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炮袭延坪岛:冒险不乏高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2:30:32

朝鲜炮袭延坪岛:冒险不乏高明(2010-12-07)● 许亮
  11月23日,朝鲜用一种近乎于战争行为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球——炮击韩国西海延坪岛,造成2名士兵和2名平民死亡。   朝鲜为什么要炮击延坪岛?各种猜测众说纷纭。一、这是朝鲜对“天安”舰事件后韩国连续举行军演的激烈回击;二、朝鲜为巩固金正恩接班人地位而有意策划的军事行动;三、朝鲜内部体制出现混乱,金正日已不能控制军方擅自行动;四、挑战奥巴马政府对朝的“战略忍耐”,吸引美国注意力;五、是对李明博政府背叛“阳光政策”的惩罚;六、金正日已经丧失理智,不能以正常的国际政治逻辑理解朝鲜的“疯狂”举动。   除了最后一条,上述说法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根据,但这些都不是朝鲜的真正意图。在我看来,炮击延坪岛是朝鲜对美“危机边缘政策”(也称“悬崖政策”)的一环,虽有些冒险,却非常高明。  危机边缘政策是朝鲜跟美国较量的惯用手法,最典型的就是制造核危机。不过外界都把注意力放到核问题上,而忽视了朝鲜的真正目的。要真正把握朝鲜“危机边缘政策”的实质,先要搞清楚朝鲜的战略目标。在朝鲜领导层眼中,美国是最大的威胁,而中国是最可靠的盟友。因而,在维持朝中同盟关系的同时,能够改善朝美关系,是对朝鲜最为有利的结果(这样在处理对韩、日关系时,朝鲜也会处于主动地位);如果暂时不能改善同美国关系,巩固朝中传统友谊,使中朝关系置于中美、中韩关系之上,也是可以接受的次优局面;而朝鲜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是中国同美国以及韩国关系积极向好,特别是在半岛问题上立场趋于一致。因而,中国与美韩之间关系紧张甚或出现对峙,朝鲜才不致处于被动。朝鲜核计划是项庄舞剑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朝鲜选择一条“制造核危机——吸引美国谈判——以弃核作为筹码改善朝美关系”的道路。可见,拥核并不是朝鲜的真正目的,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才是朝鲜真正想得到的。如此判断基于三点理由:首先,核武器的作用在于威慑,而依照美朝两国现有的技术差距,即便朝鲜拥有核武器,也不足以对美构成威慑;其次,朝鲜当局将“半岛无核化”上升为“金日成主席的遗训”来宣传,具有神圣不可违逆性;更为明显的是,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朝鲜核问题有意搁置起来,如果朝鲜志在寻求核武器,本可趁机秘密推进其核计划,又何必故意向美国展示其铀浓缩设施?   明白了朝鲜“危机边缘政策”的意图之后,再看一下朝鲜选择炮袭延坪岛的时机。从大的背景来看:朝鲜国内刚刚开完党代会,确立了金正恩的接班人地位,而金正日本人的健康状况也明显好转;在经历了“天安号”事件的考验后,中朝关系更加牢固,金正日年内两次访华都受到最高规格接待,中国也派出中央政治局常委级别的代表团,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庆祝仪式;今年5月以来,围绕“天安号”事件、黄海军演和南中国海问题,中美、中韩关系龃龉不断。11月上旬以首尔举办G20峰会之机,胡锦涛主席访问韩国,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确定明年初访问美国,中国与美韩关系开始转好;“天安号”事件后,美韩连续举行军事演习,向朝鲜施压。炮袭延坪岛“一箭三雕”   从具体时机看:就在炮袭事件的前一周,朝鲜向到访的美国科学家展示用于铀浓缩的2000台离心机,朝鲜核项目再受关注;炮袭当天,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在访问完首尔、东京后,刚刚抵达北京,磋商朝鲜核问题;韩国在有争议的西海水域举行“护国军演”。 朝鲜选择在此时炮袭延坪岛,可谓“一箭三雕”,置中美韩三国于两难困境。
