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的四艘航母全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7:49:49
中国购买的四艘航母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买进了4艘航母,其中1艘被拆了,另3艘当作娱乐设施。四艘航母分别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墨尔本”号,从苏联买的明斯克号、基辅号,从乌克兰买的瓦良格号。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深圳明斯克航空母舰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Minsk)由尼古拉耶夫船厂建造,属"基辅"级中型航母,排水量42000T,集航母和巡洋舰的功能于一身。1972年12月28日开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完工。隶属太平洋舰队。1981-82年在 Vladivostock进行大修。 1989年后基本不能使用。苏联解体后,明斯克号没有了后勤保障基地,因为生产它的乌克兰已经独立,而航母却在俄罗斯手里,要修可以,但要给美元,同样揭不开锅的俄罗斯海军只好任其自生自灭。1995年,财政最紧张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作出惊人之举--将该舰队吨位最大的两艘航空母舰明斯克号与新罗西斯克号当废铁卖给韩国大宇重工集团,代价为1300万美元,而这两艘主力舰的服役期还没到一半。这桩交易的前提是韩国必须把它们拆解成2平方米左右的钢板并且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1995年10月22日,明斯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被几条拖船牵出海参崴港湾,许多俄罗斯水兵流下伤心的眼泪。韩国国防部门以及美国情报官员仔细地分析其奥秘,尽管俄军方在交付之初便将武器和电子系统拆除或者炸毁,但遗留的技术思路仍让韩美双方惊喜异常。在俄罗斯的一再催促下,诺沃罗西斯克号航母在韩国人的焊枪下变成废铁;但韩国却试图让明斯克号起死回生,提前实现自己的"航母梦"。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下子把亚洲四小龙变成四小虫,明斯克号也顿时变成累赘。听说中国有家公司想购买,韩国便马上同意以530万美元廉价脱手。1998年9月明斯克号来到广东东莞沙田港,1999年8月拖至广州文冲船厂,进行封闭式大规模修整与改造。目前明斯克号整修一新,2000年5月9日驶向深圳大鹏湾,落户深圳市的沙头角,用于参观娱乐,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由四万吨级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军事主题公园。
明斯克号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航母,因为它的构造一半像航母,一半又像巡洋舰。舰上携带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9架卡27反潜直升机,前者可以夺取局部制空权,能够配挂AA-8、AS-17等空战和对地/海攻击武器,性能与我们常说的英国海鹞飞机相当;后者则全力打击美国的核潜艇,以保障航母及舰队的安全。在西方航空母舰拼命为舰载机空出甲板的时候,明斯克号却占用40%的甲板空间,安装诸如SS-N-12巡航导弹、SA-N-4防空导弹、SS-N-14反潜导弹、双联装76毫米舰炮等本该由其他舰艇配备的武器。
明斯克号甲板分为上九层、下十一层,在甲板上走一个来回就是一华里,转两圈即是一公里,二十层舱面走廊总长度为17公里。从舰长室、驾驶室、飞行指挥塔,到军官餐厅、水兵餐厅、机舱、导弹舱、鱼雷舱、炮弹舱、锚链舱等总共舱房二千多间。舰首的锚链舱容纳了总重量二千吨的锚链,舰首左右舷两只锚链已移置和平广场,每只重达40吨。
标准排水量:36576吨 满载排水量:42672吨
舰长274米,宽47.2米,舰高68米,加上主桅杆达70多米
航母飞行甲板长200米、宽20.7米,可停舰载飞机30多架。
吃水10米
采用4台汽轮机,推动功率达14.9千瓦,
航速32节,续航力达4000~13500海里,
全舰成员超过1700人
武器装备:
2座2联装76毫米火炮装置
2座5联装53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
2座SA-N-3"酒杯"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2座SA-N-4"壁虎"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4座双联装SS-N-12"沙箱"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
