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举热”吸纳精英的负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32:46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将竞争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88比1,最热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国考热度不减,足见公务员已成为多数人提升价值的发展渠道,但也折射出社会的畸形就业形态。

    为什么公务员职位趋之若鹜,原因就在于公务员的职业的稳定性和高保障性是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从职业功能看,公务员作为公权力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其通过政策制定来左右社会发展的职业功能,让其他任何“私权职业”都望尘莫及。目前,中国正进入高风险社会进程,人们对职业、生活都感到不稳定,最明显的就是下岗失业现象。政府机关和企业相比,纳入政府体系的公务员拥有更多社会保障,从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到住房公积金,还有生育保险、各类津贴,所有保障体系一起为公务员筑起了牢固屏风。好职业人人趋之若鹜,公务员是目前国内压力最小、待遇最好、日子过得最安稳的好职业之一,“国考”持续高烧不退,也就不见得稀奇。

    试想,如果社会保障足够完善,人们有足够的安全感,还会争先恐后地期望工作稳定吗?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多样的选择,但对未来的不可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考公务员。

    既然公务员成为多数人提升价值的渠道,顺势也就成为最能吸纳社会精英的群体。有关人士担心,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报考数量持续走高,职于国家机关也成为很多高学历人群的第一择业目标,加上“优中选优”的严格筛选程序,使得国家公务员考试产生很强的精英吸纳作用。此弊端就在于,公共部门垄断社会精英资源,不仅使其他社会部门无法吸纳有用的人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创造力的提升。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友,建筑评论家曾昭奋在1994年4月回母校参加校庆时,看到一群五六十年代毕业的校友,流连细语于校内王国维先生纪念碑左右,结果发现“在碑前瞻仰徘徊、拍照留念的中年人中,有好几位是市长副市长、部长副部长,也许是级别更高的高级干部,却不大见到学术界中的名家和大师”。他不由地感叹:“几十年来清华大学出了很多大官,但是不出大学问家、大艺术家。”曾昭奋的感叹正是对公务系统超强“精英吸纳力”的无奈。

    面对“考公务员热”,有关部门首先要反思的是,为什么社会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时,许多大学生却就业无门,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大学教育在其中又该承担何种责任?中国的产业结构吸纳不了大量大学毕业生,才是最值得忧虑的。面对“考公务员热”,首先要加大政府社会管理的力度,关键是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实现社会保障、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建立运转顺畅的公务员辞退机制,让公务员队伍能进,而且真正实现能出。其次,要引导人们更多地加入到经济建设的组织中去。换言之,政府应该使各职业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公共部门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