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魏风·葛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30:01

 

《诗·魏风·葛屦》

 

纠纠1葛屦2,可以履霜。掺掺3女手,可以缝裳。要4之襋5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6,宛然左78,佩其象揥910是褊11心,是以为刺12

【译文】葛麻编的单底鞋,可以踩踏那霜雪。细小纤美女儿手,可以缝制好衣裳。缝好腰啊缝好领,请那好人试新妆。

好人紧紧拿着衣,就象帮我来开辟,佩上象牙搔头簪。计度新衣中间小,所以好人就采取。

【说明】这是一首倾诉思念的山歌,描述的是一个姑娘为心上人缝制衣裳。她实际上对心上人的身高胸围并不太了解,仅凭见过面的身影印象而缝制,而那好人试衣后,虽然觉得中间部分有点狭小,但他还是很高兴地收下了。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剌”字,“剌”,在先秦时期大都用为杀之意,如:《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战国策·魏策》:“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尔雅》:“刺,杀也。”《说文》:“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或用为指责之意,如:《荀子·尧问》:“行全刺之,诸侯大倾。”《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庄子则用为撑船之意,如:《庄子·渔父》:“乃剌船而去,延缘苇间。”

至于讽刺之意。则是在汉以后了,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也就是说,在秦以前的时期,人们都没有把“剌”作为讽刺之意来使用。既然那时的人们都没有把“剌”字作为讽刺之意,我们在解释《诗经》时,也就不能勉强把“剌”字训为讽刺之意。而应遵循当时人们的用字习惯,把“剌”字训为采取之意。所谓采取,也就是收下。

本歌所描写的这种情景,至今我们仍可以看到,只不过多半是姑娘织毛线衣,外衣则是到市场上去买。这种凭印象织衣、送衣,衣裳也就不一定很合身了。但不论合不合身,小伙子们都是很高兴地接受的。

——————————————————

【注释】1.纠:《诗·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周颂·良耜》:“其笠伊纠。”《楚辞·悲风歌》:“纠思心以为纕兮。”《荀子·议兵》:“矜纠收缭之属为之化而调。”《鶡冠子》:“福与祸如纠缠。”《汉书·贾谊传》:“何异纠纆。”本意为缠绕。这里用为葛麻纠成绳子编的草鞋之意。

2.屦:(ju巨)《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左传·僖公四年》:“共其资粮屝屦。”《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荀子·正论》:“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韩非子·难二》:“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这里用指为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之意。

3.掺:(shān衫)同“扦”。《方言》:“掺,细也。”戴震疏证:“掺,细小也。”这里用为女手纤美的样子之意。

4.要:即腰,作动词。

5.襋:(ji及)《说文》:“襋,衣领也。”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露坐引衣襋,风行欹帽檐。”这里用为衣领之意。

6.提:《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管子·轻重己》:“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于诸侯。”这里用为紧紧拿着、执持之意。

7.左:《易·师·六四》:“师左次,无咎。”《书·君牙》:“克左右乱四方。”《诗·秦风·驷驖》:“公曰左之,舍拔则获。”《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诗·大雅·緜》:“迺慰迺止,迺左迺右。”《管子·侈靡》:“事左中国之人,观危国过君而弋其能者,岂不几于危社主哉!”《老子·三十一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墨子·杂守》:“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说文·左部》:“左,手相左助也。”《玉篇·左部》:“左,助也。”这里用为帮助之意。

8.辟:《书·太甲中》:“后非民,罔以辟四方。”《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诗·商颂·殷武》:“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管子·乘马》:“民之生也,辟则惠,闭则颣。”《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诸侯辟疆。”《商君书·弱民》:“农辟地。”《盐铁论·地广》:“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这里用为开辟、开拓之意。

9.揥:(ti替)《诗·鄘风·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这里用为搔头的玉簪之意。

10.维:《易·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书·多方》:“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诗·大雅·皇矣》:“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诗·周颂·雍》:“相维群公,天子穆穆。”《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既称帝……维万世之安。”司马贞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这里用为计度之意。

11.褊:(bian贬)《左传·昭公元年》:“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韩非子·亡征》:“变褊而心急,轻疾而易动发。”《说文》:“褊,衣小也。”王充《论衡》:“衣不得褊。”这里用为狭小之意。

12.刺:《荀子·正论》:“故盗不窃,贼不刺。”《史记·封禅书》:“刺六经中作王制。”《汉书·丙吉传》:“至公车刺取。”这里用为探取、采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