2座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
1座双联装SUW-N-1海军多用途导弹发射器
8座30毫米AK-630自动火炮
天津基辅号航空母舰
"基辅"号航母是前苏联"基辅"级(Kiev Class)航母的首制舰,建造于1970年,一度是前苏联海军的象征。由于前苏联的解体,"基辅"号于一九九四年提前退役。 2000年8月,在美国、印度等九个买家中,中方竞买成功,将基辅号拖至天津国际游乐港,修复原貌,使之由军事残骸变身成和平与生态的公众乐园。
排水量:基辅级:43000吨,改良型基辅级:45000吨
规格:全长273米,全宽53米
吃水:基辅级:9.5米;改良型基辅级:10米
主机:4组齿轮驱动涡轮机(200000轴马力),四轴,航速32节
舰载机:12 架雅克列夫(Yakolev)Yak-38A"铁匠"(Forger)A式战斗机、一架Yak-38B"铁匠"B战斗机、19架Ka-27卡默夫"蜗牛"A式反潜直升机、3架Ka-25"贺尔蒙"B式直升机
装备:
改良基辅级:SS-N-12反潜导弹发射器12具(6对,备射导弹24枚)。SA-N-9 防空导弹六联装垂直发射系统4具(6个弹仓,一具发射器48枚导弹)、100毫米炮2门、30毫米六管机炮8具、RBU 1200十管火管火箭2具
大连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航母是目前俄海军唯一在役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后续舰。是冷战时期前苏联赶超美国的关键海军装备项目,号称是其30年研制心血的结晶。"瓦良格"号于1985年在乌克兰的船厂安放龙骨,1988年下水。能够搭载40-70架舰载机,尤其是改装自苏-27"侧卫"的苏-33"海侧卫"重型舰载机特别善战,追踪目标距离可达2400千米,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瓦良格"号航母自身也携带大量攻击性武器,光射程超过550公里的SSN-19"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就让美国人头痛了好长时间。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导弹不再像"基辅"级航母那样暴露在外面,而是全部实现了垂直发射,飞行甲板因此变得空旷乾净。按前苏联海军最初的造舰计划,"库"舰和"瓦"舰的舰首都十分类似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应安装两座弹射器。但是,由于前苏联弹射器研制工作的严重滞后,不得不改为采用上升角为12度的滑跃起飞甲板且作权宜,而这后来就成了"库"舰与"瓦"舰"最显着的外形特徵"。
排水量67500吨
舰长302米
舰宽35.4米
飞行甲板长70.5米
吃水10.5米
采用了4台蒸汽轮机
1999年从乌克兰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
已经被拆除的"墨尔本号"
墨尔本号航空母舰原系英国海军尊贵号,舷号R77,属于英国在二战中应急设计的巨人级护航航空母舰。它由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于1943年4月13日开工,1945年2月28日下水,没有赶上二次大战。战后,因为英国经济难以承受巨额军费,遂大量缩减海军力量,只保留吨位大、船况较好并且有较大改进余地的航母,已经下水的尊贵号的后续设备安装显得拖泥带水。作为英联邦成员,1945年澳大利亚获得独立的海军建制,1949年英澳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为了表示亲善,英国以10英镑的顺水人情把国内无人问津的尊贵号卖给澳大利亚,但条件是澳大利亚必须购买英国设备使其形成战斗力,实际上是变相甩掉一个大包袱。1955年10月28日,该航空母舰正式完工,次年3月5日从朴茨茅斯港起航,4月23日到达澳大利亚。5月14日举行改名暨授旗仪式,尊贵号改名为墨尔本号,舷号变为R21,成为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异国的灰姑娘一下子变成海上女王。
此后澳大利亚还请美国船厂为其添置蒸汽弹射器、修改斜向跑道等。墨尔本号航母满载排水量20250吨,拥有4台大推力蒸汽弹射器,能够携带20~27架飞机,最多可以容纳40架,其中视为宝贝的是4架美制A-4天鹰攻击机,并配备最基本的16门高射炮以作防空用。航母时速为25节,续航力为4000海里,全舰人员编制为1480人(包括620名空勤人员),初步具有远洋部署能力。墨尔本号 1969年6月3日和美国海军"弗兰克·E·伊文思"(DD-754)驱逐舰相撞。1982年1月30日退役。1984年墨尔本号作为废船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21日,墨尔本号被牵引进广州黄埔船厂。
