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秉国:担心中国将经济实力转为军力是杞人忧天//所谓中国的战略意图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复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36:43
戴秉国:担心中国将经济实力转为军力是杞人忧天 //所谓中国的战略意图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复杂
2010年12月07日 11:07:39  来源: 中新网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 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第三艘护卫舰
英媒:中国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超级计算机:大国实力的新竞技场 
印媒:印度应该拥抱中国而不是美国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兴起 可能影响对华外交政策
英报称中国难成超级大国 外国网民:不要再制造假想敌
中新网12月7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日前撰文称,国际上一些人总担心中国将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力,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这篇文章题目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刊登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文章详细论述了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文章称,中国有句俗话,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哪有锅盖不碰碗勺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国家之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摩擦,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关键是问题出现了,本着什么原则处理,是睚眦必报,或是小题大做,还是采取完全不同的办法。
文章说,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这么几条,几十年来证明也行之有效:
——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不搞干涉内政那一套,不搞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那一套,不搞厚此薄彼、拉帮结派那一套。
——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做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事,注重共同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维护共同利益,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
戴秉国:所谓中国的战略意图不像有些人想得那么复杂
 
2010年12月07日10:59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人民网北京12月7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日前发表题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署名文章。以下为全文: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对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对当代中国对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达到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目标的深刻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外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主观想象或拍拍脑袋的产物,而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变得越来越广,需要携手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互利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已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任何国家哪怕是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任何国家的行为不仅事关自己,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武力征服、威胁别人,或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各种理由拉帮结伙,一方或几方就想独揽世界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得人心。在日益增多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各国唯有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同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斗”,才有出路。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搞计划经济到推进各方面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到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合作;从以意识形态划线到主张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和谐并存,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现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新世纪头20年由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提供的发展机遇就可能丧失。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