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花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06:23
花生_百度百科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据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栽培史约早于欧洲100多...共117次编辑
简介 - 地理分布 - 栽培技术 - 价值用途
baike.baidu.com/view/31512.htm 2010-12-6
时间:2010-05-25 08:5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农民报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我要评论

花生因其耐旱、耐贫瘠等特点深受地处飞沙薄地地区的人们喜爱。如何才能让花生在沙地中获得高产呢?笔者就这几年的实践经验特提出5点建议供参考。
1.严格控制除草剂的用量 除草剂必须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有些人为了达到彻底除草的目的,擅自加大用量,导致花生出苗后苗黄苗弱,不能正常生长。
2.及时破膜放风 如果种花生太多,不能及时放苗,可先破膜放风。用一木棒,头起用8号铁丝弯钩,勾破地膜即可。每人每天可放7-8亩,等有时间了再把苗完全放出。苗在破膜后的地膜中十几天也无大碍。
3.及时化控 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每亩用金得乐30毫升对水15公斤喷施,可起到控旺、增产、防倒、容易收获的效果。
4.两改变 一要改一次施肥为两次施肥。有人怕把地膜弄坏采用一次性施肥,这是不可取的。到了盛花期花生基本快罩严垄了。有了自己的小气候,地膜可以不用了。二要把长效肥改用速效肥,比如碳酸氢铵。因为飞沙薄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几水下来还没有被吸收就没有了,而碳酸氢铵肥效快能迅速被花生吸收,提高了利用率。用碳酸氢铵的花生饱果多品质好。具体做法:在盛花初期花生快罩严垄时每亩用碳酸氢铵75公斤坑施。
5.及时收获 花生的生育期因品种不同也各有不同,一般均在130天左右。收得早了秕果多影响产量,收得晚了会落果。因此,在花生快收获时要常看,一要看花生的落叶情况,二要看花生果的成熟情况,做到及时收获。
把花生做成增收大产业 昌图农民“沙地里掘金”
http://www.nen.com.cn   2006-04-05 07:41:59  东北新闻网
 
·商界“她时代”来临 中国商界女性权力榜(组图)
·正泰南存辉:从小小修鞋匠如何成为亿万富翁
·欧亚两大洲 究竟还有多少王子可以期待?(图)
·俄名门望族后人生活酸甜苦辣全揭秘(组图)
·我们熟悉的明星们 竟都出身名门之后(组图)
·精英出少年 “80年代”坐拥上亿身家(组图)
·物质女人一生需要在身体上花多少钱?(图)
·中国有钱人下乡体验赤贫: 这不适合人类居住

',1)">3月6日晚,昌图许多农民早早就吃了晚饭,他们手握笔、本,端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着农业栏目《天桥山》。年初以来,昌图县已连续多期在该栏目为农户讲解地膜花生的效益分析、适时早播、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鼓励农户利用沙土地适宜种花生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近3年来,昌图县通过有效利用沙化土地,大念花生产业经,现已形成以傅家、古榆树为中心,辐射昌图西北6乡镇的东北最大的花生生产集散地。良种、良法、良田三联动,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昌图花生名声远扬的同时,也使当地农民稳步踏上了致富路,被农户形象地称为“沙地里掘金”。
把小花生做成增收大产业
“穷向前,破大房,高家林场不打粮。”昔日的这句顺口溜,不知引起古榆树镇向前村、大房村和高家林场多少人内心的酸楚。事实上,在传统农业时期,这也是昌图受沙害影响的西部各乡镇的真实写照。那时,在沙地种玉米,每亩也就产个200至300公斤。
栽种花生在昌图西部有好多年头了,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幕拉开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将花生作为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政策倾斜、示范带动,逐渐地,农民尝到了种植花生的甜头,农业结构调整,也开始步入快车道。
要做大花生产业,就必须告别传统耕作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激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为此,昌图县专门成立了花生新品种研究所,不断更新品种、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针对花生品种老化,单产水平下降,效益不高的问题,去年年初,仅傅家镇就投入5万元,购回花育、鲁花系列新品种15万公斤。从2003年以来,古榆树镇已连续3年,对农民引进花生新品种,每公斤给予2元钱的补贴。而为配合花生品种更新换代,铁岭市农科院专门成立了花生课题组,经过试验对比,成功引进、选育出了适合在辽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
有了新品种,还要配合新技术。傅家镇长山村农民陆文彪,去年利用黄烟起垄机和花生覆膜机,将原来的60厘米垄改成90厘米大垄,操作简便,又不增加成本,同时还提高了33.3%的土地使用率,增加了光能利用率,使花生单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大垄覆膜栽培法正是昌图县几年来摸索出的新技术,明显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目前已得到广泛推广。
为提高农民种植花生的科技水平,昌图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抓典型等方式,不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县农技中心,每到关键农时季节,都要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指导。
为确保春播佳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播种质量,几年来,昌图县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傅家镇在发展花生产业之初,便确立了农机作业的地位。2005年春,古榆树镇财政拿出30万元,一次性购进54台套花生覆膜播种机。而去年铁岭市160万元的农机补贴,用于支持傅家、古榆树两镇花生机械化的就达40万元。目前,傅家镇花生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并成了省高新农机技术和机具装备的示范基地。
紧盯市场让沙土地生金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最担心的就是产品的销路和前景。如果说种植业结构调整、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使昌图花生种植业迅速形成规模,那么,市场农业则催生了花生的产业化。牵手产业化,使农民搞农业结构调整致富无忧。
当地政府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上。随着俏牌实业、双林公司、东昌公司等一批花生深加工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和达产,成功解决了当地农民的花生销售难,还使昌图花生走出国门,远销至38个国家和地区。
花生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当地的经纪人队伍。88位经营大户,2000多人的销售队伍,使地产花生品牌名噪省内外。如今,一些周边省份,都纷纷把花生运往傅家镇,就连我国花生主产地山东,每年都有大批客商前来昌图收购花生。
去年,傅家镇、古榆树镇的花生种植面积均已超过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其中,古榆树镇花生单项产值达7500万元,人均获纯收入1200元。而傅家镇超百亩的花生种植大户就达14户,固定资产百万元以上的加工大户就有30户。
几年来的经验,使农民认识到,花生既是养地作物,其副产品也是很好的饲料。用花生秸、壳喂养牛、羊,不添加任何精饲料,也能快速增重。到2005年底,傅家镇牛、羊饲养量分别超过1.2万头、1.5万只,比发展花生产业之初足足翻了一番。生产花生肥料、繁育花生良种、搞花生运输,利用沙壤地发展花生产业,昌图人挣到了一串效益。(狄文君)
沙地里"金疙瘩"傅家镇花生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
2009-10-21 09:21:06
华夏经纬网