标准排水量14200吨,满载排水量20250吨
船体:长211.2米,宽24.8米
吃水深度:7.2米
动力装置:4锅炉,帕森式汽轮机,2轴
推进功率:40000马力
最大航速:25节
载员:平时860名舰员,620名航空人员
开始建造日期:1943年4月13日
下水日期: 1945年2月28日
作为真正的作战航母的确已经应该退役了。然而,用作轻型航母在海上成为流动机场,和作为收集信息的流动电子船,却是还可以服役多年的。不要太浪费了。
"好!造不如买,那怕买的是航母皮"=====================================================================================================
中俄守世界命门:美国不敢轻举妄动
我们知道,伊朗对于整个全球格局而言,有如“世界命门”。对美国而言,这个扼守波斯湾门户的什叶派国家,是一个比伊拉克、朝鲜、台湾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必“得之而后快”。
美国志在夺得天下、做一个掌控世界秩序帝国,要达此目的,其关键点就在中东,而要完全掌握中东,其核心就是拿下两伊,特别是伊朗。如果美国拿下伊朗,那么,在以色列这根“中东钢钉”的配合下,整个中东地区将彻底揽入华盛顿的手中、从此之后,别人根本就休想染指。
然而,伊拉克的麻烦让布什自己承认“没有想到”,而拿下伊朗更是一件远比伊拉克还要麻烦的事情。在伊拉克的遭受的挫折,明显使白宫的“新保守主义者”“心虚了许多”。
就目前而言,据我们观察,华盛顿内部在如何处理对伊朗关系上就存在有明显分歧:是接触,遏止还是对抗?切尼的立场理所当然地是叫嚷着要“施压和对抗”,但是,他们那双从伊拉克仍未拔出的泥腿,迫使他们尽管不愿意,但仍然不得不在军事手段之外去寻找解决方法。而美国务实派则主张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再与德黑兰重构“潜在的合作领域”。
那么,这些务实派看中的又是哪一些“合作领域”呢?在我们看来,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伊朗在阿富汗有强大的影响力,第二则是和伊拉克占多数的什叶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伊朗本身价值就让人垂涎不已,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更是连接中亚、南亚和中东的陆上桥梁。
对中国、欧洲和俄罗斯而言,上述几点正是无法放手伊朗的重要原因。不难看出,伊朗是一条很重要的防线,绝对不能被美国控制,否则中国、欧洲的“油路”和“油源”就基本上被美国完全控制住了。中、欧、俄不仅都在伊朗有重大的经济利益,就地缘战略而言,没有伊朗的屏蔽作用,中国和俄罗斯与美国的“中亚斗法”将会十分艰难。
因此,如何保护伊朗正是中、欧、俄“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中俄联手保护伊朗,美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直到稍早前,在伊朗核问题上同美国铆上火的主力还是欧洲,但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的核设施的威胁下,无力对伊朗提供军事保护手段的欧洲一度动摇过,这表现在“更具欧洲风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几乎要对华盛顿和以色列的要求做出让步,“准备证实”伊朗是在试图组建核炸弹。
关键时刻,俄罗斯方面也公开表示,不会停止与伊朗的核合作,并认定伊朗搞的不过是些“和平项目”、华盛顿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之后,国际外交界就将目光聚集到了北京,想看看北京的态度。
我们也终于看到了中国方面的态度,不仅同意俄罗斯人的说法,更进一步表示“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事实上,不论伊朗是否在和平利用核能,只要伊朗不如华盛顿所愿,华盛顿和以色列都不会轻易放手伊朗。出于对伊拉克问题上的反思,中、欧、俄在阻止美国、以色列军事解决伊朗问题上应该有具体的军事部署,以防止美国、以色列的军事冒险。
在与美国争夺伊朗的斗争中,巴基斯坦的战略价值突显。国际分析人士认为,稍早中国与巴基斯坦举行的“反恐军事演习”应该视为中、欧、俄罗斯可能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准备陆上通道”进行的一种尝试。分析还认为,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考虑,中欧俄罗斯都没有理由让伊拉克“孤立无助、没有防卫之力”的无奈在伊朗“再来一次”。在我们看来,的确有必要“未雨绸缪”、以让美国“知难而退”。
