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9):希腊文化的冲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33:22
          对犹太人来说,波斯统治的结束让他们又一次掉入大国地缘政治的夹缝之中。南边还是埃及,只不过国王姓的是希腊人的名字,Ptolemy。北边变成了叙利亚,依然统治着巴比伦,国王姓的是另一个希腊名字,Seleucus。但是,希腊的冲击不仅仅是政治的层面,还抱括文化思想的层面。亚历山大的军队所带来的,不只是这些带着希腊姓氏的国王,也带来了希腊人的宗教、艺术、教育及思维方式。
  
   亚历山大传播了希腊文化,是一个很有几分讽刺意味的历史事实。前面已经说到过,在希腊人眼里,马其顿其实应该算作是野蛮人。不但如此,希腊城邦被征服的时候,亚历山大的残忍使他成为希腊人所痛恨的对象。当亚历山大的死讯传到雅典的时候,有人曾经这样惊呼道:“不可能!全世界都应该闻得到他尸体的恶臭。”亚历山大所率领的,虽然号称是希腊联军,但他在战役中,从来就不敢把希腊军放在靠前的位置。他出发东征之后,还留下一万两千多的兵力在希腊,怕的就是雅典、斯巴达这些城邦会造反。历史上,对亚历山大推崇备至并给予他“大帝”称号的,不是希腊人,而是后来那些勇武好斗的罗马人。
  
  亚历山大的死讯果然在雅典就引起了新一次的反叛。在雅典生活的马其顿人,不幸成为雅典人迫害的对象,这其中包括了那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虽然当过几年亚历山大的老师,但是这一对师生之间相互并没有太多的影响。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对这一点有过专门的论述:“亚历山大是一个野心勃勃而又热情冲动的孩子,和他的父亲关系处得很坏,并且大概是不肯受教育的。亚里士多德教导说,每个国家的公民都不应该达到十万人,并且还宣扬中庸之道的学说。我不能想像他的学生除了把他看成是他父亲为了使他不致胡闹而安置来看管他的一位没趣味的老迂腐而外,还能把他看成是什么别的。亚历山大对于雅典的文明确实怀有一种势利眼的敬意,但这一点是他整个王朝所共有的,他们都希望证明自己并不是野蛮人。这非常类似于十九世纪俄国贵族们对于巴黎的那种感情。所以这一点也不能归功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而且在亚历山大的身上,我也看不出作任何别的东西可能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更使人吃惊的倒是,亚历山大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竟是如此之小,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思考竟至于轻易地遗漏掉了一个事实,即城邦的时代已经让位给帝国的时代了。我疑心亚里士多德一直把亚历山大认为只不过是‘一个放荡而拗执的孩子,是永远不能理解一点哲学的’。大体上说,这两个伟大人物的接触似乎是毫无结果的,竟仿佛两人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一般。”
  
   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猝死却给远在雅典的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大麻烦。雅典给此时已经六十出头的亚里士多德安下的罪名是“对神灵不虔诚”。文化人不幸卷入政治旋涡,古今中外都有过很多例子。在此之前亚里士多德的师祖,也就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苏格拉底是因为在雅典内部政治斗争中与学生中的贵族子弟走得太近,而成为民主派的迫害对象,罪名中也有一条“对神灵不虔诚”。被判死刑之后,柏拉图和朋友们曾经安排他坐船逃离。苏格拉底却拒绝了这项安排,安然地接受了死,让民主的雅典留下了一次对哲学犯罪的记录。过了七十多年,亚里士多德因为其马其顿人的身份而遭受迫害的时候,朋友们也为他安排了逃走的船只。他明智地选择了逃走,据说上船的时候,还说了一句,“我不可以让雅典对哲学犯下第二次罪行。”
  
  希腊文化在东方传播的时候,是骑在征服者马背上进行的。在此之后,希腊文化也将传播到西方,却完全换了一种方式。这一次,是希腊被罗马所征服,而罗马贵族与马其顿贵族一样,对于希腊文明“怀有一种势利眼的敬意”。在古代地中海区域,战败的一方,其被俘将士甚至平民,常常沦为被贩卖的奴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徒子徒孙们,就是以奴隶的身份,被卖到罗马贵族们的家中,给贵族子弟当老师。这跟我们中国人所习惯的“师道尊严”还真是大不一样。当然,当老师的奴隶与其他的奴隶比,特别是与那些为罗马人的娱乐而赤手空拳打狮子老虎的格斗者相比,待遇要好得多。因为教得好,得到主人的感激,进而被解放而获得自由的老师也为数不少。
  
