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选过后看台湾-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47:04
观选过后看台湾台湾五都观选系列之七作者:宋鲁郑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0-12-5本站发布时间:2010-12-5 8:41:21阅读量:778次

  11月21日至30日,在台湾观摩历史上首次举行的五都选举,行程遍及全岛,拜会了各候选人的竞选总部、国民党和民进党中央党部以及与选举有关的中央选举委员会。可谓对台湾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扫瞄。虽然已经四次来台、三次观选,但由于台湾的民主仍然处于变化较多的成长期,所以每次观选都有不同面貌展现。

  一、台湾的民主仍然不够成熟

  台湾是华人社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西方模本的民主社会或者是被西方承认的唯一一个民主社会(新加坡仍然被西方归入所谓专制行列,尽管新加坡无论是国家竞争力、富裕程度、法制完善程度、廉洁程度、社会稳定程度远超台湾)。二十年一路走来,从转型过程来看,确实创造了奇迹:整体上没有流血,没有暴力。至于原因,台湾学者归于以下四点:一是有一个合适的领导人。最后一个威权人物蒋经国凭借自己至高无上的影响力打开了民主化大门(在台湾讨论大陆民主化时,公认已告别政治强人时代的大陆已无法再复制)。二是经济发展及均富。三是教育的普及。最后则是美国的压力。正是由于美国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出现意外,再不满的一方也不敢越位。2004年两颗子弹发生,引发全岛对立,就是在美国的介入下,连战阵营才放弃抗争。

  尽管如此,台湾民主历经二十多年实践,仍然距成熟的民主社会相差甚远。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它要比非洲大多数民主国家、亚洲的菲律宾、泰国、阿富汗、伊拉克乃至美洲的海地要成功的多,但相信,没有人认同这样的对比。如果综合此次五都选举,台湾民主的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票前夜发生针对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之子、现任国民党中央委员连胜文的枪击案并严重影响选举结果。

  由于此次选举在北二都和台中市陷入胶着状态,无论是政党还是媒体均担心出现意外事件。但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如此血腥和暴烈的方式:造成一死一伤的空前悲剧。台北市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宣称是台湾历史上最大的民主暴力事件。“副总统”萧万长痛心的谴责是台湾民主的耻辱,让民主蒙羞。

  这次枪击案产生了两个后果:第一直接改变了选举结果。各方预测都是国民党将败选。从事后的投票情况看,如果没有这起枪击案,国民党有可能五都皆墨:台北市长原本是最危险的地方,民调甚至落后民进党的苏贞昌。台中市执政九年的胡志强在枪击事件的助选下竟然仅赢才来到台中市九个月的苏嘉全三万余票!朱立伦最终也不过领先对手蔡英文十万票。本来,在一个民主社会,选举期间出现意外事件是常态。2004年美国大选最后一刻,本.拉登突然现身,攻击竞选连任的小布什,试图影响选举结果,但却失败。而在台湾,甚至一个人爆粗口(如支持民进党的一位媒体名嘴),都能导致各政党候选人支持率大幅波动。台湾的民主,仍然处于极易被左右的状态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大陆在台湾选举期间,往往暂停两岸官方交流,一语不发的原因。实在是台湾的民主太过脆弱,缺乏抗击外界影响力的能力。

  第二个后果则是重挫了对台湾民主的信心,极大延长了对台湾民主走向成熟的心理预期。过去,还可以认为陈水扁时代的“两颗子弹”是历史的意外,他的贪腐也是特例。但现在,恐怕没有人再认为是例外,也没有人敢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从目前的情势判断,2012的“总统”大选,仍然极有可能是差距极小的龙虎斗。这也同样为第三颗子弹或者类似事件创造了背景。究竟将如何,不妨耐心等待这两年后的大战。假设成真,台湾民主真的是万复不劫了。