美国"倒萨"目的实现后,美国的中东战略尽管已是"千疮百孔",但是,美国还是不死心,其框架脉络如下:
首先,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政权,控制伊石油,使伊成为美国在该地区实行军事威慑的坚实支柱。保持对伊朗、叙利亚等"激进派"国家的威慑。
其次,在完全控制伊拉克之后,美国才会有心情启用它自己提出来的和平"路线图"、在美国的军事威慑下、按美国的利益去强行推动巴以解决争端、以孤立伊朗,并瓦解叙利亚的抵抗意志,并迫使其"不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不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不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最后,也是水到渠成的一步,就是颠覆伊朗政权,同时对中东国家实行渐进式民主化改造,为其中东乃至全球战略服务。
伊核问题是当今世界问题的核心,其“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一份“有关世界主要大国最终角色”的“分配方案”,“这种分配”是包括有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全面分配”。当然了,在文字上,它是不会明着写的!具体到经济、特别细化至金融层面上,可以这样讲,在可见的将来,“伊核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实质上被赋予了“最后定型”“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角色。
仅从游戏规则的层面上看,“伊朗核计划”之所以会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才“突飞猛进”,是“中欧俄”决心共同参与、阻止美国独自制定“未来国际游戏规则”的客观需要;
同样,几年来“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之所以直到今天都没能修得“正果”(象朝鲜那样),又是“中欧俄美”、或者“伊核六方会谈”中的一家、或者几家,在“未来国际游戏规则”没有成型之前,或者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愿意维护“现有国际游戏规则”中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之稳定的客观需要对“中欧俄”而言,“这种客观需要”就是:只要有可能,那么,既不让美国对伊朗动武,也不让“突飞猛进”的伊核计划修得“正果”,还不让华盛顿“将伊朗问题伊拉克化(先封锁削弱、再屈服颠覆)”的企图得逞,但要让伊朗在伊拉克继续扮演“消耗美国综合实力”的角色,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打伊朗将会使其经济倒退
美国在本世纪将会退出世界霸主的角色,欧洲强国将会胜出,但美国的衰退是渐次的,拉锯似的.
国际舞台就是国家利益争取!
大家在国际舞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博弈!
中国很厉害!
尤其是人啊!
继续努力!
震惊西方大国,中国核潜艇非一般的恐怖
1964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东风二号"中程导弹;同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1970年成功发射首枚"长征一号"战略导弹。而这时核潜艇的发展还处于摸索的状态。原因在于,中国的核弹与导弹都曾有苏联提供的简单模型与零星资料,在两国交恶之前,中方已有若干启蒙式的认知,还不至于盲人摸象,两眼一抹黑,只有核潜艇,才真正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产硬件。
中国的第一代常规潜艇都是按中苏"互助协定",由苏方提供图纸、材料和设备,甚至派出专家来指导监制的。常规型的导弹潜艇,也于1959年由苏方提供了图纸资料和部分设备器材。当年苏方援助中止,协议中的水下潜射导弹便不再装运来华。不过,核动力潜艇的心脏是热核反应堆,这项绝密技术当然要由中国自行研发。
1966年,中国海军奉命开始秘密研制核潜艇。这个神秘兮兮的摇篮不在沿海某海军基地,而是在内陆深处烟波浩渺的500里滇池畔。大西南是战略后方,军工企业密集。深究一层,这也是明代戚家军的传统,戚继光在蓬莱阁"八仙过海"处建筑了一座水围子,大明的海军就是在这水波不兴的"人造湖泊"里训练出来的。