花生种植在傅家镇已有百余年历史。本文图片由记者郭宝平摄

花生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
昌图县傅家镇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到傅家,并在沙土地上进行试种取得成功。
傅家镇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沙壤土占总耕地面积的80%左右;这里处于松辽平原边缘,又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招苏台河干流经过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当地气候寒冷、病害少,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上。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已于去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标志着傅家花生产业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被带到傅家123年后的今天,花生已成为傅家镇的支柱产业。
傅家花生的“身世”
山东花生落户辽北,这件事说起来已经有123年了。而辽北地区从草原变成了适宜花生扎根的沙壤土,却是更加古老的一件事情。
过去,科尔沁沙地不是沙地,而是一片草原。 200多年前,辽北一带是蒙古族的游牧区域,被称作“常突额勒克”;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这里取“常突额勒克”的前两字命名为“昌图”,这是今天铁岭昌图名字的由来。 “常突”,译成汉语是“绿色的草原”。后来“草原”变“沙地”,为花生“北上”埋下了伏笔。
昌图最北边的傅家地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1886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至傅家,并在沙土地上种植。
清朝末年,以傅家、古榆、长发一带为中心,就有一些居民零星种植花生,但由于20世纪上半叶我国东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花生生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家花生也仅限于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其用途多为自食自用或走亲访友时赠送。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炒点儿花生吃,已算十分奢侈了。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受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影响,辽北农村大田播种仍以大苞米为主,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田和开荒地里小规模地种植花生,尽管那时花生年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但农民直接拿它到集市零售换钱,迈出了傅家花生生产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第一步。
沙地里结出“金疙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农民葛金月从外地引进了第一套花生筛选设备,从粗加工起步捞到了花生产业的第一桶金。
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傅家农民以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经济眼光意识到花生产业前景广阔。当地党委、政府坚持“花生立镇”这一思路,使当地花生生产开始向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花生最大生产国和单产最高的国家,花生平均亩产达210公斤;世界第二花生生产大国印度的花生亩产平均仅为50公斤;美国的花生亩产也只达到183公斤。而傅家花生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300公斤。
傅家镇现已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经过几届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花生的种植、加工、销售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2000年,傅家花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富稼源”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市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商标。近几年,该镇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75%。年产量保持在25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量在1.5亿公斤以上,所产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欧等国。
花生品质独占鳌头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已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标志着傅家花生产业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傅家花生最有名的品种是傅家白和傅家红。 2007年夏,中国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辽宁、山东、河南等10个花生产地的白沙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傅家白、傅家红砷、铬、黄曲霉毒素B
1等均未检出,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远远低于规定指标,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
检测结果显示,同其他9个产区对比,傅家花生优势突出。首先是粗蛋白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36.9%,傅家红花生达35.8%,比其他产区高出1.9%-7.9%;其次是谷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6510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6521mg/100g,比其他产区都高;三是赖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1242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1256mg/100g。
傅家花生的品质特点,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各方面条件密不可分。
傅家镇位于北纬42°23′-43°29′,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北纬40°-45°的狭长地带)上。北方特殊的寒冷气候不适于黄曲霉毒素及其他病虫害生长和繁殖,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傅家花生产品的质量优势。
该镇位于松辽平原和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通透性强,适应花生耐旱不耐涝的特点;另外由于沙土的特性,收获后花生表面浮土在干燥后可自行脱落,果壳干净有自然光泽,不像其他地区花生收获后还要用水冲洗;同时,由于傅家地区处于松辽平原边缘,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具备生产优质花生必需的土壤条件。
傅家镇境内有招苏台河干流经过,地下水资源丰富,深6米-30米,可开采量满足优质花生生产用水。
花生富民还需突破瓶颈
傅家镇的群悦花生专业合作社位于该镇的大地村,其前身是傅家镇“富稼源”花生经济专业协会。名牌商标“富稼源”就是他们申报的。
在大地村村部,记者不但看到了有名的傅家白和傅家红两个花生品种,还看到了黑花生、五彩花生等另外7个花生新品种。
针对引进新品种的问题,当地人说:品种及时更新是花生生产关键环节之一,现在农民种玉米和大豆都能得到良种补贴,何时种花生也能得到良种补贴,那就好了。
今年的严重干旱使当地许多农户花生减产达5成左右,个别的地块甚至绝收;但那些有设施农业的地块,花生产量基本没有下降。这种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设施农业对花生种植环节的重要性,也提醒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目前,傅家镇正在筹建昌图傅家“东北花生交易中心”暨傅家花生大市场,该市场规划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现已初步建成,将于明年年初投入使用,从而结束傅家镇多年来有市无场的营销局面。
□记者/郭宝平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