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公务员考试过热反证个人打拼日趋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07:08
2010年12月06日 08:55晶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杨涛:公务员热若要降温 权力必先瘦身
新京报:“公务员热”降温还远远不够
要让社会回复到健康的平衡状态,除了要实现社会保障、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增加其他职业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确保公务员队伍有进有出,有新陈代谢,建立更严格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辞退制度,改变那种考上公务员就是进入职业保险箱的心理预期……
被称为“国考”的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昨日结束,包括深圳考点的众多考生在内,全国共有140余万考生竞争1.5万个公务员职位,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古代科举取士。其中,最热门职位以4961∶1的竞争比例再次刷新了“国考”竞争纪录峰值。
诚然,今年“国考”也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比如,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考生不再享受加分政策待遇;突破报考限制,首次有171名一线工人和农民参加考试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在进一步追求公平、公正方面的积极尝试,但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公务员热长期高烧不退,对我们这个转型中的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最近7年来,“国考”报考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虽说今年最终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比去年少了1万人左右,但有关官员以此作为公务员热开始降温的证据,恐怕难以服众。事实上,不独“国考”,各省市的公务员招考也能呈现出类似的万头攒动的盛况。虽然,要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政府,要打造一个与现代性相适应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就得尽可能将社会精英吸纳到这个序列中来,但令人深思的是,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是这一职业工作稳定,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这种对安定感的追求,实际上折射出了一种不安定的现实焦虑。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职位不应该保持强势地位。但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热所释放的社会活力相反,公务员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社会上其他机会的贫乏,个人打拼日趋艰难,理想与激情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变得黯淡,考公务员已成为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出口。
对个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非理性的。深圳考点的考生中很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也往往成为近年来历次公务员报考的主力军之一。想一想,一个社会中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都争先恐后去当公务员,涌向官场寄望权力和分享财富,这样的社会哪有创新能力可言?有多少潜在的“盖茨”会因此走向平庸?人民网援引国外媒体的报道说,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变成了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反映人们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体系的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显然,不能简单地将这看成是危言耸听,公务员热一峰独立,社会发展难免不因此而失去重心。
要让社会回复到健康的平衡状态,除了要实现社会保障、保险的一体化和公平化,增加其他职业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确保公务员队伍有进有出,有新陈代谢,建立更严格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辞退制度,改变那种考上公务员就是进入职业保险箱的心理预期。现实情况是,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是一个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数字。社会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公共服务,早在2008年8月,《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辞职辞退实施细则》就已发布,规定公务员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辞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公务员系统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展现出应有的生机。