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42:02
《狂热分子》读书笔记

1 我最初以为,作者可能比其著作更有趣。“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是个传奇,他终生从事码头搬运工作,直至退休。他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科学高级研究员。但他仍喜欢码头搬运工作,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那个环境中获得启发。因此,他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longshoreman philosopher)。”(P1)

 

2 “《狂热分子》(The True Believer)是他第一本书,1951年出版后即被誉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风格犹如16世纪散文家蒙田。” 《狂热分子》的读者,估计会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上几段就放下了,把它视为一个业余哲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的胡思乱想式的呓语。另一种则会反复阅读,如同发现一个天才,聆听一个先知。

 

3 我发现了一个值得仔细聆听的先知。“它是一部思考之书,并不避讳提出一些片面的真理,因为有时片面的真理也可以开辟新的思路,帮助架构一些新的问题。”(P10)《狂热分子》开辟了无数新的思路。对《狂热分子》做笔记的最好方式,只能是大段大段的摘抄。

 

4 “经验是一种障碍。发起法国大革命那些人是全然没有政治经验的。布尔什维克、纳粹和亚洲的革命家也是同样情形。革命中熟通世事的成员都是后来者,到了运动已告汹涌澎湃方始加入。英国人也许正是富有政治经验,才会对群众运动避之唯恐不及。”(P25)

 

5 “毫无疑问,在把自我中心的生活换成无私的生活以后,我们会得到的自尊是庞大的。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P30)

 

6 “失业者宁肯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与救济的人。批评者往往指责群众运动用未来的希望来麻醉其信徒,剥夺他们对‘现在’的享受。可是,在失意者看来,他们的‘现在’已败坏得无可救药,再多的享受与快乐都不能使其恢复完整。”(P31)

 

7 “若是人们接受群众运动的时机已经成熟,那他们参加何种群众运动都有可能,不见得会独钟某种主义或纲领。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一个不满现状的青年会加入共产党还是纳粹党,机会是对等的。”(P34)“要阻遏一个群众运动,方法往往是以另一个群众运动取而代之。一场社会革命可以由鼓吹一个宗教或民族主义运动加以遏止。”(P36)

 

8 “移民可作为群众运动的一种替代品。如果英、美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愿意接受欧洲人大量移民,说不定法西斯和纳粹革命就不会发生。在美国,社会的稳定性多少归功于有广大土地可供人民自由迁徙。”(P37)“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追随者会觉得他们正向一片应许之地迈进。在条件许可和较合算的情况下,一个群众运动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场集体移民。这样的事曾发生在清教徒、再洗礼派、摩门教徒、捍卫灵魂派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身上。”(P38)

 

9 “社会中最优秀的个人——不管是活跃于政界、文学界、科学界还是工商界,固然是国家的重要形塑者,然而,站在社会另一端的个人,包括失败者、流浪者、罪犯,任何不能再高尚人群中立足或从未厕身其间的人,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角色。历史这个游戏的玩家一般都是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只有在台下看戏的份。”(P42)

 

10 “会被失意感刺痛的穷人,一般都是新近才陷入贫困的。即所谓的‘新穷人’。美好生活的记忆像火焰般在他们血管里燃烧。”(P46)“已经拥有许多而想拥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要大于一无所有而只想拥有一点点的人。另外,只缺一样东西的人也会比缺很多东西的人更不满。”(P49)

 

11 “在自由实际存在的地方,平等是大众的渴望。在平等实际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极少数人的热望。有平等而没有自由,会比有自由而没有平等更能创造稳定的社会模式。”(P53)

 

12 “一个专事剥削的殖民政权想要长治久安,就应该鼓励土著加强他们的集体纽带。应该在他们中间鼓吹平等和手足情谊。因为被统治者彼此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程度愈大,个人落寞的情绪就愈少;这样,困苦转化为失意感和叛乱的过程就可以被防患于未然。”(P58)

 

13 “结婚对妇女来说在许多方面就犹如参加一个群众运动。结婚为她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活目标、一个新的未来和一个新的身份(从夫姓)。对于老姑娘和不能再婚姻中享受快乐与满足的妇女,她们的厌烦源于生活的单调乏味。通过拥抱一项神圣伟业,通过把精力和资财奉献于推动这项伟业,她们就获得了一种充满意义的新生活。希特勒充分利用了‘那些渴望冒险、厌于空虚生活,不再能在爱情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上流贵妇’。在德国一些大工业家听过希特勒的名字以前,她们的太太早给他捐过不少钱。”(PP78-79)

 

14 “一个能干领袖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他的追随者制造出一种幻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从事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是在进行某种肃穆或轻松的表演,从而忘记了生死问题的严重性。希特勒给800万的德国人穿上戏服,让他们演出一台雄伟、壮烈、血腥的歌剧……伦敦人在弹如雨下的空袭中表现得英勇无畏,是因为丘吉尔给他们编派了英雄角色。”(P96)“赴死和杀人的艰巨事业中不能缺少戏剧元素,在军队方面尤其明显。”(P96)“‘荣耀’基本上是一个舞台观念。如果不是清清楚楚晓得有观众在看,演员就不会卖力追求荣耀。”(P97)

 

15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一样可以兴起和传播,但它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通常,一个群众运动的强度跟这个魔鬼的具体性和鲜明度成正比。希特勒被问到有没有考虑过要把犹太人全部消灭时,他回答说:‘没有……那样我们势必得另外创造一个犹太人。要紧的是有一个具体的敌人,而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敌人。’”(P120)“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个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P121)

 

16 领袖的“主要条件如下:大胆破格、以桀骜为乐;钢铁般的意志;狂热相信自己掌握了唯一且独一的真理;相信自己是命定的领袖,总是受幸运之神眷顾;具有强烈憎恨别人的能力;藐视现在;懂得利用人性弱点;喜欢排场(壮观的场面和典礼仪式);厚颜无耻,可以完全不顾前后一致和公道真理;认识到追随者渴望的是集体性,而且再多的集体性也不为过;有能力赢得和维持一群能干助手的绝度忠诚。最后这一种本领是最重要和最难学的一个领袖最神秘的能力之一,与其说是能掌握群众,不如说是能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P143)

 

17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民族主义运动,所有当代的群众运动千篇一律是由诗人、作家、历史学家、学者、哲学家之类的人为其前导。”(P167)“一个群众运动一般都是由言辞人为前驱,由狂热者实现,再由行动人加以巩固。”(P180)

 

18 “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具之一,哪怕他用得着这种本事的时候并不多。大概同样真确的是,过于言必有据和实事求是的人是不胜任国家领袖之职的。”(P196)

 

19 这是该书最后一段:“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说过,狂热主义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400年之间人类真正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那是一种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明。说来不可谓不奇怪,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种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生的神奇工具。”(P200)

 

20 如果你一直读到了这里,那说明你该读读《狂热分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