  二是背负父亲贪污和自己招妓丑闻的陈致中高雄市第一高票当选。陈水扁执政八年对台湾民主的伤害无以复加。除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两颗子弹”,就是他的空前贪腐案。然而事实上他对台湾民主的伤害并不仅仅在贪腐案本身,而是面对铁一样的事实,竟然绝不认罪,反指是政治压迫、司法不公。直接击穿台湾社会的道德、伦理底线。他一方面自称贪污所得为“独立建国”资金,另一方面又自比缅甸的昂山素季和在亚运会上被取消资格的杨淑君,依然奔波招摇,指点江山。这和韩国总统腐败案事发或自杀,或主动伏法向全国人民道歉,或遁入空山自我反省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水扁同样涉及腐败案的儿子陈致中竟然提出要代父出征,为父亲讨清白、讨公正,参加高雄市议员选举。就在选举前夕,就在他父亲身陷大狱、他母亲身体恶化的情况下,竟意外爆出招妓案。面对指责,陈致中高调回应,将媒体起诉,声称如果败诉就退选。不料,法院审理后,他本人却拒不出席,也拒绝将可以证明他清白的录像带交出。最后败诉。这个时候“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一面暴露无疑:陈致中不仅没有履行他的败诉即退选的声明,反而要求以选票证明他的清白。一个如此连最基本伦理道德都缺如的人却竟然创造了台湾民主史上的另一个奇迹:以最高票当选高雄市议员。真是有什么样的选民,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人物。台湾民主建立在这样的选民基础上,还能指望台湾民主有什么光明的未来吗?假设经年之后,陈致中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恐怕也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三是政党恶性对抗,台湾日益两极化。

  这一次选举,特别是在北二都,各候选人表现的十分令人“意外”。特别是民进党的蔡英文、苏贞昌,完全抛弃民进党惯用的攻击性、抹黑性劣质选举手段,表现的平和而理性。原因一是北二都的选民素质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也较高,公民社会发育比较完善,基本盘也是蓝大于绿。于是蔡、苏二人针对选民结构做的调整。再一个原因外界一直猜测蔡、苏两人参选的目标都是针对两年后的“总统”大选,现在不过是凝聚人气。只要小输,即可获得角逐2012大位的资本。因此故意显示格调。所以台湾著名的媒体人陈文茜语带反讽的说:台湾的民主真奇特,郝龙斌怕输,苏贞昌怕赢。然而,抛开北二都,环视台湾南部,就会发现,这才是民进党的本色:文宣充满语言暴力和仇恨意识。不妨以高雄市为例。我们且不说绿营是如何对待蓝营的,仅看同属绿营但由于利益无法摆平而导致脱党竞选的杨秋兴与陈菊之间。杨秋兴的文宣是:反菊总动员、陈菊团队鸭霸、贪腐、傲慢、说谎、怠惰、说谎成性、怠惰偷懒、傲慢自大、只会做表面工夫、经济衰退最大的元凶。而陈菊阵营则如此还以颜色:杨秋兴打人喊救人、作贼喊捉贼、欺骗自己、欺骗选民、说谎不打草稿、抹黑集团、抹黑阴谋、自打嘴巴。更为出奇的是这样一篇颇有诗意的文宣:“咱要赢得大选的胜利,更要团结高雄人的意志,打倒邪恶与不义”。既然对方是邪恶和不义,自然要消灭之。都说“不到台湾不知道文革还在搞”,看看上面各方的文宣,还不明白其中意味吗?

  台湾民主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一直没有产生民主社会常态下的竞争型政党,而一直是对抗型、对立型甚至仇恨型的政党。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国民党、和民进党之间,甚至还表现在同党之间。虽然台湾号称既有社会民主,也有党内民主。然而社会民主解决不了社会纷争,党内民主也解决不了党内分歧。这一次民进党的杨秋兴以党内初选不公为由,不顾民进党中央的力劝,仍然脱党竞选就是一例。但投票结果证明了,党内初选的结果非常客观和公正。事实上,每次选举,无论蓝绿都有类似情况出现。哪种以为只要有了民主就能解决分歧的说法,未免过于唯心了吧。

  四是民众极端民粹主义倾向在杨淑君事件表现无遗。

  台湾民主的民粹化是伴随民主化至今而仍然没有多大改变的原生性挑战。表现在政治竞争上,就是只分蓝绿,不分对错。所以面对陈水扁腐败案,绿营只认政治迫害和司法不公,却从不指责其腐败。表现在执政上,就是过于重视民意。不是依法行政,而是依民意行政。但根据代议制原理,百姓是选出有能力的代表代替其执政,并有权对之进行更替。如果事事以流动性、变化性极强、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民意做为执政的原则,代议制还有什么意义?事实上,西方成熟的民主国家是经常逆民意而行的。以本人所在的法国为例,今年的退休制度改革,尽管民意强烈反对,但萨科奇总统坚持不让步,最终强行通过。2005年欧盟宪法全面公投,被法国百姓否决。但当第二次表决里斯本条约时,就直接改为议会投票,绕过选民,放弃公投。美国则是从不举行公投的国家,甚至总统选举到今天都是间接的。台湾的民粹性,这一次在杨淑君亚运会失格事件中又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来一起正常的体育裁判,竟引发漫延全岛的反韩潮流:焚烧韩国国旗、抵制韩国货、甚至要抵制韩剧。在台的韩国学校都受到鸡蛋袭击。甚至一所商店贴上“韩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反韩风波甚至引发韩国外交部介入。所以尽管事发选举最关键的最后一周,但却一举压倒选举成为全岛最醒目的话题。甚至国民党在最后一次的造势活动中,原定的反贪腐主题也一改为“声援杨淑君”。也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执政的国民党不得不罕见的派人去大陆广州亚运会交涉。这在全球年年时常出现的体育争议中极为少见的。

