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痛风药的副作用——身体的隐形杀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21:56

痛风患者一犯病时痛不欲生,往往靠吃药来维持,虽然能暂时缓解疼痛,但是其强大的副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以下列举抗痛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仅供痛风患者和家人参考:
 
痛风药——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一般痛风病人的必备药品,其副作用通常表现为:

1、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及食欲不振为常见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80%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者可造成严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肌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四肢酸痛、肌肉痉挛、刺痛、无力、上行性麻痹等,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肌神经病变在临床并不多见,往往在预防痛风而长期服用者和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中出现;
  
3、骨髓抑制:长期应用秋水仙碱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是中毒常见的表现,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者发生在用药后第3~5天,持续1周余,常伴有多脏器衰竭和败血症,死亡率很高;
  
4、致畸:该药可抑制细胞的正常分裂。资料报道2例Down综合征婴儿,其父亲均为因家族性地中海热而有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史;
  
5、肾脏:少尿、蛋白尿、血尿、酮体尿,甚至发生肾脂肪变性;
  
6、其它:心悸、发热、脱发、重症肌无力、肝损害、胰腺炎、皮疹、味觉障碍等。如注射给药,药液溢漏血管外时,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痛风药——别嘌呤醇
  
该药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影响尿酸生成,使血中尿酸减少,防止痛风发作。过去认为,此药不良反应极少,或偶见皮疹、胃肠反应和转氨酶升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极个别患者也可出现严重副作用。因此,用药过程注意各种警示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或改药。该药物的副作用表现为:
  
1、肝功能障碍,症状有发热、皮疹、无食欲、全身倦怠、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和皮肤瘙痒等;
 
2、斯-约综合征(渗出性多形红斑),症状有发热、眼充血、食欲下降、皮疹和皮肤糜烂(也可发生在口腔及唇部);
  
3、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嗓子痛、发热、手脚有红斑点和皮肤易出血;

4、中性表皮坏死,症状有发热、皮疹、皮肤有发烧感,皮肤疼痛和浮肿。多发生在用药后15~21天;
  
5、过敏性脉管炎,症状有脚部、臀部及脊背部发紫,部分肌肉紧缩,脚浮肿等;
  
6、急性肾衰,症状有手脚及颜面浮肿、尿量减少,倦怠和尿色深等;
  
7、间质性肺炎,症状有干咳、呼吸困难和憋气、发热;
  
8、横纹肌溶解症,症状有肌肉痛、脚抽筋和手脚麻木、无力等。

痛风药——丙磺舒
 
该药副作用表现为:
  
1、溶血性贫血,症状有尿色呈黄褐色至红色、黄疸、发热和容易疲劳等;
  
2、过敏性休克,用药后短时间出现面红、发热、皮肤有荨麻疹、舌与手脚发麻、呼吸困难、心悸和眼前发黑,要速请医生急救; 
  
3、肾病综合征,症状有发热、皮肤发红、尿量减少色深浑浊、排尿困难和颜面手脚浮肿;
  
4、再生障碍性贫血;
 
痛风药——苯嗅马隆(痛风利仙、苯香豆素)
  
该药副作用表现为严重肝功能障碍,症状有发热(38℃~39℃)、发疹、无食欲、全身倦怠、黄疸和皮肤瘙痒等,多在用药6个月以内出现。

以上是常用抗痛风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时的一些症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找出原因,调整治疗用药,或及时采取其它安全治疗方法,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出自痛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