记不得我们还是小学的同学,幸好汪新宝还保留有小学的一张毕业集体照。这简直太令我惊喜了。照片虽旧但我的脸庞却依然清晰可辨(后排左起第三个),中间个儿最高的就是汪新宝了。
这一段历史,在我的童年及学生生活中已经有了记载,但对于许多事情,我的记忆已经淡薄,这次,与新宝的聊天以及借助这张照片,我又慢慢地回忆起一些当年的事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60年前,那个动荡不宁的时代,比起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我的记忆中往往是辛酸多于欢乐啊!
                          
汪新宝一家            我们的小学毕业照片(摄于1945年初)                     虞哲初伉俪
新宝在他的回忆中描写了几个我们来往较多的同学,譬如在蒋孝勇家里玩。我则记得在他家里戴着拳击手套学着打“搏克兴”(即英文的Boxing),在他们家的地板上打滚的情景等。他回忆了几位老师,周蒋国丽教我们的英文,我是记得比较清楚的。至于他说的别的老师,我就记不起了。可见我的记性远不如他。虞哲初当年和我同用一张课桌,我们对时局的观点都一样。他对我说,每天上学,他都是先到我家然后一起去学校。这个细节我却已经模糊了。后来回想,他的家离学校较远,到学校走过我的家是很自然的事。他的父亲有一个作坊,里面有车床等加工工具,用以加工制作各种气压计、湿度计,在仪器店里出售。压力表有水银的,也有机械的,我对这些尤其感兴趣,所以也经常去他家里玩。当时,时局很乱,我们一起参加助学尊师活动,到街上去募捐。我们都希望国民党政府早点垮台。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上课的时间相互递条子,内容是,一旦全国解放,我们一定再见面。我当时受进步同学的开导,参加了地下的学生运动,我们的头头是高年级的朱鸿兴,他让我管理学生自己组成的小小图书馆,里面大部分是进步书籍,如埃特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和描写解放区生活的“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书刊。当时的交通中学在上海进步学生运动中是比较积极的,我们常常去外校参加聚会,对我的思想观念起了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后来,虞哲初参加了南下工作团,长期在福建工作,汪新宝则在空军服务。我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我想,这与当时交通中学给我们的影响不无关系吧!
在交通中学,我还有许多要好的同学,譬如,沈志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家境比我还困难,一家人就挤在在哈同路(现名铜仁路)的一个弄堂里的一栋居民楼的假三层的矮小阁楼里,他的母亲患有结核病,他的父亲靠给别人修理无线电收音机维持生计。我之所以后来成了一个无线电爱好者,就是他对我的帮助。我的第一台矿石收音机的主要零件就是在他家的破烂堆里找出来的。可惜后来他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继续上学,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他取得联系啊!
60年过去了,交通中学据说已经和其他学校合并而不再单独存在,但是他当年的校舍确没有什么变化。几年前,我有机会去上海时,还专门去回访了一次。虽然是人去楼空,但当时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今天,借助互联网的奇效,我居然和60年前的老同学又联系在一起,这大大地鼓舞了我要继续去寻找我的老朋友、老同学。我们现在都已经是七老八十的人了,但是我们所经历的时代确是无以伦比的,我们都在中华的大家庭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的经历、故事都将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不管我们能否团聚,但我们的思想和意境将是相通的。互联网的存在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的手段,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继续保持联系吧!朋友们,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