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行各业专家共29名,他们手中仅有的资料是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以及一件从美国带回来的儿童航模玩具。诚然,中国虽有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潜艇的中枢,却是困难重重。
美国在核反应堆的基础上造核潜艇,用了10年(1955年第--艘核潜艇下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苏联更为坎坷,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而中国则要一步到位。
研制部门中最为繁忙的是一位木匠,他是通过最严格的技术考核(当然免不了苛刻的政审)筛选出来的。因为,核潜艇的模型是按1:1的比例完全用木头制作的,它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腑,宛如一艘超级玩具。
谁能够想像得到,国产核潜艇就是在滇池边上的一条木壳"大雪茄"里孕育出来的。它被拆拆卸卸,敲敲打打,已逾几度寒暑。那些尖端科学的精英们就在纷纷扬扬的锯末与刨花中获取了大量的感性及理性知识。从木壳到铁壳,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移师到葫芦岛军港开工建造了。
核泄漏与核防护
越战、珍宝岛之战、苏俄"外科手术"核打击的威胁,致使中央军委发出"边设计边建造"的硬性指令。核潜艇设计与建造交叉,这也是"文革"中"打倒爬行主义"的新生事物。核潜艇研制所耗的财力,实难以计算。但不管如何,哪怕用金山银山堆出来,只要它令中国具有"第二次核报复"能力,总还是物超所值。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核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来回折腾,明明已装上艇体的成套设备,仅因设计的某处不合理,又彻底推倒重来,这是花钱买时间的战略竞赛,中国核潜艇建造之困难可以想像。第一艘钢壳潜艇在北海舰队某基地开始做"系泊试验",发生了最重大事故--核反应堆主泵泄漏,高温高压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而这次事故,也让军方刻骨铭心,当时正是"政治挂帅"时期,军旅中的格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研制单位里的所有军代表都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决心书",请缨赴汤蹈火,进入核反应堆舱排除故障。然而事故并不简单,军工技师轮番上阵,履险最多的麦新春共进入热态的堆舱达 10次之多。
如今,核反应堆的"军转民"技术,已用于上海泰山核电厂和广东大亚湾核电厂。这些民用企业的核安全、核防护措施,确实从当年核潜艇的原始数据中获益匪浅。
兵贵精而不在多
国产核潜艇解缆试航,在内海(渤海)与海岸线游弋,状况正常。1974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它就是北海舰队的"汉"级核动力潜艇。此时距立项之初,已经8年过去了。中国的研制历程比美国缩短了两年。
然而,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过程纰漏极多,耗资颇巨,军方并没急于将它定型成批生产。如果说,当初尚有国力的承受限度问题,时至今日,中国拥有核潜艇的数量仍十分有限,原因已非核反应堆以及机械部分的阻滞,而是潜艇的"神经网"--电子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1994年10月,中国核潜艇与美国航空母舰在公海对峙,正是因为侦讯系统耳目不聪,被人反制。从另一方面来看,核潜艇这东西无非是镇家宅、辟外邪,不需"流水线"一般大批量建造,有固然比无好,少却比多好。中国现有的"汉"级核潜艇、"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大致相当于苏俄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型,而那类潜艇原型已成为俄国"浮动的切尔诺贝利"。1995年10月,俄国官方向国际社会呼吁,说明本国老旧的军舰中有10艘核潜艇要淘汰,但以俄国当时的国力却无力拆除其核子炉,因而请求国际原子能总署提供技术援助,以免这些随时可能沉没的核潜艇造成生态灾难。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长尾鲨"号鱼雷核潜艇奉命进行深潜试验,在麻省佛特角以东220海里处下潜到2550米,结果再也没浮上来。从此,美国便永远放弃了这类载人试验,所有深海探测,都改用遥控器具进行。水底2550米就此成了"死亡极限"。
