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下学习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06:37
关于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看法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师生之间复杂的心理信息相互作用和交融的过程,新数学课程标准下成功的数学教学过程往往是伴随着愉悦的情境与心态产生的。”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下的教材设计和编写中显得较为突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显现得更为明显。通过具体的情境创造,消除紧张的情绪,控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精力,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使数学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课内学习得到延伸,从而最优化地发挥数学认知、识记、想象、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在新课标下数学教过程中,应力求能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一种宽松、舒适和谐的氛围。通过精心创设的愉悦情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下面就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及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情境等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关于新课标下情境创设基本原则的探析
情境教育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主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重要的编写思路之一。“情境教育”中的“情境”应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种有情有趣有助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互动式的广阔空间。情境教育要服从教学内容、教材体系、课标原理、学生心理及生活情境等基本要素,特别要强调的是它应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心理场等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暗示诱导原则
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育应根据数学教育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特点,运用多媒体、相关图画、数字材料、数学史、数学模型等一系列感观材料,或运用现实生活的典型数学场景,直接诉诸于学生感官。当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并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独特情感,迅速地对数学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这种最佳的心理驱动正是挖掘学生数学习潜能的重要通道。
(二)情感驱动原则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移情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数学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概括地说,就是促使学生从关注数学到产生对数学学习及教育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最后达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的目标;然后,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去;随着情境的延续,学生的数学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数学情感弥散渗透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心深处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稳定的情感因素。
(三)角色转换原则
在优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的特定情境中,蕴涵着教师的意图,结合新教材特点所设计的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境特色,它既能引起学生对新教教材中相关角色的理解, 又能促发学生进入数学实践和数学体验的具体情境中去(北师大版教材中相关内容较多)。其过程可概括为“进入情境——理解情境——实践情境——理论探求——交流评价——得出数学结论———在教师引导下生成具体的知识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就在其间逐步形成,逐步强化。
(四)心理场整合原则
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有意识的创设教育情境、社会情境、活动情境、知识实践情境、生活校园情境等。这样使学生的数学习空间得到有效的延伸,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去感受许多自然状态下生活空间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富有数学内涵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数学智慧和数学情趣的生活空间——创设出多角度、多领域或多空间的数学学习情境。促使“情境——学生——数学知识”三者之间形成良性推进式的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引发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心眼”去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因此进入一种沸腾的状态。
二、在新课标下情境创设原则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一)通过趣化教材,创设学习探究情境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的惊奇开始”,这说明合理的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切入都是从情境创设开始的,如八年级(下)中成比例线段,位似图形等等,不完全统计,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课内容的占到85%以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全部使用或依赖这些情境材料做为切入点,会发现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1)这些情境问题往往是共性的,没有学生具体身边的生活或实践感知;(2)学生经常在课前已经预习或探究过,对他们已没有什么新意;(3)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的创设部分章节不是很合理。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的趣化教材,重新创设有区别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成比例线段”这一节,笔者在光华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大赛中(在我校李校长的指导下)对教材的引入和例题都做了直观的趣化处理。课本中原引入情境是已知大树下小颖的身高是1.6m,问大树的实际高度是多小?如果把大树和小颖分别看成两条线段,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是多少?这个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且难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情节,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情境目标,重新创设了下面这样的情境。
如图:已知光华学大门前有3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0cm,你能有办法知道光华学校大门的高度是多少么?如果这位同学的身高为看成AB,大门的高度是CD=480cm, 你能知道的该同学的身高与大门的高度之比是多少么?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这样改进后的情境创设很理想的达到预期目标。
在课本例1的情境创设中,对原问题情境进行了新的趣化处理,创设为如下的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光学校所在的高新区地图,并同时出示问题,该图是比例尺为1:5000的图纸,在地图上光华学校前门到长江西路的距离为1cm,后门到长江路的距离为2cm,(1)光华学校前后门到长江西路的实际距离分别为多少?(2)前后门到长江西路的实际距离之比分别为多少?