  五是媒体已无中立,非蓝即绿。丧失了做为第三权的中立、客观、监督的作用和功能。

  “九一九”高雄水灾,亲蓝媒体对陈菊水灾中的表现穷追猛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最后引发公愤。可以说最后陈菊获得如此之多的选票,恐怕与媒体的反作用有莫大的关系。

  此次媒体对选举的介入,也是空前的。正如南方朔所评论的:“媒体不但没有促进民主发展,反而是扮演倒退、激化的角色,不断的煽风点火”。就是蓝营媒体批评蓝营,绿营媒体批评绿营,也都是如此:“把情绪推向极端,媒体对社会是破坏角色。”

  媒体的失格,在连胜文枪击案一事中表现的最为令人触目惊心。偏绿的“三民自”三大电视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对此视而无睹,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实求是的讲,台湾民主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政党都看的一清二楚。我们在观选期间,几乎每个人都在指责媒体,批评选举过多,民粹化。但却就是无力无力改变和解决。显然,仅仅依靠民主本身,已经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二、各政党对民主和两岸关系的立场

  这次观选,不仅拜访了主要两大政党的中央党部,也接触了不同层次的党务人员、辅选人员。基本了解这两大政党对民主和两岸关系的立场。

  国民党整体上表现更像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是真的希望推动一个美式的民主制度。因此对今天的台湾民主多有批评,认为选举太多,相互内耗。民主走的有些快。非常希望能够在几年内没有选举,让国民党放手做事,凝聚共识,让全岛坐下来好好思考台湾的未来走向。另外就是不希望大陆过快进行民主化,容易导致社会动乱或者导致极端民粹出现,而这也会反过来对台湾构成威胁。

  两岸关系上虽然追求终极统一,但又表示不会接受“一国两制”。既不甘心被大陆统一,又没有能力统一大陆。目前党内对统一方式没有共识。但也认识到时间在大陆一边,越早谈判越有利。但由于现有的民主体制,根本无法产生全社会的共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筹码一点点流失。另外,国民党对一段时期出现的对台“让利论”、江平东京影展事件以及杨淑君事件十分的不满,希望大陆能够了解台湾的社会舆情。

  民进党整体上更像一个通过民主进行革命的政党。同时内部又有相当不同的温和理性声音。目前这两股力量在博弈,最终的结果不仅影响到民进党的命运,也影响到未来台湾和两岸关系的走向。

  对于民主,民进党基本将其神圣化甚至宗教化,完全容不得批评。特别值的警惕的是,民进党已经把“民主”当作和大陆博弈的工具,主张通过民主把大陆一分为二,既可产生混乱,又可产生内应。当然,民进党的策略并不仅仅是针对反对台独的大陆,还有岛内力量对比的考量。大陆是国民党事实上的同盟者,搞乱了大陆,自然会伤及国民党。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不积极主张大陆民主化的原因之一。

  对于两岸关系,民进党也主张应该交流,认为经贸关系无法回避。也认为不应该在达赖和新疆问题上挑衅大陆,既无资本,也无利可图。但必须坚持主权。经济可以搞,但政治上不能退缩。即“积极进取中,强调主权保有。”但也承认如何平衡这两个方面难度如同走钢丝。这实是反映了民进党在意识形态与如何务实面对现实的矛盾。至少从大陆政策上讲,民进党正在进行着艰难的调整。

  民进党另一个包袱就是与陈水扁的关系。在公开场合,仍然是不敢切割,不敢公开指责。只是一味强调司法打压、政治迫害。但私下交流的话,仍会承认陈水扁有罪。原因除了陈水扁女儿所说的“哪一个民进党人没有拿过我爸的钱”以外,恐怕还是和民进党选民的非理性传统有关。