深潜能力的军事意义并不大,如果你有"十全武功",水下一两百米就足够了,但是长航能力就至关重要‘了。核潜艇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就因为它是潜伏流动的导弹基地,它可以几个月隐蔽水底,无须外面的新鲜空气,哪怕国土上的军事设施已被敌国第一波核打击悉数摧毁,我方仅剩一艘核潜艇,也仍能以牙还牙。现实正是5个核大国都有核武器,因此它们之间的核大战难以打起。
新"海底两万里"
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曾是老幼咸宜的读物,不过它早就变成了现实。美国"海神号"核潜艇于1960年首次完成了环球潜航,历时83 天零10小时,航程中当然不曾停泊于任何港口。苏俄、法国、英国都紧随其后,分别进行长航试验,却只有法国核潜艇坚持到第6了天。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来进行环球潜航。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潜艇也不例外,从常规潜艇问世的1851年到1975年这124年间,共发生事故297起,沉艇146艘,其中核潜艇事故66起,沉艇21艘。最为著名的要数1970年苏联"十一月"号鱼雷K-8级核潜艇的海难事件。该艇在西班牙以北300海里潜航,不幸于水下160米处突发电火,空气再生装置烧毁,两个核反应堆中的一个在事故警报讯号下自动停炉,训练有素的艇长即刻将另一热核炉关闭,但海水从焚毁的密封舱门涌入,潜艇来不及上浮即告沉没,全体官兵连同艇上携带的一枚氢弹便永远坠落黑暗无边的海底深渊。
中国潜艇出航那天,海军各级首长都莅临壮行,艇上总指挥则由核潜艇基地杨玺副司令员担当。
这一轮"黑暗之旅"就在艇体下潜翻起的泡沫与漩涡中宣告开始。
自然光线在水下6米处,光谱中的红光已消失;10米以下已不见橙光;20米深处黄光也被过滤掉了;30米处仅余穿透力最强的紫、蓝、绿光;再往下就是永恒的黑暗了。核潜艇的操作全靠灯光照明,人体的光合作用也靠每天照射紫外线理疗灯。但人造光线自然不能与自然光相比,潜艇携带的植物第3天就相继凋零枯萎。诚然,最叫人关心的是空调系统,艇上的空气再生是靠电解水制造氧气,用吸收剂消解二氧化碳,再通过核装置与过滤器驱除有害废气。这个系统复杂而且敏感,潜艇的海难事故多半出在这脆弱的一环。第5天出了大问题,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坏了。值勤技师将整个系统拆卸下来,对着图纸一道道程序查找故障,艇内空气渐渐令人窒息,温度升至40摄氏度,众官兵人人大喘着气,汗出如浆。杨副司令已考虑下令上浮返航了,倘若如此,长航记录连法国的零头电比不上。技术军官们自然要押上命赌一把,他们一边吃药打针一边苦撑,终于在最后一刻修好了。潜艇续航到第30天,一个舱室的蒸汽安全阀突然爆炸,几十个大气压的高温蒸汽凄厉尖啸着往外喷射,如此事故竟能在顷刻间排除,靠的正是解放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值勤军士披上石棉被,用一双肉掌去关闭平时以电机制动的大阀门,排险成功了。
纵然是艇上机部件万事安泰,却还有另一层面的问题。就是水下长航的兵员心理健康,此事非同小可。在没有白昼黑夜,没有时间与方位感,没有外界新闻信息,只有恒定而单调的机械噪音的狭窄空间里,人人烦躁不安,头痛乏力,整天打瞌睡却又睡不了多久,噩梦连连,虚汗淋漓。艇上病号越来越多,最后连医生也病了。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歇斯底里,记忆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出入舱门会莫名其妙地夹手夹脚或撞疼脑壳,上下岗走错舱室,娱乐时打扑克乱出牌,下棋竟吃掉自己一方的棋子等等。最常见的是官兵在餐厅或卧舱里突然乱敲桌子和狂喊几声。如在值勤时陷入这种心理状态,便危险之至。潜艇事故史上,因声纳当值人员头脑混沌导致艇体撞上礁石或水面船舶锚链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源自生理激素的本能压抑感,连远航的商船、军舰也不能幸免,更别提水下长航的潜艇官兵了。西方水兵释放抑郁、舒展精神的办法就是靠岸时放纵声色、尽情作乐,尽管也派出宪兵管束过火行为,但登岸水兵胡闹滋事者已司空见惯。
幸而,这次长航尽管病员累累,试验却在继续。67天过去了,"超法"已达标。84天过去了,"赶美"亦终于赶上。潜艇返航泊岸时,码头的欢迎队列中排着一串救护车与担架。艇上官兵不是躺着抬出来的,就是扶着舷梯横杆颤巍巍地蹭出来的,个个头发萎黄,面如金纸,极度虚弱。然而,新的世界纪录却从此诞生了。
水下潜射大演习
无论是深潜还是长航试验,都不能代替战略导弹水下发射的实战演习,这是核潜艇终极军事价值之所在。
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的导弹落点精确度一直欠佳--比照陆上发射而言。同一艘艇的第2枚导弹发射比首枚又要差一截。这是由于先射出的导弹对下一枚待发的导弹平台造成的振动所致。
