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6:12:04

作者:jaketer,更新日期:2010-01-12 12:36:22

     【释名】本方以桂枝为君,故名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
   【功效】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片、炙甘草二钱、大枣六枚。
   【用法及用量】水煎服,日二次,温服。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后汗出病痊,不必尽剂。服已,喝稀粥一碗,以助药力。若脉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方证】外感风邪,头痛发热,汗自出,恶风恶寒,鼻鸣干呕,脉浮弱者。或者自汗、盗汗,虚损虚疟。
   【主治】(1)感冒之表虚有汗者。
   (2)诸种疾病之表虚自汗者。
   (3)妊娠恶阻之气血不和者。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时热时寒者。
   (5)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瘙痒症之受风寒而发者。
   (6)风湿热。
   (7)风湿性关节炎之营卫不和者。
   (8)坐骨神经痛。
   (9)颈椎病之手臂麻木不仁者。
   (10)心律不齐之心动悸者。
   (11)慢性肠炎之寒性腹痛者。
   (12)胃肠功能紊乱之寒气上逆者。
   【历代医家方论】《伤寒论》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病常自汗出,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予桂枝汤则愈。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若酒客病,不可予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予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得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明理论》说:“桂枝辛热,用以为君,必谓桂犹圭也。宣导诸药,为之先骋,是犹辛甘发散为阳之意。盖发散风邪,必以辛为主,故桂枝所以为君也。芍药味苦酸微寒,甘草味甘平,二物用以为臣佐者,《内经》所谓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芍药为臣,而甘草为佐也。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二物为使者,《内经》所谓‘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姜、枣为使者也。姜、枣昧辛甘,固能发散,而此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
   《伤寒来苏集》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桂枝赤色,通心温经,能扶阳散寒,甘能益气生血,辛能解散外邪,内辅君主,发心液而为汗。本方皆辛甘发散,惟芍药微苦微寒,能益阴敛血,内和营气。先辈之无汗不得用桂枝汤者,以芍药能止汗也。芍药之功,本在止烦,烦止汗亦止。故反烦更烦,与心悸而烦者咸赖之。若倍加芍药,即建中之剂,非复发汗之剂矣。是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而精义尤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阳。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粗工妄谓桂枝专治中风一证,印定后人耳目,而所称中风者,又与此方不合,故置之不用。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而愈。因知仲景方可能治百病,与后人分门证类,使无下手处者,可同年而语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