  民进党另一个值的关注的地方是它的内部分裂。除了杨秋兴脱党选举以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苏贞昌在未征询党内意见的情况下,突然宣布竞选台北市长。出于维护民进党表面的统一,而不得不于事后追认。而且在竞选过程中,民进党党部也没有介入苏贞昌的选举。事实上,民进党现任主席、都市知识分子风格的蔡英文更适合台北市的选民格局,而苏贞昌担任县长的经验更适合选新北市。考虑到国、民两党的差距极小,如果这样布局,民进党的赢面会更大。只可惜出于个人私利而宁可牺牲整个党的利益。

  其实这一次国民党在推出候选人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台北县长周锡伟,但却最终妥善化解。这应该和国民党做为执政党,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摆平争端。

  综合这次选举和对各政党的了解,2012年,马英九正常情况下仍然会胜选。当然如果再出现血腥暴力事件不在考量之内。原因主要在于全岛上下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马英九执政这两年,是自李登辉时代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少有的两岸稳定和良性互动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经济开始有了稳定的回升,外资也开始回潮。而两岸交流之频繁超乎想像。故宫大陆游客占95%以上,其它景点也大致类似,对大陆的依赖已相当明显。假设两岸关系逆转,台湾整个一夜间都会变的空荡荡。今年台湾经济预计增长突破10%,主要靠出口拉动,增长了33%,而出口对象主要是大陆。这些经济上的变化,假以时日,一定会转变为台湾百姓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也会最转变为选票。但是,尽管马英九会连任,但并不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个中国”。事实上百姓已产生较为明显的国家意识。不管认同“中华民国”还是认同“台湾”。今年七月份远见杂志做的民意调查表明,即使两岸政治制度和生活水平相近或相同,反对统一的比例仍然高达70%以上。这固然一方面表示两岸统一和制度无关,和生活水平无关,但更主要的是表明,大陆对台政策仅在经济一方面着力恐怕还是不够。

  三、大陆对台政策的建议

  第一,民进党不可感化,难以信任。蔡英文虽然相对务实,但很难改变南部民进党的支持者。

  第二、大陆继续强化对国民党的支持,可达到即使民进党执政,也无法再改变,否则代价难以承受。同时应进一步强化蓝绿对立,越对立,国民党和大陆结合的就越紧。

  第三、可否有可能让在大陆的台湾人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由于大陆不承认双重国籍,颁发护照给台商,也是否认对方的方式。如果台湾也欲做同样的事,首先经济上就无法承受。比如健保开支还有选票压力(对民进党而言)。比竟在大陆的台湾人都以台商为主,经济上不是负担。而可能愿意申请台湾一方护照的大陆百姓更多的是下层民众,而这些只能是台湾的负担。

  第四、大陆要考虑未来统一方式:是吃掉台湾还是感化台湾,吃掉的实力现在就有----仍然身处困境的美国也不会就此与中国摊牌,但如何消化则需要考虑。假设是感化对方,则仍需要相当程度的检讨现行的对台政策。

  附:海外学者的立场

  我们在台湾的观选团一共有十三人。其中四位包括我在内,认为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按国内的标准属于新左派。巧合的是年龄跨度为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坚持认为中国应该西方民主化的也有四位。按国内的标准算是自由派。年龄跨度从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专业主要为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其它几位团友立场不是很鲜明。

  持自由派立场的团友,之间也有些许分歧。有的也看到了民主转型的成本,民主运行的问题。甚至承认中国民主化会导致西藏和新疆独立,而以汉族对大一统的强烈追求,这个过程将十分的血腥。但也有的声称民主就是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否定无以复加。比如看到台湾“立法院”建筑狭小,马上就批评大陆政府机关过于豪华。然而,放眼全球,台湾却反而是特例。西方民主国家的议会、政府无不豪奢。又比如,在国民党党部,就由于接待方批评台湾选举过多,竟被这位团指责是共产主义者。其极端可见一斑。

  海外学者持自由派立场(非民运),原因应该有三:一是和个人的经历有关。比如文革时受到迫害或冲击。二是自由派多出自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领域,而这些领域恰是以西方为学习对象的。和上层建筑密切相关。显然,和理工科不同,这些专业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一旦接受了它的理念,自然不会对中国模式产生认同感。影响他们的不再是事实,现实,而是接受的抽象理念。三是从全球大背景来看,中国不占有话语权,因此宣传上无法掌握主动。再加上自己的问题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