1985年,新华社公告:中国将于9月28日至10月18日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要求各国的飞机、船舶在上述期间的当地时间每日10时至17时不要进入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的半径35海里的海域。于是,所有强国都动用了它们的军事卫星监测,并派出舰艇和侦察机逼近那一片海域。众目的焦点都是中国大陆上已侦知或未探明的发射井,没想到这次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核潜艇水下发射演习。
1985年大演习,不为外人所知的花絮颇多。首先是一位导弹潜射的权威专家提出了"一艇两枚同步齐射"的试验方案,以期提高两弹先后发射之不能令人满意的精确度。
多数人却持反对立场,"临阵变招"为兵家大忌,倘有差池,整个大演习就砸锅了。但赞成者的理由很对军方的胃口,两弹齐射更具实战意义,将增加敌方拦截的难度(如美国的"爱国者"拦截飞弹);其次,可以先进行模型弹的齐射试验,收集各项参数。提议终获通过,模型试验的效果良好,潜艇的耐压性、经受发射深度的冲击量载荷都没有问题;潜艇的动力系统及主要设备运行正常;两弹齐发对导弹发射系统及地面指挥系统均无影响。为防万一,最后采用的还是甲艇两弹齐射,乙艇两弹先后发射的综合演习方案。
临近发射,指令已下达,乙艇导弹点火系统的电子元件又出了故障,如按常规,要拆卸回基地逐级检修,势必会错过已向国际公布的试验时间。于是潜艇上浮,派出技师"火线抢险"。湿淋淋的导弹已竖立在潜艇平台上,技师须用临时器械吊上去,钻进狭小的点火舱里以手的触感去排除故障。潜艇、导弹以及整个海平面都在摇来晃去,波动不已,而技师居然大玩空中杂耍一样将它修好了--相信这又是一项世界记录。潜艇迅速下潜,旋即发射了导弹。多枚长程导弹拖着炫目的火龙,飞向南太平洋的试验末区。
其后,弹着点的电讯传来,甲艇两弹齐发的落点比乙艇精确度高出一倍,这次大演习,收获良多。
诚然,中国之"建立现代化的强大海军"的战略任务尚未实现之前,现有的核潜艇战斗操典仍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真正携带核弹头的潜艇绝少开进深海远航,一般都在近海游弋或干脆在隐秘的海底静卧。尽管如此,中国已可睥睨天下,袖里藏着几手恐怖的绝活,在国际社会上就可得到应有的尊重。
西陆东方军事小鸟akaaaa
没别的感触,只有自豪!
====================================\\\\\\\\\\\\\\\\\\\\\\\\\\\\\\\\\\\\\\\\\\\\\\\\\\\\\\\\\====================================
美欧日列强惊呼:中国海军已经实际控制了南海!
德国《亚洲军事了望》:近期,中国南海海军舰队,扩大在南海控制的范围。由3艘驱逐舰2艘潜艇,以及配属T16,T22的远程空中打击部队,组成的联合舰队。目前,这是中国真正对前期南海诸国对台湾在太平岛修建机场扬言"攻击"事件作出的反应。此次中国海军在南海的行动,使得地区部分国家感到不安。印尼,马来等国日前媒体虽未披露两国政府如何采取行动。但是,上述两国最近加紧,采购其在德国,法国前期定购的先进潜艇计划。这些足以说明,此次北京南海舰队,的的确确来势不小。中国的TU22远程轰炸机,目前6架部署在南海。在加之以前北京在南海建立的简易机场,使得约有100架左右歼11可以往返于南海周边。
印度《国防期刊》:中国海军在南印度海(南海)不断进行军事演练。这使印度感到不满。最近我国(印度)也将采取措施措施针对这行动,给予回应。
法国《勘查嘉观察》:"疯狂的北京,疯狂的中国。"近期,所谓强大的中国海军,擅自开往南海地区进行所谓协助台湾的太平岛护卫活动。其实质是北京在南海针对日本进行封堵资源通道的策略。这引起了日本极大不满。中国近期还擅自,在伊朗等地出动远程空中力量。对于,目前这个疯狂的国家,作为世界顶级的美国布什政府,却丝毫没有任何有效手段来克制。实在遗憾。
美国《每日军事报道》:最近,在伊朗部分靠近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发现数架Y8DM大型中国预警战机。这是针对美国驻扎在靠近伊朗边境地区的235A联队的侦测活动。也是极大威胁了美国的安全。来自五角大楼消息称:虽然北京战机没有越过伊朗中心线位置,但是,依据Y8DM的相控阵能力,依旧完全可以,多角度侦测,美国伊朗边境地区的军事活动。
日本《昭和》:中国为了争夺东部海域,竟然借口台北在南海太平岛遭受攻击为名,出兵南海企图封锁整个日本通道。这是极大的对日本国的挑衅。日前,日本国已经宣布将台湾纳入日本防御范围,由此,南海太平岛应该由日本,台北共同管理,为何中国擅自出兵干涉?希望政府果敢采取对华打击的政策。
德国《国际军事评论》:HN3运抵中国南方部队。这些具有射程在3000公里的巡航飞弹,可以及其有效打击,来自台北,日本的任何威胁。另外,中国南海舰队,封堵了日本南海主要通道。逼迫日本就"台湾共同防御"作出答复。可以看出,中国在运用军事威慑力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以往一直采取的卑躬谦和,到现在的剑拔弩张。说明了他们的自身力量.