  其一,分化中国同美、韩的关系。朝鲜并不愿意看到中国与美韩关系改善。前段时间,围绕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参加黄海军演,中国与美韩关系陷入紧张。这次朝鲜炮击再次把美国航母招来,给刚刚回暖的中美、中韩关系再次蒙上阴影。一方面是义愤填膺、“师出有名”的韩美军演,另一方面是让中国异常敏感的黄海安全;一方面是要求中国向朝鲜施压的国际舆论,另一方面是维护中朝特殊关系的传统政策。中国外交陷入两难选择。
  其二,给韩国保守派政府以教训,致使李明博的对朝政策陷入窘境。韩国保守派一直对前届政府的“阳光政策”嗤之以鼻,认为在这一政策下韩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却没有换得朝鲜应有的回报。李明博上台后,对朝政策趋于强硬。特别是在“天安号”事件后,韩国坚持把朝鲜道歉作为恢复援助和改善关系的先决条件,并在朝鲜周边连续举行军事演习。23日的炮击事件,将李明博的对朝政策推向尴尬之境——纵然“阳光政策”没有产生韩国所预期的效果,但南北关系却处于历史最佳时期;相比之下,李明博的强硬政策不仅没有逼迫朝鲜就范,反而将韩国推向朝鲜炮火威胁之下。濒临战争边缘,李明博也只能用军演谨慎地展示一下“强硬”。
“奥巴马回合”拉开序幕
  其三,也是最为高明之处,就是将美国的对朝政策逼入死角。这一次,铀浓缩问题和炮击延坪岛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委实让白宫如鲠在喉。奥巴马政府如果继续“战略忍耐”,只会进一步纵容朝鲜的核野心;如果选择制裁,过去的事实证明这不能迫使朝鲜退缩;如果恢复接触,又会引起盟友韩国的不满。现在美国只能通过军演展示一下强硬态度,或者要求中国施压朝鲜,除此之外,美国并没有什么牌可以使用。
  铀浓缩问题和炮击事件标志着“奥巴马回合”的美朝核较量正式拉开序幕。回想2002年10月,朝鲜也是使用类似手法开始了“布什回合”美朝较量。当时,朝鲜故意向到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承认核计划,以吸引美国与其谈判。而美国拒绝双边谈判,坚持采取多边会谈的形式,以多国之力向朝鲜施压。实际上,朝鲜一直不信任六方会谈这种多边形式,认为核问题是朝美之间的事,应该由美朝双方直接谈判,其他国家不应插手。这次炮击事件正是为达到此目的而采取的策略:在六方之中,俄、日向来对朝核问题影响甚微;炮击事件后,朝韩进行谈判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即便韩国参与会谈,也会把炮击事件作为优先议题,这样在核问题上韩国也被排除在外;中美关系因黄海军演会再生嫌隙,也就避免出现美国借助中国向朝鲜施压的局面。
  炮击事件发生后,中国因为与朝鲜的特殊关系而处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中国该如何应对?
  总结过去,中国一直在美朝核较量中扮演一个“救火员”的角色——当出现危机时,中国就表现积极,出面斡旋,劝谈促和;当恢复谈判时,中国态度反而消极,避免卷入谈判之中。这样的结果是,固然中国既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又能保留外交余地,但是,中国也容易被美、朝当作“杠杆”使用,特别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其实,美朝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危机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而他们之所以敢于制造危机,就是知道当危机发生时,中国一定会出面斡旋,正可借助中国这根“杠杆”撬动对方立场。
  在此次危机中,中国不妨换一下思路,用消极换取主动。具体来说,就是脱身而退,任由危机发展下去,当发展到双方都不能承受之时,必然请求中国进行协助,那时中国便会占据主动地位。比如,中国现在无需派特使进行斡旋,美朝正想借助中国斡旋打破僵局;也无需“包庇”朝鲜的责任,对美韩的强硬举措可以听之任之;也不要配合美韩,对朝进行严厉制裁;如果提交联合国,既不要阻止,也不要推动,“弃权”足矣。要知道,朝鲜不能忍受美国对朝持续强硬下去,美国也不会无视朝鲜的核计划。而谈判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