   以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与历史环境来说,希腊文化是一个稀有品种。它产生于一个以商业贸易为主,都市化的社会环境,与周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城邦的消失,外族的入侵,希腊文化存在的环境也渐渐消失。几百年之后,罗马统治下的欧洲在屡次北方蛮族入侵之后步入中世纪。入侵者丢弃了罗马的文化及其中所含有的希腊元素,但是却信奉了罗马的宗教,也就是天主教。天主教的神学在其演变过程之中,虽然揉合了一些希腊哲学,但是希腊的哲学、科学、几何书藉却没能在西方保存下来与此相对应,东方的中东与西亚也遭到了入侵,落入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阿拉伯人是带着他们自己的宗教来进行征服的,也就是伊斯兰。他们丢弃了罗马的宗教,但却对罗马的文化大有兴趣,做了很多翻译、整理、评述的工作。因而在西方丢失的希腊经典著作,却在东方保存了下来。直到公元十二世纪,这些希腊经典才又流传回西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最为天主教会所看重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用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来证明上帝的存在。阴差阳错之间,亚历山大的征服虽然留下了一堆堆的尸骨与废墟,却也假借阿拉伯人之手,留下了希腊的文化思想。而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也由此变成在中世纪的欧洲,最受尊敬的哲学家。
  
  希腊联军所到之处,建立起一个个希腊式的城市,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巴勒斯坦周围,也不例外。从约旦河东边的小村庄,到叙利亚的大市镇,希腊的时尚,希腊语,希腊式建筑,希腊式的运动,到处都可以看得到。我们前边讲到过,在波斯的统治下,各民族可以修建各自的庙宇,在宗教上实行自治。各地之间虽然也有交流,但是人们的自我认同建立在种族、宗教、地域之上,你要么是犹太人,要么是埃及人,互相可以分得清清楚楚。马斯顿的统治,带来的却是一个熔合同化的过程。它并不在乎你是哪里人,而是希望你可以变成希腊人。希腊原本是许多小城邦的集合体,它的文化宗教也是一个集合体,并不以地域为界限。在这一点上,希腊倒是与中国相似。古代中国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圣贤书,学的都是孔孟之道,经历的都是一样的科举考试。虽然初次见面也会问一声何方人氏,但不管是议论时政还是吟诗作画,藉贯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个出生在西域的李白,同样可以被后人尊为“诗仙”。希腊人也有这样的宽容态度,只要你愿意讲希腊语,愿意接受希腊式的教育,愿意去体育馆里出操,那你就是希腊人了。至于说你在哪里出生,你属于哪个民族,你心中的保护神是哪一位,这都不重要。在敞开它怀抱的同时,希腊文化还有它自身的魅力。毕竟,这是统治者的文化,它的优越性是在马背上、战场上得到过验证的。而接受希腊文化,变成希腊人,还有现实中的实惠。不论是在政府中任职,还是与国王及其手下打交道,还是与其他地方来的商人谈生意,你都得先成为一个希腊人。
  
   可是犹太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融合,却是一桩极为困难的事情,因为犹太的为人观念与希腊的观念大为不同。犹太人像我们当今世界那些虔诚的教徒,他们的精神源泉都来自《圣经》的启示。古希腊人的观念则像我们现在的理性主义,思想上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什么事都要问个究竟。这样两种观念在一个人身上是很难并存的。
  
  对一个犹太人来说,他必须信赖一个全能的上帝,严格遵循以上帝名义所颁布的所有清规戒律。他是一个严肃而有节制的人,很清楚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卑微。对他来说,终极的真理来自上帝。他所能追求的道德完满就是服从上帝的旨意。对于一个希腊人来说,他根本就不接受有终极真理这一回事。他总是想看穿概念的核心,分析知识到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他有灵敏精细的思维,而且总是想着用他的思维来分析理解这个世界。
  
   犹太人有那一种神秘的倾向,他接受道德律法之后,绝不逾规越矩,不受那些邪恶事物的诱惑。希腊人所崇尚的却是不受制约的自我表达,他喜欢艺术,追求美感,热爱户外活动,自然界任何一样引发内心美感的事物都可以让他着迷。
  
  当犹太人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希腊人问的却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犹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品行与服从,希腊人却认为最重要的是看清事物的本质;犹太人看到神圣的时候,觉得美;希腊人看到美的时候,觉得神圣。
  