法国《亚洲军事动态》:日前台北披露关于制定远程飞航武器打击北京的秘密计划,引起北京极大不满,为此,近期北京把这种不满,发泄在所有他能发泄的地区。在南海,北京组建的空海联合体系的舰队。紧紧封堵了日本通道。在福建等地最新运抵的HN3系列飞航导弹。迫使台北感到恐慌。也是对日本台北防务的回应。
安原太郎:中国海军将重兵调集到南海,目标显然是要威胁我日本海军南下增援台湾的计划。在南海中国部署了170"中华盾"驱逐舰,168,169,114。三艘先进驱逐舰。以及7艘先进F24型导弹护卫舰。另外,中国至少2艘新型导弹核子潜艇,也部属在这里。
南中国海,平均水深400米以上,十分适合潜艇的编队部署。在这里部署弹道导弹核潜艇,可以威胁到整个东亚海域。有其对于台北海域。日本国最新的安全策略,我们有必要协助台北,抗击来中国的侵略。
因此,我国出兵进驻千叶群岛,这里距台海仅有350海里即700公里。我们可以随时感到台岛增援。我国在千叶驻扎有陆战队士兵5000人。这是作为应急机动部队使用。
我们在那里匮乏大型陆军装备,没有重型武器。我们的T90不能搭乘运输舰。运抵那里。而且,T90没有中国T76轻型水路坦克的潜水性能。因此,我们在那里的5000士兵,仅仅只是普通的机械化步兵。
中国当局并没有对于日本部署在千叶部队,感到莫大不愉快。早先外界认为,中国当局可能不敢在时机成熟之前,有所动作。但是,就目前局势发展来看,我们很可能,被欺骗。这又是一个极端狡猾地"布局"。我们目前的驻扎的军队,被全部笼罩在导弹射程之下。
并且,千叶是一座群岛。地原分布交零散。因此,我们不可能实施大规模部队展开。在这里我们需要来自北上舰队的支援。但是,如果这里被完全覆盖在核武器导弹打击之下,那么。我们的南下舰队,很可能在救援初期,遭到来自中国当局的核武恐吓。
不要那么自信认为中国人不敢发射核武器。他们很多时候,往往是说了的不做,做了的反而不说。千叶群岛目前很可能不再属于"安全防守区域"。我们在这里等于被人家控制。
但是,日本救援台北仅此一条海路。这也是事实。中国部署在渤海湾的舰队,以及导弹打击部队,主要是用来在战时遏制牵制我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封堵我舰队南下增援千叶的可能。
一旦千叶群岛沦陷。那么作为自称海上国度的日本,就等于被截断了下海的道路。
因此,我们要与中国当局谈判,条件首先就是中国海军必须将南海舰队进行必要地有效的战舰消减。特别是他的潜艇部队。
而且中国在这里即南海部署新型舰队,另外一个含义也是十分明显的。就是扼守印度洋通往东亚的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一旦马六甲遭到控制,等于把日本舰队关在了房子内。美国可能进行增援的第5,8舰队。很难突破这里。
另外印度海军也无法进行增援。因此,中国扼守南海其战略意义十分厉害。对台湾他可以进行右侧封堵。对马六甲可以实施导弹控制。对关岛基地至台湾海可以达到。制约作用。为中国利用老式W,R潜艇在次地进行布雷。封锁台湾切断台湾与日美联合军事防卫的势力圈、从而达到全面包围台湾目的。
因此,作为日本必须迅速结束与韩国在独岛问题的分歧。以便将主力1,2,3舰队调遣南下。
中国在强大,又不是弱小的自然是强者为王。难道让猛虎给猫让道的道理奇怪 ??????
是这样吗?我看南海可能收回来吗?太多国家要争了。美国日本越南印度菲律宾等,你要跟他们打还不世界大战?我看收不回来了
不谈收不收回,但看咱们中国的这次部署就让各国感到威胁。换个方向想下,众国都是在畏惧咱们中国的实力!这就值得我们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