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42:36

课例《论语》二则 评析文本

铁十一小 徐学玲

视频:论语二则 视频:论语二则点评

语言最小的单位是“词”,字要通过词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句子要凭借词,才能组合排列。对语文学习,字词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了字词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显得空洞和苍白了。

巩 老师在教学“《论语》二则”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联系,理解体验

唤醒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再利用旧的词汇过渡理解新的词语,使新词在旧词的再现中融会贯通,从而使新词的意思逐渐清晰明了。

本节课上,对于语气词“矣”的教学, 巩老师采取了与学生学过的“焉”这一旧知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感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痕地向学生渗 透了古文中语气词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给学生留下终身受用的知识。

另外,汉语本身就有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字词教学时,一定要关注文本,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同一个字词,建立联系,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去运用。这就是学习汉语要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的道理。

本节课上, 巩老师还适时引导学生把课文题目中的“则”,与课文中的“则”建立了联系,对比着来理解,也强化了学生字词的感悟和积累,对于今后的运用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合语境,理解体验字词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但是,如果将其置于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就会容易得多。 巩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词语分类处理,从而较好地化解了学生理解的难点。例如,“温故”“知新”“学”“思”“罔”“殆”等重点词,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困难, 于是巩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思考,先说一说读懂了什么,顺势让 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样学生对词句就都理解了,之后再反复诵读内化,进行积累。

可见,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就要将词语置于句子之中,也就是语言环境中,也就是说 词语探究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语言环境为依托,只有在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词语,才会让词语充满生命的色彩,也只有 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字不离词 ”、 “词不离句 ”、 “句不离篇 ”,这就是字词学习最基本的方法。

这里, 巩老师对词语的教学并未停留在简单的词面上,而是在学生初步感受词语的基础之上又将学生引向了句子,请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读一读。词语是零碎的,而句子却是完整的。词语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句子的温暖怀抱中。 巩老师把词语的教学过渡到了句子教学上,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扎扎实实,将感受到的热乎乎的词语引向文本,让词语永远活在了文中、活在心中。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验字词  

课文大多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以及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现意蕴深刻的思想道理来感动读者。因此,学习课文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验,就能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特定氛围中,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如: 巩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学”和“思”及其关系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理解和体验的。这些理解和体验,不是简单的来自老师的讲解,而是在与生活实际真正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潜心体会,使字词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使他们的心灵丰富起来。这样,学生便能真正读出词语的内涵,读出自己的理解了。

可见,在字词教学中,教师适时把品析词语和理解课文、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充实到语文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趣味,更有实效,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其语言运用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强化朗读,理解体验字词 

品读是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有滋有味地读,全神贯注地读,感受文中绚烂的语言,让读触动心灵,激发学生探究、感悟词语的兴趣。

《论语》二则中,文中深刻的道理,是通过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表现的。巩教师在课上很重视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培养朗读的能力,掌握朗读的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到课文的典范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深入地理解道理。如在学生理解两句意思之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之后教师进行范读。在学生理解词语,感悟句意时, 巩老师还摈弃了为解词而解词的简单做法,将理解词义与朗读训练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体验中真切地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句中词语的意思,更体验到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了。 可见,通过句子朗读可以很 好促进对词语的感悟品味,感受词语带来的情感体验,它们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