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交流的热情空前高涨,对知识的认知要求迸发出强烈的欲望、浓厚的热情。
(二)结合数学美学,创设愉悦情境
一切美丽的事物总能给以赏心悦目的愉悦情感,板书工整,作图美观,有趣的多媒体展示,均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正如一位数学教学育家所说的:“数学知识从形式到内容均蕴含着满美感,它是一种理性美,是隐蔽、深邃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中所隐藏的数学美充分发掘出来,将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愉悦情感。促使他们在愉悦情境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八年级下“黄金分割”这一节,结合课本所提供的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巴台神庙这些情境素材,介绍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并结合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美感,充分利用数学美感对学生的心灵冲击促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当温度为23度时,人们的身心感到最舒适和和谐,因为此时气温与人的体温之比正好为0.618 。最优美的人体身段是身体的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和谐美是数学美感的一个缩影,象黄金分割这样的奇异美、和谐美在数学王国中还有很多,当你一步一步走入这个神秘王国后,你一定会体会到你所想象不到的美感。学生在这样的愉悦情境下,不仅儌发了学习潜能,而且学习劲头十足,课堂愉悦情境十足,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三)通过动手实践,创设愉悦情境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在愉悦的情境中动手实践,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易于促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而且可以更有效的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要求并迸发出强烈的欲望、浓厚的热情。”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始终会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命题或定理公式等。以往较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反复的操练,利用熟能生巧的方法,形成机械式的技能,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效果较差。不仅不能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愉悦情感,而且促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感向情节。如果能通过创设合适的实践情境,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八年级(下)相似多边形这一节,学生对相似多边形所必备的两个条件往往理解的不是十分深入,常常会凭借直观感觉做出判断。为了促进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堂活动情境: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的外周矩形和内周矩形,请问这两个矩形相似么?学生们兴奋异常,但观点各异,互不相让。这时适时推进情境的深入,请同学们动手要在纸上画一画、量一量然后依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比较一下,再做判断,看看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学生们纷纷动手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交流,这一活动过程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源动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深度。认识到相似多边形相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王国内单靠直观感受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动手实践和理论证明,才能获取最有价值、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四)利用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探索情境
布鲁纳说,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正确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波利亚说,学习任何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点的切入都是从这样的思维出发,通过合理的探索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知识。但由于教材编写共性的东西较多,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恰当的创设适合学生具体身边的生活情境入手更易取得教学的成功点。例如:在蜀山区课堂教学大赛中对于八年级(下)图形放大与缩小这一节课(在合肥市五十中进行),在探索位似图形的概念、位似中心及位似比等概念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概念的学习过程。(1)多媒体展示一组五十中校门的图片(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对应点连线过同一个点。)请同学们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分组开始讨论探究。(2)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动手在所给的实践材料上画图探究(与多媒体所展示一组图片相同)。(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组图片是相似的。(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对应点连线之间有什么关系。(5)再引导学生各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经过上述过程后引入“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及位比“等概念。这样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中,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既提高了学习的效能,又磨练了学习意志。实现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这一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思维中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忽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加强知识过程的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结论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体现了知识形成的模拟再现过程。
五、利用优秀的教辅资料,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情境
作为知识的载体,数学课本是学生实现数学知识吸取的主要途径,然而它不应成为学生吸取数学知识的唯一途径。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准确有效的利用优秀的教辅资料(含各种网络资源、媒体资源、教辅用书资料等),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空间,对实现学生创造能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兴趣、知识、能力、思维过程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伴你学数学》中各种生活数学情境材料,如:“照片排序”、“存款利息”、“金碗里有多少珍珠”、“爱迪生灯泡体积”等等,对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就能起到较好的引导和促发作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资源性学案》中所提供的很多趣味性和数学知识情节相结合的情境材料对引导学生喜爱数学,甚至立志献身数学和激发出对数学的愉悦情感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心理暗示和冲击作用。如其中的:“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学科的博士”,对改变很多女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心理就有很好的效果。又如:“中国近代数学学科研究的发展简介”“菲尔茨奖介绍”等等,激起了很多数学潜能较好的同学的数学学习热情。另外有效而合理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中很多能够感知的数学学习情境材料来拓展自身的学习空间,也是一种有效应用教辅资料的中学习情境材料方式之一。如:国际数学联合会中国分会网站中就有一些有趣且能拓展学生数学知识情感的情境材料。利用优秀的教辅资料,创设自主学习来情境对提升学生数学主动探索意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速度、灵活性、深度,挖掘数学的深遂美;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它也促使了常规的校内学习模式得到了合理的延伸,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是课内一支笔一张纸的时代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学数学这一展新的数学教学和学习理念。
以上是笔者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及教学实践的认识和看法,其中难免不足之处肯请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