   这些对比当然是从理念上谈犹太与希腊在文化上的区别,而这二者之间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比理念上的冲突更为严重。最简单来说,希腊人与犹太人吃饭就不可以上同一张桌子。犹太人不吃猪肉,就算端上来的是牛肉,其屠宰方式恐怕无法符合犹太人的要求。要知道,摩西律法中连盘子的洗法放法都是有规定的。希腊人的婚葬祭奠,仪式庆典,都免不了有烧香、拜祭、祈祷之类的步骤。这在犹太人来说,是偶像崇拜,是十戒之中禁止参与的第一戒。儿女亲家,原本是邻里之间从互不相识到攀亲认友的最自然方式。可是犹太人却不愿意跟外族通婚,他们所赞赏的是故事中所说的一位犹太父亲,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弟受外族女子的诱惑而情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希腊人注重教育,但其教育方式跟我们中国的儒家教育却不大一样。希腊注重的是武,而中国注重的是文。中国是一个讲究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农业大国,需要的是士大夫。读书人想的是科举考试,当个摇扇子耍笔杆劳心治人的文官。希腊教育的是“公民”,这里“公民”一词的意义与我们现在通常的理解不大一样。希腊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在上边的是享有政治权力身为奴隶主的公民,在下边的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按照主人的吩咐,奴隶当然是什么都得做,但却不能上战场。奴隶之中一多半原本就是战俘,他们手里有刀的话那刀口还真不知会砍向哪一方。偏偏战争是希腊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它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城邦集合体,城邦之间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之中,最为称道的是斯巴达的军事极权制,因为那是在战争中最有效率的组织方式。城邦里的政治事物只有公民可以参与,打起仗来也只有公民可以上战场。所以上战场,是一项义务,也是一项荣誉,更是公民身份的标志。讲得简单一些,公民其实是持刀佩剑、戴盔披甲的奴隶主。每个城邦,及后来马其顿在东方征服过程中所建立的每一个希腊城市,都有一个操练馆。每天早上,那些有公民权的青少年,一起出操,强身习武,这是希腊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有甚者,为了锻炼筋骨,所有来练操的人,都是赤身裸体希腊文化本来就认为人体是美的,不是禁忌的。你要想变成希腊人,那就也得送孩子来接受希腊教育,脱逃衣服与希腊孩子们一起出操。
  
   但是犹太人来练操,却会碰到两个问题。操练场上,通常会挂着希腊神像,或者摆放国王的雕塑。操练之前也会有些祭拜或者祈祷之类的仪式,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立正敬礼唱国歌之类的东西。这在犹太人来说,又是崇拜偶像,触犯禁律。另一方面,衣服脱光之后,犹太人看过去就与人不同。因为他们做过割包皮,由此留下的疤痕常常遭到其他人的耻笑。在许多希腊人看来,割包皮简直是一种自残,破坏了身体的自然美。
  
  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都在于宗教上的“一神论”及由此发展出来的摩西律法,其中有很多排外的元素。希腊人信的是多神教,对其他民族的宗教他们有一种好奇心。他们喜欢拿自己的神与别人的神来一番对比。有相似的神灵,那就只是称乎不同而已。如果找不到相应的神灵,那就多加一尊菩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犹太人所信奉的耶和华(上帝)是全能的神?好吧,希腊人认为那就应该跟希腊宗教中地位最高的神宇斯差不多。但是犹太人却完全不认同。除了上帝耶和华之外,其他任何一个神,如果不是假的,那一定就是魔鬼。在这一点上犹太人可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不管别人信什么,怎么说,他们自认为已经找到终极真理了,都写在《圣经》之上。手中握着终级真理的人,自然会有那种高于他人的优越感,却也要承受不小的代价,因为他难以容忍别人的神,无法接受他人的习俗。希腊人对犹太人这种硬脖子的固执,感觉是又好气又好笑。敌视一些的,会发出责问,你们为什么要跟其他人如此隔阂?你们内心中仇恨人类吗?友善一些的,其实也无法理解犹太人作法的含义,只能开脱说,他们可能是因为从埃及被赶出来的时候,留下了太深的感情创伤。
  
  
    图九:美国一所大学中的学生们,表演古希腊时练操场上的情形。二十世纪的观念要比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来得保守。学生们做出的动作显然是模仿希腊时期的雕塑,但是赤身裸体这一点却是无法做到。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恐怕也没有哪间美国学校敢让学生们做裸体表演。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9):希腊文化的冲击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20):“特别聪明”的犹太人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7):圣经时代的犹太社会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7):“海外”犹太人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9):伊斯兰教的产生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90):伊斯兰教的产生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4):流亡与犹太教的兴起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2):摩西与出埃及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3):国王与先知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3):国王与先知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6):死后复生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伽南圣地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5):回归耶路撒冷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3):世界末日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4):耶稣生平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5):耶稣蒙难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8):亚历山大东征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8):本是同根生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2):罗马统治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1):Hasmonean王朝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10):反抗希腊化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系列(6):摩西律法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需要解释的《圣经》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中世纪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